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卷首

《大吴会典?京畿防务规制》 载:“居庸关系‘京师北门’,需‘常驻兵力两万,烽火台十二座’,守将由‘总兵官’担任,持‘镇国将军印’,可调动周边三卫兵马。关城设‘粮草司’‘军械库’,储备可供三月之需的粮草、弓弩、火药,由兵部武库司每季度核查。遇敌军距关百里,需‘六百里加急’报京师,注明‘敌军数量、行军路线、我军战备’,延误者以‘通敌’论罪。

胡尘滚滚近雄关,急报飞驰入帝阍。

主战声嘶催甲胄,主迁语怯议迁都。

朝堂暗藏私谋险,边将孤忠血未寒。

莫叹安危悬一线,丹心可挽国狂澜。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宣府到京师的驿道上,信使的马蹄踏碎了薄冰,溅起的雪沫沾满了驿马的鬃毛。那封插着三根鸡毛的急报被油纸裹了三层,却仍挡不住沿途的风雪,边角已被冻得发硬,上面 “居庸关总兵官” 的印信在颠簸中微微模糊。午时三刻,急报终于送抵紫宸殿,内侍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的托盘还在发颤。

萧桓正对着北疆地图沉思,案上的烛火忽明忽暗,将 “居庸关” 三个字照得格外清晰。当他接过急报,指尖触到那冰凉的油纸时,心中已升起不祥的预感。展开信纸,“北元太师也先破大同左、右军寨后,挥师东进,距居庸关仅百里” 的字样像冰锥刺入眼帘,墨迹因信使的急喘而微微晕染,却字字千钧。

“传旨,即刻召集群臣议事!” 萧桓将急报拍在案上,信纸的褶皱里还夹着驿道的冰碴,“告诉他们,居庸关若失,京师便是下一个战场!”

未时三刻的紫宸殿,烛火被穿堂风搅得剧烈摇晃,将文武百官的影子投在朱红柱上,忽明忽暗如鬼魅。靴底踩在金砖上的轻响杂乱无章,往日整齐的班次此刻有些散乱,连最前排的勋贵都忍不住交头接耳,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朝服玉带,空气中弥漫着掩饰不住的慌乱。

定国公徐昌拄着龙头拐杖,杖底在金砖上顿出沉闷的声响,他刚从病榻被内侍架来,花白的胡须上还沾着药味,朝服的领口歪着,露出里面的素色中衣。“陛下,” 他咳了两声,声音因年迈和病弱而沙哑,却仍透着老将的执拗,“居庸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关城高筑,山道险峻,可守不可攻!当务之急是派京营精锐驰援,再调宣府总兵杨洪、大同余部从侧翼夹击,定能将北元挡在关外!”

他的拐杖重重一顿,杖头的金龙纹在烛火下闪着光:“老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只要援军及时,居庸关绝无失守之理!”

话未说完,户部侍郎张谦突然出列,袍角扫过案边的铜鹤香炉,带起一阵香灰。他素与京营勋贵往来密切,平日里总是一副温和模样,此刻却眉头紧锁,声音里带着刻意拔高的急促,像是急着表功:“定国公此言差矣!”

他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殿中,故意加重语气:“北元铁骑破大同左、右军寨时势如破竹,守将李诚、王贵皆战死,三万边军都挡不住,居庸关仅两万守军怎能抵挡?更何况大同卫已失,居庸关成了孤关,粮草军械难以为继,守着也是白白送死!”

张谦的指尖在朝服玉带上来回摩挲,语气越发恳切,却掩不住眼底的算计:“依臣看,不如暂迁南京,以避锋芒!南京有长江天险,国库储备充足,待重整兵马、调集粮草,再挥师北伐不迟!这才是保全社稷的权宜之计啊!”

“迁都?” 兵部尚书岳峰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出列,朝服上绣的虎纹补子因激动而剧烈起伏,腰间的玉带扣都险些崩开。“张侍郎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殿梁上的积尘簌簌落下,“太祖皇帝萧武定都京师,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震慑北疆胡虏!居庸关是京师的第一道屏障,丢了关城,北元骑兵三日便可兵临城下,到那时京师无险可守,迁都途中若遇追兵,国本何在?宗庙何在?”

