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估计这套制度到了闫解放那届就会终结,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在那段时间倒座房全部都会分配出去,学习班总不能露天学习吧。
安静了一小会儿后,二大爷站起身,“杨山,你的这套制度太复杂,我们三位大爷还要商量一下,回头给你信儿,学习班这事儿你先担着吧。”说完就招呼着三大爷一起离开。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事儿通过。他在厂里过完年就会成为班组长,他不成器的儿子在院里也是班长,多有面子啊!
送走了两位大爷,杨山哼着歌去做饭了。
两位大爷径直走向后院的聋老太太屋子,来找一大爷汇报结果。这次也是聋老太太提议,让两位大爷出马去说服杨山的。
当聋老太太和一大爷听到杨山的新规定后,马上就明白眼前的两位大爷肯定是会支持这个规定的,即使实现不了让杨山接手学习班的初衷,他们也会支持。
片刻后聋老太太替一大爷做出了决定,“还是杨山考虑的长远,这对院子里的孩子都是好事儿,小易肯定是支持的。”
等两位大爷都离开后,聋老太太开口劝道,“小易啊,以后杨山的事情你就别管了,这孩子真的长大了,不是你我能拿捏得住的。他现在翅膀已经硬了,早晚要飞出四合院的。”
“嗯,我也没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啊,不知道他为啥对我这么大意见。”一大爷有些想不通。
“你已经做了,只不过没做成而已。他估计心里早就明白你想约束他,让他按照你给他设定的路子走。在你看来你是为他好,可在他看来你是在限制他,这就是对不起他。有本事的人都不愿意被人束缚,不论是言语还是实际行动。”
“他算有本事的?学习好不等于有本事。”一大爷说话有点赌气。
“还不算有本事?”聋老太太反问。
“真是个怪胎啊。”一大爷长叹。
二大爷踱着步子回到家,进门就看见刘光天正和他弟在打闹,一脚过去就把刘光天踹了个趔趄,“滚过去找你妈要一斤鸡蛋给杨山送去,从下学期开始你就是院里学习班的班长了,以后好好干,别给我丢脸。”
二大妈闻声从厨房出来,问起了缘由。
当听完二大爷的讲述,二大妈喜上眉梢,“老二也这么出息了,连一大爷和聋老太太都说不出个不来。”
“那是,要是老大还在上学,根本就没杨山什么事儿!”二大爷满脸得色。
“说起老大,你也抓紧时间给踅摸个好女孩啊,上次那个才是个初中生,怎么配得上咱家。”二大妈赶紧提醒。
“喔,这不得慢慢筹划么?今年肯定能给他找到合适的,我是这么想的……”
“杨山哥,这是我爸让我给你的鸡蛋,听我爸说你让我当学习班班长,我能行么?”刘光天钻进杨山家厨房,有些忐忑的问。
“别问我,是三位大爷做的决定。一会儿你告诉班里一到六年级的,让他们把考试卷子里的错题都再做一遍,然后写清楚错哪儿了,为啥错了,以后再碰到应该怎么做。明天晚上收上来交给我。”杨山才没工夫和他客气,挥挥手打发他出去。
三大爷悠悠然回到家。
三大妈端着杯水走过来,“和杨山说了?他同意了吗”
三大爷摇摇头,“他答应临时带几天,然后让刘光天当学习班的班长。”然后三大爷就和三大妈说了杨山的说辞。
三大妈脑子比二大妈要好使,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杨山在甩锅,而且甩的无比的聪明,让接锅的人感激涕零。
“那咱家解放能轮到吗?”三大妈问。
“当然可以,刘华东根本不成器,王燕学习没咱家解放好,而且还是个女的,不轮解放还能轮到谁?”对这点,三大爷很有自信。
“那就让咱家解放这几天,天天跟着杨山吧,多少能学到点东西,等开学以后杨山又变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去吧。我听老大说,杨山打算今年再跳一级,明年夏天就考大学,等他上了大学,估计就不会再回院子了。让老二有啥不懂的就多问,以后再想去也没机会了。”
