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长亲自带着专项经费来到三亚。
他把支票拍在方稷的办公桌上,震得茶杯都晃了晃:\"老方啊,部里决定全额报销你的'任性'。这种钱你完全可以向部里申请,你把全部身家都给了乡亲们,你要真有个急需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看着方稷想要推辞的样子,周部长笑着递给方稷一份文件,\"别急着拒绝。你这腿也下不了田,可你这设计本事是真的好,我现在可是看上你的设计才能了,部里准备启动'乡村振兴农机计划',想在五年内为每个贫困村配备基础农机设备......\" 他故意拖长了声调:\"这个国家级项目,你想不想牵头?\"
文件上的\"乡村振兴农机计划\"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方稷推了推眼镜,仔细翻阅起来。周部长在一旁解释道:
\"部里准备用五年时间,给每个贫困村都配上基础农机设备。\"他故意拖长了声调,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这个国家级项目,你想不想牵头?\"
方稷突然抬头想起来:\"东北的工厂,他们这边要全面加工的费用,得先和他们说,不能这样......\"
\"就知道你要提这个!\"周部长哈哈大笑走到屋里座机旁边,拨通工厂的电话,\"现在就给李厂长打电话。\"
电话接通后,李厂长激动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方教授!我们工人都准备好了,就等您的设计图呢!\"
方稷握着话筒,声音温和却坚定:\"李厂长,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该收的钱一分不能少。\"他望向窗外装车的工人们,\"咱们共和国长子现在也不容易,那么多工人家庭要养活。只有企业效益好了,工人们的饭碗才端得稳。\"
挂断电话,方稷的目光落在院子里:金色的阳光洒在\"惠民一号\"的金属外壳上,映出耀眼的光芒。铁柱正扯着嗓门指挥装车,冯知微抱着一摞手册来回核对。葡萄架下,郑怀山和张地马对着图纸争论不休,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周部长递过一支钢笔:\"我和你说的这个,你有没有想法,如果有,你就说说你的想法。\"
方稷接过笔,在便签纸上快速勾勒起来:
\"第一步,以'惠民一号'为基础,做区域适应性改良。\"笔尖沙沙作响,\"东北版要加装预热装置,西北版要强化防沙过滤,南方版要改进防水性能...\"
\"第二步,\"他又画出几个简图,\"研发配套的小型收割机、除草机,形成基础农机套装。\"
钢笔突然停住,方稷抬起头:\"但最关键的是第三步,\"他在纸上重重画了个圈,\"人才培养!每个县至少要培养二十个农机维修员。\"
周部长眼前一亮:\"让铁柱他们下去驻点?\"
\"三个月起步。\"方稷点头,\"手把手地教,直到老乡们能独立操作为止。\"
沉吟片刻,方稷又补充道:\"我还有两个请求。\"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采购要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他们现在最需要订单。\"
第二根手指跟着竖起:\"第二,每台机器都要配冯知微设计的那种图文手册。字少图多,不识字的老乡也能看懂。\"
周部长拍案叫绝:\"好!就这么办!\"他掏出笔记本,\"我这就让财务处拨第一笔款,你们抓紧把培训教材编出来。\"
方稷当即就决定要开会,冲屋外的铁柱说了声把大家都叫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等待团队成员到齐。
\"都到齐了吧?\"方稷环视一周,目光从铁柱晒得黝黑的脸庞,移到冯知微略显疲惫却精神奕奕的眼睛。
\"今天有个重要消息要宣布。周部长刚刚亲自拍板,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的'惠民'系列农机。\"
屋里顿时响起一阵低声的惊叹。
方稷微微一笑,继续道:\"这个计划分三步走。\"他切换幻灯片,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展现在大家面前。
\"第一步,我们要对'惠民一号'进行区域适应性改良。\"方稷的激光笔在东北、西北、南方等区域画着圈,\"东北要抗寒,西北要防沙,南方要耐湿...每个版本都要因地制宜。\"
他看向冯知微:\"知微,这部分你负责牵头,需要什么人尽管调。\"
冯知微迅速记下要点,抬头时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明白,我马上组建专项小组,我觉得可以直接在三亚选拔当地的农学生,这样他们不用背井离乡的搞研究,报到速度也更快。\"
方稷冲冯知微点点头,表示认可冯知微的想法,\"第二步,我们要研发配套农机,形成完整的作业套装。\"他顿了顿,\"这部分要请李春旭教授和郑炫荣郑工共同协助我们,李教授咱们恐怕要将郑工请回来,还要再吸纳一些学生,咱们后面的研发任务很重。\"
李春旭教授点点头:\"正好,我和老郑之前改造惠民一号的时候就有些新想法要试试。\"
\"但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方稷在身后黑板上写下\"人才培养\"四个字上画着圈,\"我们要在每个县培养至少二十名农机维修员,但这其实也是不够的,这就可以考虑到咱们东北工厂里的技工,看看有没有愿意转职的。\"
铁柱忍不住插话:\"老师,是不是要派我们去...\"
\"没错。先优先去东北招人,就找工人,不用局限,只要能修明白就行。\"方稷笑着点头,\"你带队,每组三人,每个驻点三个月。\"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手把手地教,直到老乡们能独立操作为止,要教大家怎么维修简单的小故障。\"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年轻的技术员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兴奋。
方稷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有两个特别请求。\"他竖起手指,\"第一,采购要优先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
\"应该的!\"铁柱拍桌道,\"李厂长他们可帮了大忙。\"
\"第二,\"方稷看向冯知微,\"每台机器都要配图文手册,就用你之前设计的那个版本,不识字的老乡也能看懂。\"
冯知微快速翻动着笔记本:\"我这就开始修订,加入更多实操的示意图。\"
方稷最后指着屋里的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贫困县的分布:\"同志们,这不是普通的科研项目。我们的机器,是要让千千万万农民兄弟直起腰杆干活的。\"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想想那些在田里跪着种地的老乡,想想那些离乡背井的年轻人...\"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
\"时间紧,任务重。\"方稷敲了敲桌子,\"从今天开始,所有人取消休假。有问题吗?\"
\"没有!\"整齐的回答震得窗户嗡嗡作响。
铁柱突然站起来:\"老师,我有个请求!我今天就准备一下,今晚我就坐船回内陆,明天一早我就坐车回东北。\"
方稷欣慰地笑了:\"好,就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