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贝先把北汽集团海外的布局整理一下,准备最后才看亦庄二期的情况,如果亦庄二期完成建设,北汽蓝谷基本上就是第二个赛力斯,概率非常大,其实就是一个加强版的两江基地。
北汽蓝谷实际上无自建海外基地规划,坚持 “技术合作+整车出口” 模式,依托镇江基地生产右舵版供应欧洲。未来北汽集团或通过埃及、欧洲新基地实现乘用车属地化突破,而北汽蓝谷是否跟进取决于海外销量规模与政策环境变化。
极狐t5\/S5右舵版 已规划但未量产,2025年底启动投产,首批车型主供欧洲右舵市场。
2025年投产目标:北汽蓝谷在2024年财报及战略公告中明确提及,将开发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含右舵车型),计划建设周期17个月,总投资3.48亿元,目前处于工程开发阶段。阿尔法S5的纯电及增程版(含右舵)也同步推进,总投资6.24亿元,处于概念开发阶段。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北汽集团在亦庄智能工厂二期新增的45万辆纯电产能明确归属于北汽自主品牌(包括享界、极狐、北京越野电动化车型),而 85亿元设备采购预算 的资金来源主要为 政府引导基金与企业协同出资。
85亿元设备采购预算的出资方
1. 政府引导基金主导出资:亦庄二期基金(区级政府引导基金)
规模100亿元,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重点投向“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四大主导产业。
该基金通过子基金 “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二期”(规模40.01亿元)直接支持亦庄二期工厂设备采购。
北京市级引导基金协同: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增至2500亿元,2024年已向8只产业子基金出资近900亿元,其中包含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2. 企业配套资金与社会资本
北汽集团自有资金:通过融资授信(未使用授信156.27亿元)及子公司定增(如北汽蓝谷60亿元)补充设备采购资金。
产业资本合作:与宁德时代共建电池技术中试线(导入麒麟电池技术);联合华为升级智能制造系统(实现柔性化生产)。
3. 资金用途分配:
智能化设备(50%)——华为智能制造系统、AI质检机器人、数字孪生平台;
绿色制造(20%)——光伏发电系统(覆盖厂区30%用电)、废水循环处理设备;
柔性产线(30%)——支持多车型共线生产(享界\/极狐\/越野车型切换)。
厂房产权归亦庄盛元(政府平台),北汽租赁使用;设备由企业持有,政府基金通过股权投资降低企业重资产压力。
产业集群效应:
亦庄已形成 800亿元基金集群,覆盖全产业链(如北汽李尔工厂4小时响应座椅订单),设备投入带动上下游协同。
北汽集团亦庄智能工厂二期(新增45万辆纯电产能)的建设尚未正式启动。
截至2025年7月,北汽亦庄智能工厂二期项目尚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与同区域的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竣工投产)相比,北汽项目进度明显滞后。
根据亦庄开发区产业规划,项目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土地审批与设计招标,力争年底前开工。
参考小米工厂建设周期(18个月),若2025年启动,预计2026年末至2027年初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