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如同战场上暂时休战的号角,让无数紧绷了两个半小时神经的考生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们或疲惫,或茫然,或带着几分考后的亢奋,纷纷涌出考场。
秦风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刚刚完成的不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国之大考,而仅仅是一次随堂练习。他提前四十分钟交卷(将试卷放在桌角等待统一收取)并开始闭目养神的“壮举”,早已在同考场的考生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此刻更是成了他们议论的焦点。
“那个秦风,也太变态了吧?作文都能提前那么久写完?”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放弃治疗,随便写了几百字凑数呢?”一个酸溜溜的声音响起,显然是不相信有人能如此逆天。
“不可能!我坐他斜后方,瞄到几眼,那字写得跟印出来似的,而且看他那表情,投入得很,不像乱写的!”
“唉,学神的世界,我们凡人不懂啊……”
这些议论,秦风自然是听不见,也毫不在意。此刻,他正琢磨着中午是去吃碗牛肉拉面还是来份黄焖鸡米饭,毕竟,脑力劳动也是很消耗能量的。
然而,他留在考场的那份答卷,尤其是那篇占据了整整两大页作文纸,题为《星辰为引,跬步不休》的文章,却注定不会平凡。它就像一颗被暂时掩埋的绝世明珠,只待有缘人拂去尘埃,便会绽放出足以照亮整个时代的璀璨光芒。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篇尚未被世人所知的“神作”。
高考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它给予了考生广阔的发挥空间,但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或浅尝辄止的窠臼。
绝大多数考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脑海中浮现的无非是以下几种思路:
其一,个人励志型。将“仰望星空”理解为树立远大目标,将“脚踏实地”理解为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最终落脚点无非是“我要考上好大学,实现人生梦想”之类的陈词滥调。文笔好点的,或许会引用几个名人名言,讲一两个感人故事,但内核依旧是小我层面的奋斗史。
其二,二元对立型。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视为一对矛盾,然后试图去论证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平衡二者。这种思辨,若无足够的阅历和逻辑支撑,很容易写得左右摇摆,观点模糊,甚至自相矛盾。
其三,诗意抒情型。通篇用华丽的辞藻描绘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再用朴素的语言赞美大地的厚重与踏实,情感倒是充沛,但往往缺乏思想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更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非一篇有力的议论文。
这些,都是普通高中生在有限的认知和阅历下,所能达到的普遍水准。写得好的,或许能得个不错的分数,但要说“惊艳”,要说“格局”,那还差得远。
然而,秦风的《星辰为引,跬步不休》,却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象。
立意之高远,远超同侪
“星辰为引,跬步不休。”
仅仅是这个标题,就如同一声惊雷,劈开了常见的迷思。
它没有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简单地并列或对立,而是构建了一种动态的、引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星辰”是什么?
在秦风的笔下,“星辰”早已超越了个人梦想的狭隘范畴。
它可以是人类对未知宇宙永恒的好奇与探索欲,是驱动文明进步的科学理性之光;
它可以是先贤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理想,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信仰灯塔;
它可以是艺术的极致之美,是哲学的终极之问,是人类精神世界中那些最璀璨、最值得追求的价值圭臬。
这“星辰”,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泡影,而是实实在在指引方向的北斗!
而“跬步不休”呢?
它也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刻板努力。
秦风所言的“跬步”,是带着对“星辰”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在现实的土地上进行的每一步坚实而清醒的跋涉。
这“跬步”,可以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枯燥实验,只为捅破那层理论的窗户纸;
可以是教育者在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只为在年轻的心中播撒下智慧的火种;
可以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进的磅礴伟力。
这“跬步”,不是盲目的重复,而是向着“星辰”指引的方向,持续不断、永不停歇的创造与精进!
