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英一脸惊讶,“真离掉了啊?之前那边不是不乐意吗?”
嘴里说着,张荣英还不忘勾了个小凳子坐下,满脸八卦的看向唐红梅。
唐红梅点点头,朝着张荣英凑了凑,“离了,丹子奶找人往邹家给介绍了个死了媳妇的老鳏夫,怕以后邹霞改嫁过不好来纠缠孩子,还找的是远地方下面县城的,出的彩礼不少呢,家里条件也不差,就是前头留下一儿一女。
邹家那边一听能给好几百彩礼就上头了,怂恿着邹霞跟沈建石离婚,说反正也过不到一块了,而且这边还没儿子,看沈家那样子也不会让她生了,她没儿子,在沈家就立不起来,以后一辈子被欺负。
说与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还不如重新找个男人生个儿子傍身,你猜怎么着,这邹霞还真听进去了,跟那男的相看去了。
那男的带她买了身新衣服,带她看了场电影,还答应她以后家里让她当家做主,给她美的啊,以为遇上如意郎君了。”
张荣英赶紧问道,“既然能出这么多彩礼,家里条件也不差,那怎么会找这么远一个媳妇,他们周边没合适的吗?”
唐红梅一听张荣英问到关键处,马上压低声音表示夸张道,“这也是我想不通的地方啊,我刚才还在想呢,这男的,指定有点啥问题。
你不知道把,这男的就是丹子大伯那县城的,百分百跟沈家老太太认识,就沈老太这种厉害的,你觉得她能给人家介绍啥好人家,指不定前面就有个摔死人的大坑等着呢。”
沈丹看着面前越来越近的两个脑袋,听着那越说越过分的八卦之声,拉着脸语气阴森道,“你们是不是忘记我还在这里了?”
正说沈老太心眼多的张荣英一僵。
正附和说沈家阴谋诡计坑人的唐红梅嘴里的话也噎住了。
婆媳俩齐齐扭头,“不好意思啊,我们还真忘记了,你看是你当没听到,还是我们俩换个地说?”
沈丹脸颊抽搐了一下,抱起玉玉就坐两人对面了。
一对二,打是打不过了,骂肯定也骂不过,那就加入吧,正好她也八卦。
“你们不知道的,问我啊,我知道,那邹霞差点把我哥工作都给作没了,我妈都进医院了,两孩子一点不心疼,我们还能给她介绍去享福不成?”沈丹凑近两人说道。
不等婆婆大嫂回应,马上又继续,“实话告诉你们吧,那男的在当地可有个数一数二的妈,他妈是屠宰场上班的,人家家里是男人打婆娘,他家老婆婆打儿媳妇打老公打儿子。
老公儿子还是自家的,下手还有点分寸,那儿媳妇可是外人,那真不当人看啊,不然你以为之前那媳妇咋没的?被气的喝药了~”
张荣英和唐红梅一脸惊讶,“哈?这么厉害?”
沈丹更兴奋了,“可不是,就是这上头老婆婆的行事作风,在当地坏了名声,好点的人家都不敢把闺女嫁进去,不疼闺女的也怕跟这种人结亲被人指指点点,所以说不到媳妇了,家里又没了当牛马的,这才到远地方说媳妇,就我奶介绍这邹霞过去,还能拿半分媒人钱呢~”
唐红梅龇着牙啧啧出声,“啧啧啧,我就没说错吧,你奶就不是个善的,人给弄走了,还要吃点好处费。
我觉得你家就你奶聪明些,当初要肯听你奶的,你们家也不会有这一遭,现在好了,就算离婚了,你哥都成二婚了,下面还落俩孩子,谁家好姑娘愿意给人做后妈?”
沈丹叹了口气,“嗨,你说起这个我就悔不当初,这人还是我带回家的,当初我看她那么可怜,哎,我也不知道她咋想的,我爸妈我哥对她都好,但她可能以前自己在家里不受待见,总觉得我家偏心我,总想跟我妈抢当家权,想当家做主。”
“她自己又没工作没本事,生了孩子后就想我哥我爸我妈都听她的,还总当心没有儿子撑腰会被看不起,明明她自己从小就是重男轻女家庭出来的,吃了不少苦,偏自己也这么干。”
唐红梅默了默,“会不会是跟我一样啊?”
这话一出来,张荣英和沈丹都朝着她看了过去。
唐红梅不自在的干笑了两声,“我,我也差不多,家里不重视,啥都是给我哥我弟,我跟我妹就像个粗使丫头,那时候心里也不服气,总想着,我肯定比我哥我弟孝顺。
后面结婚我也这么干了,我就想证明我不是赔钱货,我不是没用的丫头片子,我比她儿子还有用,我能给她买吃买穿。
每次我提着东西回家,看着他们高兴讨好的过来接我,那种虚荣感,那种自己很牛逼的感觉,可太好了........”
张荣英翻了个白眼,“哼~”
唐红梅哑了嗓子,紧张的扭头看向张荣英。
但张荣英却没有骂她,反而没好气道,“承认父母不爱你,这是你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其实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要别人来爱自己。
还有,你看看你的年纪,你是六零年左右的吧?作为女儿,你最大的痴心妄想就是想得到和你哥哥弟弟一样多的爱。”
张荣英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现在这年代,普遍都是男娃重要,闺女能不磋磨能好好养大能读书找个好人家嫁了,那已经算是父母好的了。
生产力需求加传统继承观念,农耕社会男性是主要劳动力,财产多按父系继承,而且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普遍依赖儿子养老,形成了普遍重儿子的认知。
不止父母是这么认为的,连子女也这么认为,儿子潜意识里面,自己是太子,闺女潜意识里面,自己以后是要离开这个家去融入一个新的家庭的。
这世上所有人都默认闺女长大后,是要离开这个家庭的,因为这个潜意识的形成,以至于大多人都不会对闺女投入过多的情感和资源,以避免家族资源外流。
而女孩到了成年最有价值,最能干活的时候,也不是留在自己家里,而是去了另外一个家庭,所以更多父母都觉得养闺女亏,因为闺女生出来,需要照顾需要吃喝的时候是在娘家,能带来利益了的时候已经去了别家。
就连张荣英跟李金民上辈子也是这么认为的,闺女给吃给喝读完书养大给份嫁妆嫁出去就行了,儿子是要帮扶的,因为以后自己老两口得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