“赵将军。你和我,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你是辽东人,我是四川重庆人。”
“我们白杆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赵率教。我不可能听你的,不要想着指挥我。
赵率教听完这番话,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好。既然这样的话,我只能派探马前往铁原。像阁老禀告。”
马万年表情严肃,双眼直视赵率教:“随你便。五十桶猛火油,还有一百车的引火之物。都存放在山海关内的仓库。”
“这些猛火油,都是陛下亲手提炼,做出来的。”
“司礼监和内阁,希望袁阁老能...尽快的撤回来。特别是迁移汉人百姓入关!”马万年缓缓开口,表情凝重。
赵率教皱了皱眉头:“撤回来?难度不小啊。皇太极的正白旗,多尔衮的正黄旗,都在锦州。”
“我不可能见死不救。”
“如果现在撤回来,撤回山海关。很有可能被皇太极和多尔衮,率领骑兵尾随追杀。”
赵率教语出惊人:“万一,阁老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付不起这个责任。”
马万年沉吟一会,给出建议:“那像京师,像朝廷求援。”
“好吧,我写一封求援信。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八百里急递送入北京城。”
.....
辽东,开原。衙门府,内院东厢房。
内阁首辅袁可立,接到了锦州守将何可纲的书信,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
祖大寿表情严肃,身穿甲胄。单膝跪倒在地,双手抱拳:“阁老!皇太极和多尔衮回来了,包围了锦州城。”
袁可立表情肃穆,看着祖大寿:“锦州守军,有多少人?”
“只有两万人。守将何可纲,原来是我的副将。”
祖大寿缓缓站起身,沉声道。
袁可立心里有了底:“两万人,只要死守。足够坚守一个月。”
“皇太极,这么轻易的让锦州...传来书信。”
“信使,毫发无伤。”
“这里面,十有八九是一个阴谋。”袁可立右手挽起,颌下的长须。用一种肯定的语气。
“现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坚守不出!”
“我们坚守开原城,以及铁岭。”袁可立缓缓开口,冷静的分析起来。
“祖大寿,我们出关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咸鱼干,有10万石。”
“开战一来,还剩下多少?会不会断粮?”袁可立一针见血的开口,问出最重要的问题。
祖大寿沉吟一会,双手抱拳:“铁岭有3万石鱼干,开原有3万石鱼干。”
“在山海关,还有2万石鱼干。”
“节省一点吃,还是可以够三万大军,吃上四十五天。”
袁可立心中大定:“足够了,现在已经十月份。十月中旬。”
“现在已经是深秋,进入十一月。就要入冬了。”
“辽东苦寒,到时候气温骤降。皇太极缺少军粮,必然会退兵返回沈阳。”
“祖大寿,你派出骑兵。前往铁岭,告诉吴襄,坚守不出!”袁可立坚定的语气,沉声道。
.....
当天晚上,深夜。
一场秋雨不约而至,大雨滂沱的雨水,冲刷着紫禁城的红墙和红顶琉璃瓦。
“皇爷。山海关的信,八百里急递。跑死了一匹马。”
王承恩穿着大红色斗牛服,肩膀上还披着一件天蓝色雨衣。脚步匆匆走进乾清宫。
朱由检身穿明黄色龙袍,乌黑的长发垂落至腰间,腰间悬挂一块纯金腰牌。站在窗户边,极目眺望。
张贵妃手里拿着一件貂皮大氅,亲自给朱由检披上:“陛下,外面风大。还是进屋吧。”
朱由检看了一眼王承恩:“进来。”
三人一前一后,走进东暖阁。
王承恩赶紧让小太监们,脱下自己的雨衣。然后走到朱由检面前,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呈递:“皇爷。山海关的军情。”
朱由检伸手,撕开信封。拿出信纸,从左到右看完。
“皇太极和多尔衮,从蒙古回来了。围攻...锦州?”朱由检没有丝毫惊慌,一脸的镇定。
因为,他有底牌。保命的底牌!
“王承恩,派人去请秦良玉。让她入宫,十万火急。”朱由检把手里的信纸,随手丢到地上。将目光对准王承恩。
王承恩连忙弯腰,态度恭敬:“是,皇爷。”
这些天,朱由检都没有去后宫。而是住在乾清宫,每天晚上子时就进入随身港口,开集装箱。
开集装箱,得到连帽雨衣件,羽绒服件,89式60毫米迫击炮200门,炮弹5000发。
加碘盐斤,白砂糖斤,东北珍珠米斤。
真空包装压缩饼干斤,桂七芒果斤。海南小台芒斤,海楠贵妃芒果4000斤。
西湖龙井茶叶斤,正山小种茶叶斤。
而且,这些天宋应星和孙元化。他们带着火器局和兵仗局的工匠,在西苑的豹房全力仿制60迫击炮。
已经生产出35门,炮弹150发。
朱由检命令,把这35门60迫击炮,还有炮弹全部交给秦良玉的白杆兵,增加精锐部队的实力。
.....
秦良玉身穿大红色,一品大学士官袍。头戴乌纱帽,王承恩在旁边撑着一把雨伞。
“臣!秦良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良玉身形矫健,飞快的跑进东暖阁。聊起官袍,朝着朱由检双膝跪倒在地,伏地叩首。
“秦爱卿,免礼平身吧。”
“朕就开门见山了。刚刚山海关,发了紧急军情。”
“皇太极和多尔衮回来了,现在围攻锦州。”
“山海关守将赵率教,像朝廷求援。请朝廷发兵,解救锦州之危局。”朱由检表情严肃,缓缓开口注视着秦良玉。
秦良玉顿时恍然大悟,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率领白杆兵,出征辽东?”
朱由检点了点头,沉声道:“是,现在京城还有四万五千白杆兵。”
“有一部分是新兵。朕希望他们,能够上战场。亲自杀敌,只有见血才会锐变,才会成长。”
秦良玉沉吟片刻,表情严肃:“陛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臣希望,陛下能给臣自主权。兵部不能干预,臣的行军路线和排兵布阵。”
朱由检不由得笑了,安慰道:“秦爱卿。行军打仗,朕不如你。”
“朕是外行人。外行人最忌讳,插手内行。胡乱指挥。”
“朕,可以赐予你尚方剑,先斩后奏的权利。”
“朕,绝对不会干涉你。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朱由检说完这番话,就是给秦良玉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站起身。来到墙角,取下挂在墙上的龙泉剑,走过来交给秦良玉。
噗通!
秦良玉看着这一幕,心里十分的感动,声音哽咽,双手接过龙泉剑:“臣!叩谢陛下,如此的信任。”
“此战白杆兵,会奋勇杀敌。”
“臣有信心,大败皇太极。”秦良玉表情严肃,底气十足。
因为,35门60迫击炮。
“战场凶险,千万小心。朕,会在后方调运粮草物资,送到山海关。”朱由检点了点头,表情郑重。
“陛下!保重龙体。”
“入冬之前,捷报就会传回京师。”秦良玉右手握着龙泉剑,单膝跪地。
然后,站起身离开。
翌日,破晓时分。
秦良玉就率领白杆兵,全部身穿藤甲。浩浩荡荡从正阳门出城,急行军前往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