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办公室的灯光在窗外映出斑驳光影。洛倾颜坐在电脑前,手指轻敲着键盘,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让她眉心微蹙。顾逸尘站在她身后,双手撑着椅背,目光落在同一份用户反馈报告上。
“差评率比预期高出太多。”他低声说。
洛倾颜转了转手中的钢笔,水晶泛起微弱的光晕。她闭了闭眼,感知到顾逸尘的情绪——不是愤怒,也不是失望,而是一种深藏的忧虑。那种情绪像一层薄雾,悄悄地笼罩着他。
她轻轻叹了口气,“我们得重新看看数据。”
“嗯。”顾逸尘点头,转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写下几个关键词:情感共鸣、市场错位、设计滞后。
“你注意到那条评论了吗?”洛倾颜指着屏幕上的某一条留言,“‘这产品设计像是十年前的风格’。”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复杂,“……确实有点像。”
洛倾颜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语气变化。她没说话,只是将那句话复制下来,贴进自己的笔记里。等这场风波过去,她要用金笔回溯一下那段时光,或许能帮他解开一些心结。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气氛凝重。项目组成员围坐在桌旁,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和焦虑。有人低头刷手机,有人盯着会议纪要发呆,还有人小声议论着是否应该暂停推广。
洛倾颜走进来时,听见一句低语:“我早说这个方案有问题。”
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坐到主位上,轻轻转动笔帽。水晶微微闪烁,她感知到几人的情绪波动——焦虑、自我怀疑,甚至有一丝愤怒。她知道,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各位。”她的声音不响,却足够清晰,“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点不安。但请相信,我们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了解他们。”
众人抬起头,目光投向她。
“这不是失败。”她继续说道,“这是我们在调整方向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环。就像我们昨天确定的三个试点城市一样,策略从来都不是一次定型的,它需要不断优化。”
她的话让空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顾逸尘这时也开口了,声音沉稳有力:“商业世界里,没有人能百分百预判市场反应。我们要做的,是快速反应,而不是被一时的挫折打倒。”
他扫视一圈,“谁愿意站出来,带我们重新梳理用户画像?”
沉默片刻后,那个年轻设计师举起了手。他是昨天会议上第一个提出“社交互动型产品”概念的人,如今主动请缨,眼神坚定。
“很好。”顾逸尘点头,“你负责用户分群画像的细化工作,其他人按区域分工,重新收集信息。”
气氛渐渐活跃起来,讨论声再次响起。洛倾颜看着这一切,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桌上那份修改中的策划书上。她不动声色地用金笔感应了一下那位年轻设计师的情绪,发现他内心充满干劲,还有一丝隐隐的感激。她知道,这份信任,正在一点点建立起来。
傍晚,新一轮的调研计划出炉。洛倾颜拿着文件走向顾逸尘的办公室,门虚掩着,她推门而入。
他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眉头微皱。听见脚步声,他睁开眼,看见是她,露出一个淡淡的笑。
“辛苦了。”她把文件放在桌上。
“你也一样。”他接过文件翻看,忽然问,“你有没有觉得……我最近太执着于效率了?”
她愣了一下,随即摇头,“你是想确保事情推进得更顺利。”
“可有时候,”他轻叹一声,“我会忘了停下来听听别人的声音。”
洛倾颜看着他,心中一动。她知道,这句话背后藏着更深的情绪。她没有追问,只是轻声说:“那你现在就在听了。”
他抬眸看她,眼里有些许柔和,“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她笑了,将钢笔轻轻放在桌上,水晶泛起微光。这一刻,她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释然与信赖。
“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刚才有个用户提到我们的设计像十年前的风格,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
顾逸尘的动作一顿,眼神略显恍惚,“小时候,父亲曾参与过一个产品设计案,后来因为理念不合,整个团队解散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洛倾颜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他苦笑,“但也许,我只是把它藏得太深。”
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他的,“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回去看看。”
他怔住,看向她。
她眨眨眼,“我的金笔,可不是摆设哦。”
他终于笑了,握紧她的手,“好啊。”
窗外,暮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室内,两人并肩而坐,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温暖起来。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起身离开时,助理急匆匆地推门进来,脸色有些难看。
“顾总,南方市场的第一批用户反馈出来了……情况不太乐观。”
洛倾颜和顾逸尘对视一眼,神情同时凝重起来。
“怎么说?”顾逸尘问。
“很多用户表示产品体验感不佳,尤其是定制化服务部分,有用户直接留言说‘感觉被敷衍了’。”
洛倾颜心头一震,立刻拿出金笔,转动笔帽。水晶微光闪烁,她迅速感应到南方团队的情绪——焦虑、委屈、甚至有些愤怒。
“我们得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她说。
顾逸尘点头,“通知所有人,十分钟后开会。”
助理应声而去,办公室内瞬间忙碌起来。
洛倾颜看着窗外的城市灯火,心中隐隐有种不安。他们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挑战就已经接踵而至。
但她也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