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的宴会,众人几乎都在高声议论着楚枫的风采。
收到刘子瑜命令,要让楚枫在宴会中丢尽脸面的潘伟健,这回也都像是只鹌鹑一样缩紧脑袋。
今天的这一场宴会在他的推波助澜下,直接就成为楚枫一枝独秀的场面。
不少的达官贵人也都生出了,想要与楚枫结识交好的心思。
“如今看来,周家主的眼光当真是一如既往的好啊,这么快就锁定了一个好苗子。”
知府大人看着坐在自己身旁,脸上都是满意的笑容的人,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听见他的话,周宗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
“说起我和这孩子的渊源确实非常深,在那之前我也没想到这小子,会有这么大的造化。”
“年仅十三便能有这样的思考以及想法,日后的仕途必定不可估量。”
知府大人没有反驳他的话,只是非常认同地点了点头,他甚至认为这孩子日后的成就,必定比他还要高。
指不定哪天,他就得对这孩子毕恭毕敬地行礼。
不,不仅是他一人,来自整个宴会场上的所有人都必须得对这孩子弯腰。
“哈哈哈哈!”
周宗见他没有反驳自己的话,顿时就高兴地大笑了几声。
一场宴会下来,倒是宾至如归。
楚枫收获了大部分达官显贵的称赞以及看好,意满离地离开了宴会。
离开宴会现场的潘伟健,连忙就将宴会上所发生的事情传信告知刘子瑜。
他之所以会这么着急,也是希望刘子瑜能够尽快出手对付楚枫,省得这小子一个劲地在他们面前大出风头。
他要让这小子,突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林深弓惊月,刃冷慑群雄……”
方夫子从其他书生的口中,得知了楚枫所作的诗词,口中不停地重复念叨着这一句诗词。
随着他的不断重复,他眼底也都浮现出了惊叹的神采。
“这样的诗词,当真是楚枫当着所有人的面做出来?”
方夫子忍不住再向自己的学生确认。
不相信瞒着一个孩子,这么就能做出这般有意境以及气魄的诗词。
看出自己夫子的难以置信,那个学生犹豫再三,到底是将自己从楚枫那探听回来的缘由告知。
“楚枫说他是在山里疯跑长大的孩子,经常会跟着自己大哥或者是外公上山打猎,所以当下才会做出这样的诗词。”
如此解释倒是也能说得通,楚枫为何没有选择常规地感叹边塞的悲壮以及辛苦。
他那样经历的人恐怕也不会真正了解到,边塞究竟有多辛酸。
“当真是愚人有愚福啊。”
方夫子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他口中的愚人倒不是说楚枫是个蠢人,而是说他先前傻了几年的经验,反倒让他做出了那样的诗词。
宴会的事情过去之后,楚枫便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放在了最后的院试上。
打算冲一冲榜首,给家里人拿一个院案首回去。
原先还会经常来找他的那几个书生,也都开始发愤图强,试图拉近他们和楚枫之间的差距。
在所有人都在为了院试做冲刺准备的时候,府城突然就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谣言。
“你们都听说了吗?那小神童之所以能够一次三番地成为榜首,是因为周家主在背后为他保驾护航。”
“说不定还贿赂了两场考试的监考官从他们那获得了考题,方才给了楚枫大放异彩的机会。”
“否则你们想想他一个傻了几年的人,怎么可能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超过所有人好几年的努力。”
类似这样的谣言满城都是。
不少人都被这样的谣言,所带偏了心觉对于楚枫的榜首,也逐渐地产生了质疑。
“真的假的?我之前还以为他是真有那样的本事?”
“我倒觉得这样的谣言是真的,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在策论环节,提出那么多尖锐而又另辟蹊径的论点?”
“如此这么一说,那就是涉及科举舞弊了,那可是人头落地的大罪。”
听着这样的谣言,潘伟健便知道是刘子瑜出手了。
只是听着大家散播的谣言,潘伟健觉得力度不够,亲自让人去散布更加挑拨人心的谣言。
“一个猎户之子,府试策论写得比积年老儒还好?定有猫腻!”
“听说周家在他身上下了重注…”
“他那策论的观点,简直是在非议朝政!”
在潘伟健煽风点火的谣言下,此事引得百姓议论纷纷。
在所有百姓都议论纷纷的时候,山落书院的书生也都听见了这样的谣言。
回想起楚枫的表现,不少人也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肯定是相信楚枫的,只是他的表现确实有些异于寻常了。”
“不错,一般人傻了几年,脑袋或多或少越多会变得不灵光,怎么他反倒还变成神童了?”
“楚枫那天在宴会上所做的诗词,可是结合了他自己在山上的经验,肯定不存在科举舞弊的情况,你们也别胡乱猜测了。”
这些书生直接就区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相信楚枫,另一个阵营则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
楚枫是在谣言四起的时候,才从一个关系较为亲近的书生口中得知此事。
得知此事的他,二话不说地便找上了方夫子。
“是吗?”
方夫子听了他的话,面上露出了几分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神情。
看着他这样的态度,楚枫有些不明所以地皱了皱眉。
“夫子难道不在乎这样的谣言?”
作为谣言中心人物的他,这回可是住在了山落书院的分院。
倘若大家都相信的谣言,必定也会对山落书院的声誉有所影响,身为夫子的他怎会表现得如此淡定?
“谣言止于智者,其实明显是有人在背后针对你,你若是被这件事情分散了心神,那才是中了背后之人的毒计。”
“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连夺两案首,锋芒太露,招人嫉恨是必然。此等流言,恰是磨炼你心性之机。”
方夫子话说到这,放下了手中的笔。
看着方夫子写下的一个静字,楚枫面上有几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