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府温泉池畔,氤氲水汽袅袅升腾。苏锦璃倚在楚君逸肩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重新拼合的玉佩。这枚玉佩承载着皇室与星渊的隐秘,历经重重危机才得以完整,可如今,它却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暗雷,让人不敢有丝毫松懈。
楚君逸用柔软的布巾轻轻擦拭着苏锦璃发间残留的毒粉,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他眉头微皱,眼中满是心疼与后怕:“疼不疼?”
苏锦璃摇了摇头,将玉佩举到眼前,在烛光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可她的神色却愈发凝重:“我在想兄长最后说的话,皇室与星渊的血脉纠葛,恐怕还没完。”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机关鸢急促的警报声。念安操控着鸢翼急速降落,神色慌张地带来更惊人的消息:“将军!西域商会突然举兵,他们的军旗上绣着...先帝年轻时的画像!”
楚君逸与苏锦璃对视一眼,眼中皆是警惕与决绝。两人几乎同时抽出兵器,多年的默契在此刻展露无遗。夜色深沉,月光如水,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坚定而决绝,可谁都知道,这场关乎皇室血脉与星渊秘辛的终极较量,才刚刚迎来更残酷的篇章。
次日清晨,楚府书房内。楚君逸铺开西域地图,手指在地图上不断游走,眉头紧锁。苏锦璃站在一旁,将收集来的情报逐一整理,纤细的手指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
“西域商会一向与朝廷交好,突然举兵,背后定有蹊跷。”楚君逸开口道,声音低沉而冷峻,“而且军旗上绣着先帝画像,这是想借先帝之名,蛊惑人心。”
苏锦璃点头,将一份密报递给楚君逸:“我让人去查了商会近期的动向,发现他们与朝中一位神秘人物来往密切。只是每次见面,都极为隐秘,至今未能查出那人身份。”
楚君逸接过密报,仔细阅读,目光在某一行字上停留许久:“半个月前,商会曾运送一批货物进京,却在城郊神秘消失。这批货物究竟是什么,能让他们如此大费周章?”
两人正讨论间,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侍卫快步走进书房,行礼后禀报道:“将军,礼部尚书求见。”
楚君逸与苏锦璃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疑惑。礼部尚书向来与楚君逸并无深交,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请他进来。”楚君逸整理了一下衣衫,端坐于主位。
礼部尚书走进书房,见到楚君逸与苏锦璃,微微一愣,但很快恢复如常,行礼道:“楚将军,苏姑娘,下官此来,是有要事相商。”
“尚书大人请坐,不知所谓何事?”楚君逸神色淡然,却在暗中警惕。
礼部尚书坐下后,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西域商会举兵,朝廷内忧外患。皇上为此忧心忡忡,可朝中大臣却各怀心思,不肯同心协力。下官听闻楚将军智勇双全,特来请教,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苏锦璃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嘲讽。礼部尚书这番说辞,看似诚恳,实则暗藏玄机。若真是为皇上分忧,大可直接上奏皇上,何必来楚府?
楚君逸自然也看出其中端倪,他微微一笑,说道:“尚书大人谬赞了。如今局势复杂,楚某也不敢妄言。不过依楚某之见,当务之急是查明西域商会举兵的真正原因,以及他们背后的支持者。”
礼部尚书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将军所言极是。下官也正有此意,只是调查此事,需要多方人手。不知将军可否借些人手给下官,助下官一臂之力?”
楚君逸心中冷笑,果然来了。礼部尚书看似是来寻求帮助,实则是想借机安插人手进楚君逸的势力范围,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尚书大人客气了。只是楚某府中人手也有限,恐怕难以相助。不过尚书大人若有需要,楚某可以向皇上举荐几位得力之人。”楚君逸不卑不亢地说道。
礼部尚书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如常,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多谢将军了。”说完,便起身告辞。
待礼部尚书离开后,苏锦璃走到楚君逸身边,说道:“这礼部尚书,怕是没安好心。他突然来此,恐怕是受了某人的指使,想探探我们的口风,顺便安插眼线。”
楚君逸点头,握住苏锦璃的手,说道:“我自然知道。这朝堂之上,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不过有你在我身边,再大的风浪,我也不怕。”
苏锦璃脸颊微红,轻轻靠在楚君逸肩头:“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让那些人得逞。”
与此同时,皇宫内,御书房中。新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看着手中的战报。一旁的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西域商会为何突然反了?”新帝猛地将战报摔在地上,声音中满是愤怒与不解。
这时,丞相上前一步,行礼道:“皇上息怒。依老臣之见,西域商会背后定有他人唆使。如今当务之急,是派兵镇压,以免事态扩大。”
新帝看着丞相,眼中闪过一丝怀疑:“丞相可有合适的人选?”