岳峰指着殿外的方向,那里的宫墙上还刻着元兴帝亲题的 “守土保民” 四个大字:“先皇曾说‘居庸关在,京师安’,你要陛下做弃城而逃的昏君吗?”

张谦冷笑一声,嘴角撇出讥讽的弧度,目光慢悠悠扫过殿中勋贵 —— 那些伯爵、侯爵的子弟多在京营挂闲职,平日里养尊处优,最怕的就是赴边作战。“岳尚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提高声音,字字戳向勋贵的软肋,“京营精锐多是勋贵子弟,平日里遛鸟斗鸡在行,谁愿去边关挨冻送死?再说国库空虚,上个月的军饷还是拆东墙补西墙才凑齐的,现在要调集粮草军械,拿什么去填这个窟窿?守得住吗?”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与京营勋贵交好的官员出声附和。礼部侍郎赵显出列道:“侍郎所言极是!暂迁南京实为权宜之计,总比困守京师坐以待毙强!”

“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迁都可保宗庙无虞,这才是头等大事!”

附和声此起彼伏,勋贵们的眼神纷纷动摇,连定国公徐昌都气得说不出话,只能拄着拐杖重重顿地,殿内的争论声越来越烈,烛火在众人的争执中剧烈摇曳,将这场关乎国本的争论映照得越发焦灼。

萧桓的目光扫过附和迁都的官员,他们不是与京营勋贵交好,便是在京郊有大片田产,生怕战火波及自身。“迁都?” 他拿起案上的《元兴帝北征实录》,那是先皇亲征北元的战史,“先皇元兴帝曾说‘居庸关在,京师安;居庸关失,国无宁日’。你们要朕学吴哀帝弃城而逃,留下千古骂名吗?”

“陛下息怒!” 谢渊出列时,青袍带起一阵风,他手中捧着玄夜卫的密报,“玄夜卫查得,居庸关守将赵毅三日前就发过‘敌军东进’的急报,却被兵部主事李昌扣下 —— 李昌是张谦的门生,收了京营勋贵的‘孝敬’,说‘不过小股游骑,何必惊扰圣驾’!”

他展开密报,上面有李昌与张谦的书信残片:“直到今日敌军距关百里,赵毅杀了传信兵才将急报送出。这不是敌军太猛,是咱们的官员在自毁长城!”

张谦的脸色瞬间涨红,他指着谢渊怒斥:“血口喷人!李达扣报是个人行为,与我何干?与京营勋贵更是毫无关系!”

“毫无关系?” 谢渊冷笑,从袖中取出账册,“玄夜卫查到,张侍郎上月刚收了京营勋贵送来的‘古玉一匹’,价值三千两;李昌的钱庄账户上,有‘京营将领所赠’的五千两白银 —— 你们扣压急报,就是想等居庸关失陷,再逼陛下迁都,好趁机把持朝政!”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勋贵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张谦,他的膝盖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定国公徐昌连忙打圆场:“谢御史莫要小题大做,当务之急是议守关之策。依老臣看,可派宁远伯石亨率京营一万驰援,再命赵毅死守三日,待援军抵达便可夹击。”

“石亨?” 谢渊立刻反驳,“此人上月在宣府‘巡边’时,私吞了三千套冬衣,导致士兵冻毙十余人,被玄夜卫弹劾在案。让他驰援,怕是会把居庸关的粮草也吞了!臣举荐副总兵周骥,他在大同卫与北元作战多年,熟悉敌军战法,且清廉刚正,可担此任。”

兵部尚书岳峰点头附和:“周骥确是良将,只是他职级不够调动京营……”

“朕给他‘临时代总兵’之权!” 萧桓的声音斩钉截铁,“传旨周骥,即刻率京营五千精锐驰援居庸关,持‘尚方宝剑’,可斩违令将官!命赵毅‘凡退后者斩’,务必守住关城三日!”

谢渊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殿中沉默的官员:“陛下,居庸关的粮草军械也需严查!玄夜卫暗线回报,关城粮草司主事王坤是李穆的远房表亲,近三个月的‘粮草消耗记录’都是伪造的,实际库存不足一月。若不即刻调拨粮草,周骥援军到了也是饿着肚子打仗!”

