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元年四月,临邛城已被围困整整三月。
站在城外新筑的望楼上俯瞰,这座曾经雄峙西川的坚城,如今已如困兽般被八万大军层层围困。连绵的营寨如铁桶般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旌旗遮天蔽日,刀枪映日生辉。
李倚身披轻甲,远眺城头。
“大王,各州援军已全部到位。”高仁厚登上望楼,递上一份军报,“蜀州李振、符道昭所部已驻扎城西,华洪率归降将士驻守城南,其余各州兵马分守各处要道。”
李倚接过军报,细细阅览:“城内情况如何?”
“粮草应该还能支撑不少时日,但军心已经开始动摇。”高仁厚道,“昨日又有几名守军缒城投降,据他们说,王建近日脾气甚为暴躁,守军将领也各怀心思。”
李倚点头,目光转向东北方向:“邛州其余各县呢?”
“依政、火井、临溪三县均已归降。”高仁厚嘴角微扬,“临邛如今是真正的孤城了。”
大邑和安仁早些时日李振和符道昭进入邛州之时已经顺手攻陷。
正说话间,一骑快马飞驰而至,马上骑士浑身尘土,却难掩兴奋之色:“报——黎州捷报!雅州刺史谢从本献上降书和捷报,已攻克黎州全境,南诏西路军全军覆没!”
李倚精神一振:“详细说来!”
使者呈上军报,气喘吁吁地禀报:“谢使君趁南诏主力被困鸡栋关,黎州守备空虚之际,一举攻克汉源、通望二城。南诏西路军在鸡栋关下粮尽援绝,发动自杀式进攻,段海平、王嵯峰皆战死,所部全军覆没。”
另一侧的张承业抚掌赞叹:“好!如此一来,南诏之患彻底平定!”
李倚继续阅读军报,忽然目光一凝:“这...这是...”
使者连忙解释:“谢使君在收复黎州后,特意呈上此物。据说是在段海平营帐中发现的密信,事关重大,不敢耽搁。”
李倚仔细阅读着那几封密信,脸上渐渐显露出惊喜之色,细细看了一遍后,才递给了身旁的张承业。
“承业你看,这是王建与南诏往来的亲笔信!其中详细记载了他如何许诺割让黎、雅二州,换取南诏出兵相助!”
张承业仔细阅览,也不禁动容:“如此一来,王建勾结外敌、引狼入室的罪名便坐实了。大王平定西川,不仅是为朝廷开疆拓土,更是为西南百姓除害!”
高仁厚也看了信件,沉吟道:“谢从本此人反复无常,今日能叛王建,来日未必不会叛大王。不过...他献上这些证据,确实立了大功。”
李倚在望楼上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传令,重赏谢从本,加封为黎雅制置史,镇南将军。另赐黄金千两,绢帛五百匹,以酬其功。”
“大王,谢从本反复无常,如此重赏是否...”高仁厚略显犹豫。
李倚摆手:“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谢从本虽是小人,但此次确实立下大功。待西川平定,再作计较不迟。”
高仁厚点点头,不再言语。
李倚转头望向张承业,兴奋道:“承业,回帐,我等立即起草捷报和奏章,我要向圣上报捷,同时弹劾王建通敌卖国之罪!”
张承业会意。
不多时,两人回到帐中,张承业抬头问道:“大王以为,这奏章该如何写?”
李倚沉思片刻,缓缓道:“首先要详述战果。自去岁南诏入侵以来,我军先破其东路,再围其西路,如今已全歼入侵之敌,收复全部失地。”
张承业点头,笔下如飞:“臣谨奏:自龙纪元年秋,南诏悍然兴兵犯境,其东路犯戎州,西路陷黎州,狼子野心,荼毒西川。幸赖圣上天威,将士用命,先后破敌于...”
“且慢,”李倚打断道,“要特别强调王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说他为一己私利,勾结南诏,意图割据西川。若不是他引狼入室,南诏岂能如此轻易深入我境?”
张承业会意,继续写道:“查永平节度使王建,本一介草莽,蒙国恩而镇永平,不思报效,反生异志。去岁暗通南诏,许以黎、雅之地,引蛮兵入寇,致使生灵涂炭...”
李倚满意地点头:“接着写谢从本反正之功。虽然他之前追随王建,但能迷途知返,不仅收复黎州,更献上王建通敌铁证,功过相抵,应当嘉奖。”
“雅州刺史谢从本,虽曾附逆,然能幡然醒悟,率部反正。今既克黎州,尽歼南诏残寇,并献逆臣通敌书信为证,其功可嘉。臣请授其黎雅制置史,镇南将军,以示嘉勉。”
李倚走到帐前,望着远处的临邛城,继续道:“然后是各路将领的功劳。高仁厚运筹帷幄,山行章、杨儒深入敌后,符道昭、李振平定蜀州,华洪弃暗投明,杨崇本、陈二牛等皆有大功。都要一一列明,请朝廷封赏。”
张承业笔下不停,将各位将领的功绩详细记录。写到这里,他忽然抬头:“大王,关于华洪...他毕竟是王建旧部,若在奏章中过于褒奖,恐惹朝中非议。”
李倚摇头:“华洪能阵前起义,献出晋原,此乃大功。若不对这等反正之臣予以重用,将来还有谁肯弃暗投明?你只管如实上奏,朝中若有非议,本王一力承担。”
“大王英明。”张承业继续书写,将华洪献城之功大书特书。
待写到南诏军的覆灭时,李倚特意嘱咐:“要强调段海平、王嵯峰二人顽抗到底,最终全军覆没的下场。让朝野上下都知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张承业会意,笔下顿时带了几分杀气:“南诏贼首段海平、王嵯峰,负隅顽抗,冥顽不灵。我军四面合围,终将其全歼于鸡栋关下。二酋授首,蛮兵尽灭,西南遂安...”
写完战事经过,张承业停笔问道:“大王,关于请赏之事,该如何措辞?”
李倚沉吟道:“将士们血战半年,理应重赏。但如今朝廷艰难,不宜要求过奢。可请圣上酌情封赏,重点是那些阵前起义、反正来归的将领,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宽厚。”
张承业点头,继续写道:“今西川初定,将士有功,伏乞圣恩,量功行赏。尤以阵前反正、弃暗投明者,更宜厚赏,以彰朝廷宽仁,以励来者...”
最后,李倚道:“最重要的是要表明心迹。我李倚身为宗室,镇守西川,保境安民乃是本分。如今叛乱既平,自当继续为圣上守卫边疆,使南诏不敢再犯。”
张承业闻言,笔下更加流畅:“臣本宗室疏属,蒙圣上不弃,委以重任。今幸不辱命,平定西川,皆赖圣上天威。臣必当竭诚尽力,永镇西南,使蛮夷不敢窥伺,盗贼不敢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