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飘飞的时候,益州迎来了各州千方百计的参赛队伍.
大多数州还是通过水运过来的,毕竟此时水运不仅方便,而且快捷,码头处自有益州和王府的人员进行接待。
但临近的州彭州、汉州最是干脆,直接让衙役开道,猪倌们赶着猪仔随行,沿着山道就赶过来了,益州百姓们也算是开了眼界。
只是猪倌们心疼猪仔会掉骠,到时拿不到奖励,狠了狠心,一路上据说都是麦麸加上豆渣的,精细喂食着过来的,甚至还有喂了一部分赤小豆。
也算是下了血本了,毕竟只要中奖了,绝对是名利双收啊。
随时时间的推移,陆陆续续已经到了十多个州的参赛队伍。
马周按照各州可能来的人数已经把租下了几个大的酒店,安排这些人员入住。
另外安排人员对参赛的猪仔们入驻猪圈,好好喂养,千万别给喂瘦了。
“喂,我等来自利州,遥远的利州,来你们这儿远着呢?”
“留下参赛猪,统一喂养,保证都是精伺料,只会加重,不会喂瘦,人员方面多少人呢?16人员吗?和联络的一致,按男女分组,统一入住浩华酒店好了。”
李愔虽然不太明白,感觉李恪办这个养猪大赛有些胡闹了。却是听话地把天然居作为备用。
这段时间除非喝醉的都不留客人住宿了,随时准备启用作为养猪大赛的合作酒店。
天然居运营受了些影响,但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李恪这段时间倒是也不好在府里偷懒,准备接待一些人员,但马周等人还是不让,说是对等接待人员中并没有刺史。
至于别驾还不用外封潘王出面,也只好继续偷懒。
立政殿
李元轨倒是见到李二,李元轨虽然行为不堪、名声狼籍,倒也代表着益州,是以及时到了见到李二。
李元轨见到他皇兄李二,已经紧张得不会说话了,好不容易见过礼,李二摆摆手,示意礼节不重要,龙口微张:
“有带来的奏折倒是可以递上来。”
李元轨兀自呆呆的,张福提醒:
“可是带来了益州或是蜀王奏折?”
李元轨方自惊醒:“奏折?哦,有的,有的。”
“臣李恪谨奏:
父皇圣鉴,
儿臣近日于益州筹建书院,旨在弘扬文教,培育英才。书院图书馆之建设,已初具规模。
然藏书之事尚需父皇恩准。弘文馆藏书浩瀚,若能誊抄部分,以充实书院,实乃学子之福,亦为大唐文教之盛事。
儿臣深知弘文馆藏书乃国之重宝,不敢轻言借阅。然书院之设,旨在广布圣贤之书,使更多学子得以研读经典,传承文化。
故斗胆恳请父皇,允准儿臣誊抄弘文馆部分书籍,以解书院藏书之需。
儿臣已与王叔李元轨商议,他将亲赴长安,面呈此信,并迎接姚思廉、陆德明两位老大人来益州,担任书院山长。
儿臣亦将修书一封,请孙思邈神医随行,确保两位老大人来益旅途安康。
伏乞父皇圣裁,儿臣不胜惶恐,谨此叩请。
臣李恪谨上。”
嗯,这是看上了朕的藏书了。嗯,其它安排倒也合理。李二看了后想道。
“恪儿在干什么呢?”李二问道。
“他在办养猪大赛。”李元轨说到最后,有点脸红、垂下了头。
但李二既然问了,还是要说的,反正是李恪做的,和他无关啊。
“养猪大赛?”李二沉吟着,弄不明白李恪为啥要搞养猪大赛,看了看这个家伙一幅纨的样子,让他测度李恪的用意,也指望不上啊。
李二却是不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有一个被同父异母的兄长们赶出家的聪明女子开始谋划大唐,大唐李氏皇族也差点被其杀光。
李恪其实没什么意思,就是做大养猪产业,让百姓们增加一道
而此时看明白李恪不在意花钱,只在意大赛影响力和养猪可成为副业、百姓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果然在提出运输、散养、伺料、养猪户健康等动物福利概念后,作为养猪大赛出资人的李恪大为感兴趣。
把这些理念加进去和重量、味道等一起作为首届益州养猪大赛,丰富了大赛的内容,扩大了大赛影响,成为首届益州养猪大赛的重要指标。
花了万贯钱财邀请足够的长安城落第秀才后,李恪得到了李二的弘文馆藏书,也满足了书院之需要。
或者是感受李二对自已、对蜀地百姓的尊重和支持,或许是要贡献自已人一份力量,李恪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这天,上完课,李恪说道:“有一件事,我思来想去,要由你们去,你们中喜欢经商的去哈”
说完仔细观察诸个学生,看来一样米养百样人啊,二十人中,对行商较为感兴趣的老大、老七和、十四和十九。
和平时观察的差不多,说道:“此番需要西出函谷关,和府中护卫去往更西的西域诸国收购一种叫棉花或白叠子。”
“嗯,这个白叠子啊,和白附子完全不一样,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灌木状蓝本植物,叶片有3-5个深裂片。
,
花瓣初开时乳白色或淡黄色,后期呢,花瓣会转为粉红色或深红色,果实啊为蒴果,卵园形,表面有凹点,成熟时裂开成3-5瓣,
仔细观察其纤维,柔软细长,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白附子也是卵园形,却是块茎状,表面是黄褐色,有环状节痕。
此行的目的就是大量带回这种白叠子。”
“若是带回其种子,行不行呢?”其中的老七倒上问道。
“不行,带回种子没有三年形不成规模啊”李恪倒是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