户部尚书李嵩的脸瞬间发白,他支支吾吾道:“粮草…… 粮草需从通州仓调拨,可通州仓的粮官说‘仓门损坏,需修缮后才能起运’……”

“又是拖延!” 萧桓猛地拍案,案上的茶杯翻倒,茶水溅湿了《居庸关防务图》,“传旨通州仓,两日内必须起运粮草一万石,由玄夜卫亲随押送,若有延误,斩粮官祭旗!”

散朝后,谢渊在都察院衙署对着地图沉思,沈炼推门而入,带来了居庸关的最新消息:“大人,赵毅派人送来血书,说关城的弓弩不足三成,火药受潮,士兵们正用石头加固城墙。王坤还在暗中煽动士兵‘弃关逃生’,被赵毅当场拿下,关在牢里。”

谢渊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的 “八达岭”,那里是居庸关的咽喉要道:“王坤是李穆的人,他在关城作乱,就是想配合北元破城。沈炼,你立刻带玄夜卫百人,持‘内廷巡查符’赶赴居庸关,斩王坤以儆效尤,再协助赵毅清点粮草军械,务必撑到周骥援军抵达。”

沈炼躬身领命,刚要转身,谢渊又叫住他:“告诉赵毅,朝廷没有忘记他们,援兵和粮草已在路上,让弟兄们再撑三日,三日之后,必有转机!”

三日后,居庸关的城楼上,赵毅裹着破旧的披风,望着关外的敌军阵营,那里的炊烟在寒风中升起,隐约可见北元骑兵的身影。他手中紧握着谢渊的回信,上面 “朝廷援军已过昌平” 的字样让他眼中燃起希望。

“将军,玄夜卫到了!” 亲兵指着城下,沈炼带着百人玄夜卫疾驰而来,马背上驮着粮草和弓弩。沈炼翻身下马,将尚方宝剑递给赵毅:“陛下有旨,斩王坤示众,粮草军械随后就到!”

赵毅接过宝剑,转身走向牢房,王坤的哭喊求饶声被寒风吞没。当王坤的人头挂在城门上时,士兵们的欢呼声震彻关城,他们知道,朝廷的援军真的来了。

同日午时,周骥的援军抵达居庸关下,他看着城楼上的士兵们,他们虽然面带疲惫,眼神却透着坚定。“弟兄们,陛下派我来支援你们了!” 周骥高声喊道,“今日咱们就死守关城,让北元知道,大吴的将士不好惹!”

士兵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搬起石头,搭起弓弩,等待着敌军的进攻。北元太师也先看着严阵以待的关城,又听闻援军已到,知道破城无望,只得下令撤军,居庸关的危机暂时解除。

消息传到京师,萧桓长舒一口气,他看着案上的捷报,眼中满是欣慰。“谢御史,多亏了你查得及时,不然居庸关就危险了。” 萧桓感慨道,“这些扣压急报、私吞粮草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谢渊躬身道:“陛下圣明,臣已将张谦、李昌等人的罪证移交三法司,他们必将受到国法的制裁。只是京营勋贵盘根错节,还需慢慢清除。”

萧桓点头:“朕知道,此事急不得。你先休息几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片尾

居庸关的危机虽然解除,但朝堂上的暗流仍在涌动。张谦被押入诏狱后,京营勋贵们人人自危,他们知道,谢渊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威胁。而谢渊则在都察院的衙署里,对着地图沉思,他知道,清除朝堂上的奸佞,守护大吴的江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八,北元太师也先距居庸关百里,急报至京师。朝堂议守迁之策,谢渊劾张谦、李昌扣压急报,受京营勋贵指使。帝命周骥驰援,斩王坤示众,居庸关守将赵毅死守三日,敌军退去。

论曰:‘居庸关之危,非独敌之强,亦因内之奸。扣报者欲乱朝纲,私吞者不顾军命,幸有忠良力挽狂澜。此案之要,在明‘内奸不除,外患难平’,为官者当以张谦、李昌为戒,忠君报国,勿贪私利。’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十,三法司会审张谦、李昌等人,案情取得重大突破,京营勋贵的势力开始暴露。)”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