文章的开篇,秦风便以如椽巨笔,奠定了全文的宏大基调:
“人生如远航,无星辰指引,则迷失于茫茫雾海;理想如登高,无跬步积累,则困顿于万仞绝壁。仰望星空,赋予我们方向与激情;脚踏实地,赋予我们力量与根基。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引领个体生命乃至民族文明,行稳致远,臻于至善……”
寥寥数语,便将个人与民族、理想与实践、方向与根基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其立意之高远,视野之开阔,已然将那些仅仅围绕“个人奋斗”打转的作文远远甩在了身后。
旁征博引之精妙,文采斐然
若仅仅是立意高远,而无相应的学识与文采支撑,那便成了空中楼阁,不免显得空洞。
但秦风的作文,最令人拍案叫绝之处,便在于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炉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
在【学神黑科技系统】的知识库加持下,秦风的脑海中储存着海量的中外经典。在写作时,这些知识并非生硬地堆砌,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地融入到他的论证之中。
他写星空之指引,会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会提及布鲁诺为扞卫日心说而甘愿被烈火焚身的决绝,会赞扬那些“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科研先驱们对真理的无限向往。
他写跬步之重要,会阐述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朴素哲理,会描绘愚公移山的坚韧不拔,会致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的“大国工匠”。
更难能可贵的是,秦风的旁征博引,并非简单的“掉书袋”,而是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能够从看似不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学意象、哲学思辨中,提炼出与“星辰”和“跬步”相关的核心精神,并将其巧妙地编织进自己的论证体系,使其文章血肉丰满,意蕴深厚。
其文风,更是大气磅礴与细腻婉约兼具。
论及家国情怀、民族复兴,则笔力千钧,如黄河奔涌,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描绘个体感悟、人文关怀,则情真意切,如春雨润物,读之令人心生共鸣。
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信手拈来,却又毫无斧凿之痕,仿佛天然而成。
整篇文章读下来,音韵铿锵,节奏明快,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文学的美感,堪称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可以想象,当一个普通的阅卷老师,在批阅了成百上千篇立意平庸、语言乏味的“学生腔”作文之后,突然看到这样一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降维打击”的作品时,会是何等的惊喜与震撼!
那感觉,不亚于在沙砾中发现了一颗夜明珠,在废墟中挖掘出了稀世珍宝!
思想深度之人文关怀,格局之宏大
一篇真正优秀的作文,绝不仅仅是辞藻的华丽和技巧的娴熟,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秦风的《星辰为引,跬步不休》,其思想内核,早已超越了“如何成功”的功利层面,上升到了“为何而活”、“如何为这个时代贡献价值”的哲学高度。
他没有局限于“个人如何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而是将个体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之中。
他笔下的“星辰”,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整个民族对于未来的憧憬,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他所倡导的“跬步不休”,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勤奋,更是呼吁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以实干兴邦,以创新引领。
文中,他巧妙地联系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民族精神中的传承与体现。
他更以发展的眼光,探讨了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汹涌的当下,青年一代应该如何坚守内心的“星辰”,同时又能以开放的心态和坚实的步伐,去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这种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民族命运与人类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的思考,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得这篇作文的格局瞬间被无限拉高。
它不再是一篇简单的应试作文,更像是一篇充满激情与理性的青年宣言,一篇足以引发同龄人乃至更广泛社会群体深刻反思的时代强音!
如果说普通高中生的作文,是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那么秦风的作文,就是在用天文望远镜审视宇宙的浩瀚,同时又用显微镜洞察社会肌体的细微脉动。
他的思考,已经触及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人类的终极哲学命题,并试图从一个当代华夏青年的视角,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
这样的思想深度,这样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宏大格局,岂是那些还在为“梦想是考上国清还是国北”而纠结,还在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辩论的普通高中生所能比拟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优秀”,而是“卓越”,是“碾压”!
其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格局,远非普通高中生可比,已然达到了文学探讨,乃至哲学思辨的高度!
可以预见,当这篇作文真正进入阅卷老师们的视野时,将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那些习惯了在“矮子里面拔将军”的阅卷老师们,在看到这篇“鹤立鸡群”的神作时,恐怕会惊得连手中的红笔都握不稳!
而那些自诩为“天之骄子”的所谓“学霸”,若是有幸拜读到秦风的这篇文章,恐怕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秦风并不知道,他“顺手”写下的这篇作文,即将开启一段怎样的传奇。
他只是觉得,将自己脑海中那些关于宇宙、人生、国家、未来的思考,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
至于分数?
呵,对于一个拥有【学神黑科技系统】的男人来说,满分,难道不是基操吗?
此刻的他,已经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还额外加了双份牛肉和一颗卤蛋。
毕竟,下午还有数学考试这个“小boss”等着他去“蹂躏”呢!
而那篇《星辰为引,跬步不休》,正静静地躺在密封的试卷袋中,等待着惊艳整个华夏文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