“咱家老二也不差,他说这次考试肯定能考进前三的。”三大妈觉得自己孩子也不差。
三大爷没有反驳,他知道他媳妇也就痛快痛快嘴。
第二天杨山就得到了三位大爷同意的答复。顺利脱身。
从寒假开始,丁冲和丁芸几乎天天都来杨山这里待着。
丁芸在学习班那边,她已经好久都没训斥刘华东了,这些日子可算逮着了机会,隔了一堵墙,杨山都能听到啪啪的板子打手的声音。
杨山和丁冲则待在屋子里开始动手实操。
“你确定要自己动手做变压器线圈?这些铜条和绝缘漆可是很精贵的,另外上漆也是个技术活。”开始动手的时候,丁冲有些没信心。
“嗯,反正要等等刘光天和闫解放他们的淘宝收获,索性咱们用这个热热身。
手动拉丝工具我都搬过来了,总要试试的,我就是想练练手,咱也不急,慢慢来,而且我也没想着只使用咱们自己拉成的铜丝。
我已经收集到好几个废旧的线圈了,咱们可以重新缠绕后继续。这要多感谢废品收购站里有懂行的,知道线圈比融成铜块更值钱。”杨山就是想自己上手试试,在兴趣班里他怎么都拉不好,有些不甘心,反正他现在有的是时间。
“那随你吧,还有这个电容是坏的,我不会修。”丁冲把一个小东西扔给了杨山,杨山随手就扔到一边,他也不会。
随后丁冲就把一小块铜条走到炉边加热退火,退火的温度杨山根本把握不住,但是他听武坤说过,蜂窝煤能达到的正常炉温和退火温度差不多,所以因陋就简了,人工控制一下升温速度就好。按说铜棒在退火之前要用酸碱液洗一下,杨山没这个条件,就装模作样的用碱水和醋使劲刷了刷完事儿。
拉丝的工具非常简陋,就是在一块高规格钢板上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孔,把铜棒的一头弄细后就穿过最大的孔,用工具在另一边拉出来,形成一条很粗的铜线,然后在放到稍小的孔里接着拉拔,如此经过由大到小六个孔径依次拉一遍,就能越来越细,当然力度要把握好,而且在拉的过程中要不停的涂抹润滑冷却液。
等退火工序完成后,杨山和丁冲两个人由兴致勃勃到垂头丧气只用了20分钟,从粗到细一共要经过六个孔,杨山在拉第三个孔的时候就断掉了,丁冲也好不到哪儿去,距离他的理想目标差得太远了。
丁冲蹲在地上拾起断掉的铜丝,仔细观察着断口,对杨山说,“我已经尽量平稳力度了,你说咱们是拉的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按你说的操作手册上的描述,这个断口像是表面张力过大造成的。你知道怎么解决么?”
杨山摇摇头,“不知道。我们组长武坤说,他曾经拉到第五个孔,而且坚持了10多米,我还以为我也能做到呢。”接着杨山又盯着手里剩下的几个条状铜块,“我买了这么多铜,别浪费了,干脆都用来做实验好了。也算积累的经验,这次咱们也不扯什么酸碱洗和退火了,用细砂纸打磨一下表面,直接开始拉。我当初在兴趣班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一样能拉到第三个孔。”
“嗯,咱们这次拉的慢一点,我把那边的磨砂轮搬过来,把拉丝的那头固定在砂轮上,咱们通过转动砂轮拉丝,这样拉扯力度更稳当点,还有就是多倒点润滑液,反正你也拿回来一大瓶呢,再说也能回收重复利用。”丁冲也给出建议。
“好主意,这次咱们把铜线前后都拉直,尽量垂直于孔板,让铜线经过孔洞的时候受力均匀。”
两个人讨论了半天,振奋精神重新开始。一个负责匀速拉丝,一个负责校准位置,大呼小叫的整整一下午。
到天黑的时候,两个半瓶醋都算不上的人居然瞎蒙瞎撞的真拉出了六孔丝,丁冲激动的都不敢把缠在砂轮上的丝线解下来,看着杨山问该怎么办。
“别看我,如果按照手册里说的,这些铜丝还要再次退火,可现在咱们根本没这条件。而且,即使退火成功了,相比我买回来的那些废品铜线圈,也还是要粗一些的,使用效果肯定不如废品上拆下来的铜线。不如就倦起来放那备用吧,等假期结束我去带去兴趣班好好显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