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格物院。
崇祯正与徐光祚、宋应星等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前,台上摆放着各种图纸和模型。
\"辽阳虽已收复,但前线传来消息,我军后勤压力极大。\"崇祯指着地图上从山海关到辽阳的漫长路线,\"这条补给线太长了,如何保障前线物资供应,成了当务之急。\"
徐光祚捋着胡须道:\"大人,老夫最近研究了一种改良的四轮马车,比传统的二轮车稳定性更好,载重量也大得多。\"
他展开一张详细的设计图纸:\"这种车采用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一些图样,车轮更宽更结实,车厢也更大,最关键的是,它有四个轮子,即使在泥泞道路上也不易陷入。\"
\"四轮马车?\"崇祯仔细端详着图纸,\"看起来确实比传统的二轮车稳固得多。但制造难度如何?\"
\"制造并不复杂,\"宋应星接过话头,\"关键是车轴和轮毂的设计。我已经让工匠们试制了几辆,效果相当不错。一辆这样的车,可以装载相当于三辆普通马车的物资。\"
\"那就立刻扩大生产!\"崇祯拍案决定,\"先制造一百辆,尽快送往前线。\"
\"遵命!\"宋应星抱拳应道。
\"大人,除了陆路运输,水路也是个问题。\"徐光祚又拿出另一张图纸,\"我们对漕运船只也进行了改良,增加了船舱容量,改进了舵和帆的设计,使其更适合辽河水情。\"
崇祯点头赞许:\"好,这些都要尽快投入使用。不过,运输工具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有更多难题需要攻克。\"
他转向一旁的军需官张明:\"张大人,前线对干粮的需求如何?\"
张明拱手道:\"回大人,前线将士反映,普通的干粮容易腐败,且体积大,不便携带。特别是在行军作战时,常常无法及时补给。\"
崇祯沉思片刻:\"我们需要研制一种更便于携带、不易腐败的压缩干粮。\"
\"大人,末将有个想法。\"一位年轻的军官站出来说道,\"我曾随商队去过西域,那里的人有种将肉切片晒干的方法,制成的肉干可以保存很久,且便于携带。\"
\"肉干?\"崇祯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还有什么类似的食物?\"
\"炒面也不错,\"另一位官员补充道,\"将粮食炒熟后碾成粉,兵士们只需加水搅拌即可食用,无需生火煮饭。\"
\"还可以制作一种压缩饼干,\"徐光祚建议,\"将面粉与少量油脂混合,压制成薄片烘烤,既耐储存又便于携带。\"
崇祯听完,立即下令:\"立刻组织人手,研制这些野战口粮。要求是:便于携带、不易腐败、能量高、口感尚可。一个月内,我要看到成品!\"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继续进行,话题转向了通讯问题。
\"大人,前线与京城之间的通讯太慢了,\"参谋官李卫忧心忡忡地说,\"从辽阳到京城,快马加鞭也要七八天,若遇恶劣天气,更是难以保障。\"
崇祯点头:\"确实如此。我们需要改进通讯系统。\"
\"烽火台是个传统选择,\"李卫说道,\"但信息量有限,且容易被敌人识破。\"
\"我们可以对烽火和旗语系统进行标准化和加密,\"一位讲武堂教官提议,\"制定更详细的信号规则,增加可传递的信息量。\"
\"具体怎么做?\"崇祯问道。
教官展开一张图表:\"比如,我们可以将烽火的数量、间隔、位置进行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密码'。同理,旗语也可以通过旗帜的颜色、位置、摇动方式等进行复杂组合。\"
\"这需要专人训练和掌握,\"崇祯思索道,\"讲武堂可以培训一批专门的通讯兵吗?\"
\"没问题!\"教官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已经开始训练了,一个月内可以派往前线。\"
\"还有一个方案,\"徐光祚突然说道,\"信鸽。\"
\"信鸽?\"崇祯有些意外。
\"是的,\"徐光祚解释道,\"信鸽有极强的归巢本能,可以从数百里外飞回原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信鸽邮局',在京城和各个重要据点之间传递紧急军情。\"
\"这个主意不错!\"崇祯眼前一亮,\"立刻着手准备,选育优良品种,建立驯养基地。\"
\"已经在做了,\"徐光祚笑道,\"我们从西域商人那里购买了一批优质信鸽,正在训练中。初步测试,从百里外放飞,大部分都能准确返回。\"
\"太好了!\"崇祯拍手称赞,\"这将大大提高我军的指挥效率。\"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是野战医疗体系。
