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离市区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油画。
路面全部做了水泥硬化,如一条白练,或弯曲或向前无限延伸,车子一路经过了安静的小镇、村庄、河流、农田。路两旁的大豆和玉米高低错落在田间,还夹杂着一些别的农作物。
太阳高挂,把万丈似火的热情洒向大地。
一路只遇到过几辆小轿车行驶在马路上和三两个行人,还有一条不知是谁家吐着舌头跑出来的黑白花狗。想必人们都还在家里歇着吧。
当车子停在那座白色栅栏围成的院子前,丽芳知道已经到了。
急忙叫醒了昏昏欲睡的莹莹。
踏进院子里这条水泥路面,看着路两旁种着豆角、黄瓜、角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还有水白菜,细看架子上还吊着一只只甜瓜。
一直往里走,就站在了一排五间白墙红瓦的大房子前面的大片水泥地面上。两边还有几间小偏房丽芳估计是杂物间或卫生间、厨房之类。和正屋之间都修着廊沿,雨天也不会湿鞋。
仔细看,廊沿上还拉着晾衣服绳。在廊沿尽头最东边,果然放着一只铸铁的柴火灶。
正在丽芳一愣神的功夫,垚垚已经跑去摘了西红柿,还给了君君和莹莹一人一个。
君君斯文一些,还拿在手上。莹莹已经上嘴啃上了。皱着小脸吐着粉红的小舌头。
丽芳着急的大声说:“你们这就吃上啦?洗都没洗,小心吃了拉肚子。”
说着走上前去夺下莹莹嘴边上的西红柿说:“你现在不怕有毒啦?”
莹莹伸着手边和丽芳争夺边说:“哥哥给我的没有毒!”
小崔笑道:“你们是不是家里的水果吃腻了?专门回老家来吃西红柿的?”
垚垚边大口咬着边笑。像极了丽芳和小伙伴们小时候偷邻居家水果。
赵师傅开了门,最中间那一间是客厅,应该也可以兼餐厅吧。
大人孩子却都不愿进屋,顶着大太阳站在院子里看不够。
正是夕阳洒满院落的时刻,空气里仍然热气腾腾。
李老爷子正背着手在看藏在瓜蔓间的小黄瓜。
李老太太一只手搭在额前遮着太阳,另一只纤细的手轻轻挑起一只长长的豆角,脸上带着笑意。
三个孩子又跑到西红柿地里去了。
莹莹和君君蹲在地上用手摸着一只只红艳艳的果子,两姐妹小声在讨论着什么。
赵师傅和小吴把车上的行李搬进来,放进了一间屋子里。
丽芳跟过去看了看,早前寄来的那些行李,全部都在里面放着。还没打开过呢。
又过了一会,小崔笑着说:“都进去吧,太热了。以后再慢慢看吧。”
老爷子夫妇率先进屋,丽芳对孩子们说:“你们快点进屋去吧,小心晒黑了。”
垚垚说:“晒黑就晒黑。”
莹莹说:“就是。晒黑就晒黑。”
君君只笑着。
丽芳说:“晒黑就晒黑对吧?我不管了,我摘个甜瓜进屋自己去吃。”
丽芳和小崔去瓜地里摘瓜。
三个孩子一见,呼啦啦全跑过来,从藤蔓上一人扯了一只甜瓜,飞跑着进屋。
赵师傅把所有房间的门全部打开了。
丽芳走进中间的客厅。宽敞明亮,白墙大玻璃窗,瓷砖贴成的卫生墙有半人高。
地上铺着灰色的四四方方的地板砖。屋里靠北一组乳白色储物柜,屋子一边放着大沙发,另一边是电视机。也装了空调,只不过敞着门和窗,有风从外面吹进来,并不热。
孩子们进了屋,也老实了。三个排排坐在沙发上,一人手里捧着一只瓜,笑着。
老爷子说:“让阿姨洗了切给你们吃去。”
小吴刚搬完行李,站在窗前吹着风擦着汗,接话道:“太阳晒热的吃窣稀。”
李老太太顿时皱了皱眉,转头轻轻拿过莹莹手里的瓜说:“等晚点再吃,好吗?”