丞相心中一喜,说道:“老臣举荐镇远大将军楚君逸。楚将军年少有为,智勇双全,定能平定叛乱。”
新帝沉思片刻,说道:“楚君逸...此人虽然有能力,但朕对他终究有些不放心。毕竟他与星渊之事牵扯颇深。”
丞相心中暗恨,却不敢表露,继续说道:“皇上多虑了。楚将军对皇上忠心耿耿,定不会有二心。而且此次平叛,正是考验他的好机会。若他能成功平叛,皇上也可对他委以重任,收服他的心。若他有异动,皇上也可借机将他铲除,永绝后患。”
新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丞相所言极是。那就让楚君逸带兵平叛吧。”
消息很快传到楚府。楚君逸接到圣旨后,神色凝重。苏锦璃看着他,说道:“这摆明了是一场阴谋。皇上派你去平叛,既想利用你的能力,又想借机试探你。若是你成功平叛,他们会忌惮你的功劳;若是你失败,便有理由治你的罪。”
楚君逸握紧拳头,说道:“我自然明白。但皇命难违,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只是此去凶险,我放心不下你。”
苏锦璃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楚君逸:“我已准备好了。这锦囊中有我为你准备的防身之物,还有一些应对之策。你且收好,遇到危险时再打开。”
楚君逸接过锦囊,紧紧握在手中,心中满是感动:“璃儿,有你在,真好。”
出征前一日,楚府内一片忙碌。苏锦璃亲自为楚君逸整理行装,每一件衣物,每一件兵器,她都仔细检查,生怕有任何疏漏。
“此去西域,路途遥远,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苏锦璃一边整理着楚君逸的战甲,一边叮嘱道,眼中满是担忧。
楚君逸将苏锦璃拥入怀中,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平安归来。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回来。”
两人相拥许久,才依依不舍地分开。苏锦璃看着楚君逸忙碌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后方为他保驾护航,不让任何人算计他。
就在楚君逸准备出征之时,一件意外之事发生了。一名士兵突然暴毙,死状凄惨。经过查验,竟是中毒而亡。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士兵的身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楚君逸通敌”。
楚君逸得知此事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苏锦璃更是愤怒不已:“这明显是有人栽赃陷害,想借此阻止你出征。”
楚君逸深吸一口气,说道:“不管是谁在背后搞鬼,我都不会让他们得逞。我这就进宫,向皇上禀明此事。”
楚君逸进宫后,在朝堂之上,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禀报。皇上听后,脸色阴沉不定。丞相站出来,说道:“楚将军,如今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莫不是真有通敌之心,怕出征后事情败露,所以才想借此机会洗脱嫌疑?”
楚君逸怒视丞相,说道:“丞相这是血口喷人!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我出征,让西域之乱无法平定,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皇上看着争吵的两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既想利用楚君逸平叛,又担心楚君逸真的有二心。
就在此时,苏锦璃带着验尸官和一些证据匆匆赶来。她在朝堂之上,将验尸结果和证据一一呈上,详细说明士兵中毒身亡以及纸条出现的种种疑点。
“皇上,这一切都是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楚将军出征,破坏朝廷平叛大计。请皇上明察!”苏锦璃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看着皇上。
皇上看着苏锦璃呈上的证据,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他怒视丞相,说道:“丞相,你对此事有何解释?”
丞相心中慌乱,但仍强作镇定,说道:“皇上,这也许是楚将军的缓兵之计,故意让苏姑娘来混淆视听。”
楚君逸冷笑道:“丞相如此信口雌黄,可有证据?若拿不出证据,便是诬陷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皇上沉思良久,最终说道:“楚君逸,朕命你即刻出征,平定西域之乱。若你能成功归来,朕定当重赏。若有异动...”皇上目光一寒,“休怪朕不客气!”
楚君逸行礼道:“臣遵旨!臣定不负皇上重托,平定叛乱,凯旋而归!”
出征当日,京城外,大军集结。楚君逸骑在马上,威风凛凛。苏锦璃站在城门口,看着即将远去的楚君逸,心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楚君逸勒住马,回头看向苏锦璃,大声说道:“璃儿,等我回来!”
苏锦璃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我等你!你一定要平安!”
大军缓缓前行,渐渐消失在远方。苏锦璃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阴谋或许正在前方等着楚君逸,而她,必须在京城为他守住后方,揭开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