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新并未留意李世民那副气闷模样,兀自兴奋道:
“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如此一来,修坝之事便可尽快提上日程了!”
“我只需出谋划策,其余诸事,自有官府操办!”
心头最大的难题迎刃而解,陈迎新此刻只觉浑身舒泰。
他刚端起茶盏,眼角余光不经意间扫过角落,惊得他手腕一抖,那茶杯险些脱手!
那李淳风不是该在参悟修行么?怎地躲在暗处,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瞧他那副神情……莫非是在看相?
陈迎新想到此处,心头猛地一跳,几乎要跳将起来,赶忙出声:
“李道长?”
“在下尚有些疑惑,想向道长请教一二。”
李淳风这才猛地回神,茫然望向陈迎新。
方才他暗中给陈迎新相面,只觉此人如同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
他费尽心神推演,竟连一丝一毫的端倪都算不出来!
这究竟是何缘由?
李淳风研习相术二十余载,观人无数,从未遇过这般情形!
便是陛下的面相,他亦能窥得几分天机。
为何独独这陈迎新,竟如天外顽石,滴水不漏?
陈迎新说话时,他仍在苦苦思索此事。
“在下有些疑难,想请道长解惑。”陈迎新见他发怔,只得又重复一遍。
此刻,他的心已然提到了嗓子眼。
看李淳风这满脸困惑的样子,莫非真在给他推算命格?
难道方才那番胡诌,竟没能打消他的疑虑?
这家伙年纪轻轻,不至于如此了得吧?
不行,得赶紧找个由头岔开话题!
陈迎新心念电转。
如今是贞观五年。
李淳风出现在老龙家,想必尚未被陛下重用。
那些道教典籍问世尚需数十年,眼下李淳风声名不显!
至于那改版的浑天黄道仪,此刻也定然还未问世——那事该发生在贞观七年。
陈迎新略一盘算,心下稍安。
不如就提提这事。若能引得李淳风注意,让他一门心思去琢磨浑天仪,自然就无暇顾及自己了。
“小友但说无妨。”李淳风含笑应道。
陈迎新开口道:“道长近日可曾听闻陇西一带星象有异?”
“今年已是第二回了,绝非吉兆。李道友精研天文,不知可曾留意此事?”
李淳风连忙道:“不想小友亦通晓星宿!此事我琢磨已有三四年光景。”
“大唐现用的浑天仪年深日久,已难精准推演星象变化。我早有心思将其改良一番。”
此言一出,李世民也来了兴致。
朝中对此星象异动自然也有察觉。虽说眼下尚无祸事,但已有不少大臣忧心忡忡,认为此乃凶兆。
甚至有人进言,要他下罪己诏,以防上天降灾!
简直是荒谬绝伦!
此事搅得李世民心烦意乱,他自问未行不义,老天何以要责罚于他?
此刻听李淳风提起,自然关切:“可是指张衡所制那浑天仪?那物确实不甚合用。此番星象异常,浑天仪全无征兆,朝中那些迷信之人,便借此说是天降凶兆。你真能将此物改良,解决此弊?”
李淳风肯定道:“浑天仪结构简陋,出错在所难免。臣数年前便着手研究。若能改良成功,应可避免此类误判。”
李世民闻言心情一振:“那你如今可改良成了?”
“尚未成功,试验多次,皆以失败告终。”李淳风如实相告。
恰在此时,陈迎新忽然插话:“关于浑天仪,在下倒略知一二。依我看,是因其年代久远,本身结构过于粗疏所致。”
李淳风双眼一亮,惊喜道:“小友之言,深得我心!不知小友可有良策?”
陈迎新道:“不知长如何试验。不过在下以为,若能在其外部再加一层结构,或更合天道运行之理。”
李淳风闻言陷入沉思,眉头紧锁。
陈迎新又加了一句:“打个比方,将原先两重的浑天仪改为三重。外层设地平、子午、赤道诸环圈;中层置黄道、赤道、白道诸环;最内层则安放一个可绕极轴转动的平行双赤经环。如此测量,结果是否会更为精准?”
“当然,此乃在下随口妄言,道友若觉可行,不妨一试。”
李淳风激动得连连点头。
陈迎新方才那番建议,如同拨云见日,令他豁然开朗!
他此前只知在两重结构上修修补补,却从未想到浑天仪的根本缺陷在于整体框架不足!
若加上一层,此法确实可行!
他越想越是兴奋,恨不能立时飞回宫中试验。
陈迎新见他满面激动之色,心头一块石头这才落地。
但愿此人回去后一心钻研此物,再无心琢磨自己!
此番也算是帮了李淳风一把,否则靠他自己摸索,没个十年八载怕难成功,也算结个善缘。
陈迎新这转瞬即逝的放松神情虽不易察觉,却未能逃过长孙无忌的眼睛。
他心中忽然一动,暗自称奇:这陈迎新……怎地似乎有些惧怕李淳风?
此念一生,长孙无忌自己也吓了一跳。
要知道,陈迎新连陛下都敢编排,怎会畏惧区区一个李淳风?
此人不过是个微末小官啊!
他越想越觉蹊跷,目光不由得在陈迎新与李淳风之间来回逡巡,却百思不得其解。
李世民打破了沉默:“若能真个改良浑天仪,于我大唐实乃天大的幸事!届时陛下知晓,定有重赏!”
李淳风心头一凛。
陈迎新不知,他可清楚眼前便是天子!
陛下此言,分明是催促他尽快完成改良!
他连忙躬身道:“待臣回去,定当全力钻研,立誓在最短时日,将浑天仪改良成功!”
他又转向陈迎新,诚挚道:“多谢小友提点!此番定要成功。不若……请小友为这新仪赐个名号?”
陈迎新面不改色:“那就叫‘浑天黄道仪’,如何?”——此名虽本属李淳风,但既是他先提出,也算不得坑人。
“浑天黄道仪……”
李淳风喃喃念诵,随即眼中光彩大放,满意点头:“好!此名甚为贴切!若真能功成,小友当居首功!届时,我定当如实禀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