\"辽阳之战,我军伤亡惨重,\"军医总管沈鸿忧心忡忡地说,\"很多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我们需要一套更完善的野战医疗体系。\"
崇祯点头:\"确实如此。你有什么建议?\"
\"首先,每个营都应配备专职军医和医疗队,\"沈鸿建议,\"其次,建立分级救治制度:轻伤员在前线简单处理后继续作战,中等伤员送往野战医院,重伤员后送至后方大型医院。\"
\"还有,\"他继续道,\"我们总结了京师抗疫的经验,发现一些简易的消毒和止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用烈酒消毒伤口,用干净布条扎紧止血等。\"
\"这些方法要编成简易手册,发放给每个军医和伤兵营,\"崇祯命令道,\"同时,加紧培训更多的军医和护理人员。\"
\"遵命!\"沈鸿抱拳应道。
会议结束后,崇祯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来:\"大人,信鸽邮局送来了一封急报!\"
崇祯接过小小的竹筒,取出里面的纸条,仔细阅读。片刻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辽阳周边的清剿工作进展顺利,孙传庭已经开始组织部队进行新战术的演练。很好,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转向徐光祚和宋应星:\"诸位辛苦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进步,却是我军取胜的关键。继续努力,为最后的胜利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一支装备了新式四轮马车的明军辎重部队,正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这新车果然结实!\"车队长满意地拍着车厢,\"以前这种路况,普通马车早就陷住了。\"
\"是啊,\"一名车夫应和道,\"而且一车能装这么多物资,真是太方便了!\"
不远处的军营里,伙夫们正在尝试制作新型压缩干粮。
\"这肉干晒得差不多了,\"一名伙夫检查着架子上的肉片,\"再晒一天,就可以打包发给将士们了。\"
\"炒面也做好了,\"另一名伙夫举起一袋粉末,\"兵士们只需加水搅拌就能吃,省时省力。\"
讲武堂的一处训练场上,学员们正在演练新的加密旗语。
\"记住,红旗向左摇两下,再向右摇一下,表示'敌军向东移动',\"教官大声讲解,\"蓝旗向上举起再快速放下,表示'我军准备进攻'。这些信号必须准确无误!\"
学员们认真地重复着动作,努力记忆这套复杂的信号系统。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却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百八十四章:新战术的磨合与演练
辽阳城外,一片开阔的演习场上,孙传庭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下方正在进行的战术演练。
\"第三营,前进!第五营,掩护!炮兵准备!\"孙传庭沉声下令。
随着命令,一个装备燧发枪的步兵方阵稳步向前推进,而另一个方阵则在侧翼提供掩护。在他们身后,几门轻型野战炮已经就位,炮手们紧张地等待着发射命令。
\"敌军骑兵来袭!\"演习总指挥突然高喊。
一队扮演后金骑兵的明军骑兵,挥舞着长刀,呐喊着向步兵方阵冲来。
\"第三营,立定!\"孙传庭厉声喝道,\"准备迎敌!\"
步兵方阵迅速停止前进,调整阵型,形成一个紧密的防御阵形。前排士兵单膝跪地,将长矛斜指向前;第二排士兵站立,举起燧发枪,瞄准冲来的\"敌骑\"。
\"炮兵,开火!\"
几门野战炮同时发射,虽然是空炮,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仍让\"敌骑\"的马匹受惊,阵型略显混乱。
\"第一排,射击!\"
跪地的士兵齐射一轮,然后迅速后撤换装。
\"第二排,射击!\"
站立的士兵接着射击,形成连续的火力压制。
\"敌骑\"冲到距离步兵方阵约五十步处时,被这种有序的轮番射击和炮火掩护所阻,不得不改变方向,试图从侧翼突破。
\"第五营,拦截敌骑!我方骑兵,出击!\"
侧翼的步兵方阵迅速调整方向,形成新的防线,同时,一队明军骑兵从后方冲出,直取\"敌骑\"侧翼。
经过一番模拟的厮杀后,\"敌骑\"被成功击退。
\"停!\"孙传庭一声令下,演习暂停。
他走下高台,来到各部队面前:\"刚才的演练,总体不错,但还有几个问题。第三营的射击节奏还不够整齐,第五营转向太慢,炮兵的协同也有待加强。\"
\"是,大人!\"各部将领抱拳应道。
\"再来一次!\"孙传庭命令道,\"这次要更快、更准、更狠!\"
演习重新开始,各部队吸取了刚才的教训,配合明显更加默契。
不远处的另一片场地上,\"火车营\"的战术演练也在进行中。