小崔说:“拿到厨房用自来水冲凉了就可以了吃了。”
丽芳和小崔接过这些瓜,去了一间小偏房。说小是说在农村算小的。也有十几平米了。这厨房如果在城市里也不算小了。
里面虽然不如李家的厨房现代科技感强,但该有的都有。
丽芳打开那些橱柜看,除了一组柜子里面放着一些新的盘子和碗筷,其他几组都空空如也,清理得干干净净。丽芳把手伸进去摸,一丝灰尘也没有。
小崔用盆接着自来水,见了丽芳的动作,笑道:“你不放心啊?我们俩口子来擦了小半天。”
丽芳笑着:“我哪是不放心呀,我在想谁收拾得这么仔细。”
小崔说:“我们家那口子干活很仔细,就是有时候说话管不住嘴,看他刚才,拉肚子不说,说窜稀,我舅妈又不爱听了。”
丽芳忍不住哈哈笑道:“窜稀也好,拉肚子也好,都是一回事。回农村了我还习惯听窜稀。哈哈哈。”
小崔笑骂道:“粗俗,小心我那老总表弟不要你在他家干了。”
凉了一会,小崔又放流水冲了一下,就开始刨皮,再戴上透明手套,把瓜切成一瓣一瓣的摆在盘子里,边整理边说:“还得按你们的规矩,摆美观一点。”
丽芳说:“你留在这边照顾他们算了。来之前两个妈都交待了让我好好照顾她们的孩子。”
小崔说:“我会隔三差五过来的。你也可以打电话给我。”
丽芳说:“我怕你老公有意见。”
小崔说:“他心不坏的。有时候嘴没把门的。”
说着就摆好了甜瓜,丽芳打开消毒碗柜,里面有水果叉。拿出来洗了洗,和小崔从廊沿上去客厅。
才出厨房门,就见外面马路上涌来了一大群人,高声大嗓的笑着说着进了院子。
骤然看到有男有女的这么一群人,丽芳有点怯场了,止住脚步,回头去看小崔。
小崔笑道:“走啊。”
丽芳笑着,没有挪动脚步。
小崔伸手轻轻推了丽芳一把笑道:“又不是来看你的,害什么羞啊!”
丽芳豁然开朗。对呀,谁认识自己呀?这些人都是奔着老爷子夫妇来的呢。
老爷子见到院子里一下涌进来这么多人,已经起身站在廊沿下迎接了。激动得满脸堆着笑。
房子和院子之间有两级台阶的,老爷子一只脚已经下到了台阶上。
前面的人加快脚步跑上前大声说:“大哥,你回来也不提前告诉我们一声。我是中午过来见小赵不在家,打电话才知道他去接你们了。”
在他身旁还站着一个年纪差不多的老妇人。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标叔标婶、
老爷子边笑边朝后面的人也点着头说:“你们都挺忙的,告诉你们干啥?说回来就回来呗。”
后面有人说:“说来简单动身难,您都多少年没回来啦。”
趁着他们还没进屋,丽芳和小崔一闪身进屋了,把瓜果放在茶几上。三个孩子却不吃,三个小脑袋齐刷刷朝前伸着,眼睛看着外面。
来了十几个人。屋里一下子就被塞满了。只有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和李老爷子夫妇在沙发上坐下了。
还有些年轻点的都四处站着,赵师傅和小吴忙着去每个房间找凳子来,才让他们坐下了。
从谈话中得知,李家在这个村子里是一个大姓,今天来的这些人,年纪大的几个都是老爷子小时候的玩伴或本家。另外一些人父辈和李老爷子认识,而且得过一些照顾的,虽父辈已经不在了,但他们还记着一份情,今天听标叔一说,就跟着过来了。
一番闲话家常后,老爷子说:“今天时间晚了,给你们买的东西也没有时间一家家送过去了,正好你们来了,就顺便带回去吧。等我有时间了再一家家去串门。”
众众笑着推辞,纷纷起身,作势朝外走,但脚步没动。
李老爷子弯腰拿着东西递给他们。
提了礼品的人一个一个出了大门,刚才一院子的呼啦啦全走了,院子里恢复了安静。
老爷子又翻出今天自己随身带的小背包,从里面拿出一封新红包,再拿出一沓新的人民币来,对丽芳和小崔说:“你们给每只红包里放十张,先封十个吧。”
红包封好,交给李老太太放在随身的包里。
李老爷子对李老太太说:“今天就去阿标家吃饭,我们俩去就行。让孩子们在家休息吧。”
李老太太脸上的笑也暂时不见了,点了点头随老爷子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