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
王伯站在大棚外纠结的搓着手。
王天是试验田项目的负责人,自从他带着村里的大家伙进山打猎开始,便隐隐成了村里人的主心骨。
王天聪明机灵,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处理得很好。
包括试验田的项目,批地的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压根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王天不仅办下来了,还搞回来了种子和肥料。
努力了这么多天,村里人对于此事,都十分重视。
包括他也一样。
可眼前这两位农科院来的专家,却明确表示,王天的做法很有问题。
不仅如此,孙传荣还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等到明年开春,带着更加专业的技术团队,来支持王家屯的农业。
这对于村里的每个人都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
这也更显得,王天的计划,十分冒进和危险。
孙传荣看到王伯脸上明显的挣扎和动摇,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意。
他放缓语气,带着几分语重心长的意味。
“王伯,您能当上村支书,一定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乡亲们都信任你,试验田可是全村人的希望,不能任由王天同志一时冲动,而毁了这份希望。”
“您只要站出来说句话,劝劝王天同志,把种子交给我们,是顾全大局,及时止损。”
站在孙传荣旁边的年轻人,也适时的补充。
“是啊王伯,虽然我们之前没有和王天同志打过交道,但是看起来,他是个很固执也很强硬的人。”
“只要种子在村里一天,王天同志要播种的心思,就不会消失,您是村里的主心骨,一定要替乡亲们把好关。”
“把好关........”
王伯喃喃重复了两句,浑浊的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村落。
村里的家家户户,此刻都在编着草席,为试验田的事情添砖加瓦。
可若这一切,可能会成空,他到时该怎么办呢?
正当王伯左右摇摆时,王天已经接通了汪春来办公室的电话。
“我是汪春来,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声音,王天轻舒了口气。
“汪局长,我是王天,有个情况,想和您汇报一下。”
“是小王啊,有什么事,说吧。”
汪春来放下了手头的文件,语气也放缓了几分。
“汪局长,是这样的,有两位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王家屯了,想要指导试验田的事情。”
“这件事,您清楚吗?”
汪春来皱了皱眉头,“今天的事吗?”
“没错,一共来了两个人,看着都很年轻,一个叫孙传荣,出示了证件,是农科院二组的技术员,另一个不清楚。”
汪春来顿了顿,语气有些疑惑。
“我这边,没有收到这个通知。”
“他们还说了什么?”
王天神色一凛,看来他的猜测,并不是全无道理。
他简单说了说刚刚的情况,着重强调了一下,关于索要种子的事情。
“汪局长,这批种子,是粮食站的王主任,特意找农科院审批的。”
“这件事,您应该也知道吧?”
汪春来应了一声,“我知道。”
“所以我才比较纳闷,汪局长,我没听说过,特批的东西,还有要回去的道理,难不成,这批种子有什么问题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才开了口。
“小王,此事不能过早下定论。”
“这样吧,我先问一下省农科院那边的情况,看看是不是确有此事。”
“稍后给你回电话。”
王天应了一声,“好,辛苦你了,汪局长。”
挂断电话后,王天便在办公室里踱步,思考着其中的猫腻。
他猜,这两个技术员,应该不是作假的。
只是此行的目的,都在种子身上,或许是背后的上司指派来的,又或许,还有其他的隐情。
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天现在能做的,只有等汪春来的消息了。
片刻后,门被轻轻推开。
王伯带着两人走了进来,脸色复杂。
王天露出礼貌的笑容,客气的问候了一句。
“两位看过大棚了?”
两人没有回应,反而是王伯开了口。
他目光闪躲,语气有些复杂。
“村长,关于种子的事情.......要不还是先交给两位专家吧。”
王天的脸色微变,认真的看了眼王伯。
“王伯,此话怎讲?”
王天的反应并不激烈,也让王伯找到了突破口。
他上前两步,开口解释。
“小王,我种了一辈子地,之前从未见过能在冬天播种的种子,而且种地这事儿,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更加相信科学不是?”
“孙专家.......是省农科院的专家,肚子里装的墨水,比咱们见过的麦粒还多呢,他们的话,不能不信啊!”
王天扫了眼孙传荣二人,两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得意。
看来两人跟着王伯去看大棚是假,挑拨离间才是真的。
“两位专家,是这样吗?”
孙传荣笑笑,“王天同志,王伯的话,你还没听明白吗?”
“试验田的事情,可是关乎整个村子未来的希望,你对种地这事儿,一没经验,二没学问,什么大棚化粪池,都是不合理的。”
“说句不好听的,简直就是在瞎胡闹。”
王天冷嗤一声,他在后世接受的学术课程,压根不是这两个技术员能比拟的。
说什么墨水,科技,他未必比不上省农科院的专家。
只是这些事情,他不能直说,就算说了,也没人信。
比如眼前的王伯,才刚刚推举他当了村长,对他一百个一万个相信,在所谓的专家面前,对他还是没有信心。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村长,你就听我一句劝吧,要是今年冬天,没有什么好结果,村里肯定会人心涣散的,以后你再想领导大家做些什么,怕是也没人相信了。”
“而且孙专家已经承诺了,等明年开春,他会带着更加专业的团队,来指导王家村的耕种,保证能让咱们村有个好收成。”
王伯说的语重心长,在他看来,这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