\"火车营\"是明军新发展的一种战术单位,由装甲车辆组成,既可用于防御,也可用于进攻。这些车辆装备有小型火炮或多管燧发枪,车身有铁皮加固,能够抵御一般的箭矢和刀剑。
\"前进!保持队形!\"火车营指挥官高声命令。
十几辆装甲车缓缓向前移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攻击阵型。当它们接近\"敌阵\"时,车上的火炮和燧发枪开始射击,为后方的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步兵,跟进!利用火车营的掩护,向前突击!\"
步兵紧随火车营后方,借助装甲车的掩护,安全地接近\"敌阵\",然后发起冲锋。
\"这种攻防转换的战术很有效,\"站在孙传庭身边的参谋官王勋评论道,\"既能保护我军步兵,又能有效压制敌军火力。\"
孙传庭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不过,火车营机动性较差,在复杂地形上可能会受限。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战场情况灵活运用。\"
在演习场的另一侧,一支特殊的小分队正在进行渗透与破袭战术的训练。
\"记住,你们的任务是悄无声息地潜入敌后,执行侦察、破坏或斩首任务,\"教官严肃地对这支被称为\"狼兵\"的精锐小队说道,\"速度、隐蔽、精准,是你们的生命。\"
\"狼兵\"队员们身着特制的深色轻便服装,装备轻型武器和各种特殊工具,如绳索、匕首、简易爆破装置等。
\"今天的训练内容是:夜间渗透敌营,破坏目标物,然后安全撤离,\"教官继续道,\"你们将分成三组,从不同方向进入'敌营',各自完成指定任务。\"
\"是!\"队员们低声应道。
随着夜幕降临,\"狼兵\"们开始了他们的训练。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敌营\",巧妙避开\"哨兵\",成功完成了破坏任务,然后迅速撤离。
\"不错,\"教官评价道,\"但第二组暴露的风险太大,第三组撤离路线选择不当。这些细节可能决定任务的成败,甚至是生死。\"
\"我们会改进,\"队长保证道,\"下次一定做得更好。\"
城墙另一侧,工兵部队正在演练如何快速构筑攻城土垒和挖掘坑道。
\"记住,在实战中,你们必须在敌军火力覆盖下完成这些工作,\"工兵指挥官大声说道,\"速度和精准同样重要!\"
工兵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搬运土石,有的负责加固结构,有的负责挖掘坑道。他们配合默契,动作迅速,很快就构筑起了一个简易的攻城土垒。
\"时间:四十三分钟,\"指挥官看了看沙漏,\"比上次快了七分钟,但还不够!实战中,每多耽误一分钟,就可能多牺牲几名战友。继续练习!\"
傍晚时分,孙传庭召集各部将领,总结当天的演练情况。
\"诸位,今天的演练总体不错,但距离我的要求还有差距,\"他严肃地说,\"后金虽然在京师会战和辽阳之战中损失惨重,但仍不可小觑。特别是他们的骑兵,依然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大人说得对,\"秦翼明附和道,\"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在决战中取胜。\"
\"明天继续演练,\"孙传庭命令道,\"重点是步炮骑协同作战和火车营的攻防转换。此外,'狼兵'的训练也要加强,他们将在未来的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
\"遵命!\"众将领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大人,京城来了特使!\"
孙传庭立即前往大帐接见。来者是讲武堂的高级教官李成武,他带来了崇祯的亲笔信和一些新的战术建议。
\"大人好!\"李成武行礼道,\"我奉命前来协助您进行战术推演和部队训练。\"
\"太好了!\"孙传庭欣喜地说,\"有你这样的专家加入,我军战力必然更上一层楼。\"
他打开崇祯的亲笔信,仔细阅读:\"陛下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战术思路。李教官,你先休息一晚,明天我们详细讨论。\"
\"遵命,大人。\"李成武恭敬地退下。
孙传庭站在帐外,望着演习场上仍在训练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信心:\"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和战术,再加上将士们的英勇善战,我们一定能够彻底击败后金,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