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祝家庄只是低层级的地方势力,凭借武力站稳脚跟,虽占据不小地盘,但始终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而高级别的势力早已转型,成为合法企业,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尊重,甚至可能戴上“优秀企业家”的光环。
如今祝家庄站稳根基后,目标正是这种转变——从地方豪强向士绅阶层迈进。
而一块光鲜亮丽的官职招牌,无疑是完成这一蜕变的关键。
祝朝奉对此十分动心,尽管保义郎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职,但对于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官分为九品五十二阶,重视官阶而非官职高低。
最低的一阶是保义郎,属于从八品。
保义郎位列第五十阶,仅为正九品,实属微末官职,几乎是最末流的存在。
这头衔仅是武官虚名,类似于后世的荣誉之称,并非实质性职务。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对其趋之若鹜,就连祝永清目前也仅有职位无官衔。
看看宋江,不但有“及时雨”之名,还拥有呼保义的封号,这正是指的保义郎。
被称为呼保义的宋江,对这份官职想必极为渴望。
祝朝奉听到消息后双眼放光,问:“陈知州确实这么说过?”祝永清点头回应:“昨日舅舅去郓州,得知董都监即将征讨梁山,但兵力不足,所以想趁此机会为我们谋利。”
陈知州明确表示,只要大哥愿意出兵,便可立刻向朝廷申请授予保义郎的官职。
祝朝奉捋了捋胡须,接着问:“扈家庄、李家庄那边如何?是否提及他们?”祝永清笑着答道:“自然与我们情况相同,每家同样只有一个名额。”
祝朝奉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一阵后说:“此事必须找扈家、李家商议,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祝朝奉阅尽世事,深知如果仅祝家庄出兵,一旦战败,梁山泊定会针对祝家庄下手。
届时三家势力失衡,扈家庄和李家庄可能联手吞并祝家庄。
…………
别提什么三家联合防卫的事,祝朝奉活到这般年纪,从不相信这类空谈,他只信实力。
于是,祝朝奉派了几位亲信详细说明情况,让他们尽快通知李家和扈家前来商议。
没过多久,李家庄和扈家庄的人便到达了。
李家庄来的是李应,他早年行走江湖,人称扑天雕,手持浑铁点钢枪,武艺高强,暗藏五把飞刀,百步之内可取人性命,与祝朝奉、扈太公交情深厚。
扈家庄除老庄主外,还有飞天虎扈成与一丈青扈三娘。
十七岁的扈三娘身形高挑,肌肤胜雪,容貌秀丽,气质超凡,纤纤素手,眸含秋波,尽显妩媚之态。
“一丈青”源于本地一种毒蛇,体长可达七八尺,甚至传闻有长达一丈者,由此得名。
扈三娘以此为号,既彰显武艺非凡,又暗喻身姿婀娜。
与此同时,祝家三兄弟——祝龙、祝虎及小弟祝彪悉数到场。
古语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祝彪年仅十九,虽为家中幼子,却武艺冠绝三兄弟。
他此刻端坐椅上,表面正经,实则目光不时瞟向扈三娘。
这位扈家三娘姿容绝美,早已令祝彪魂牵梦绕,二人早有婚约,不久便将结为夫妇。
祝朝奉见众人齐聚,起身行礼后道:“想必各位已知晓,陈知州承诺授予保义郎之职,命我们三庄派遣乡勇协助官军攻打梁山泊。
不知二位有何看法?”
……
在此特别感谢1422……的大方支持!万分感谢!抱歉,因担心内容敏感,未能完整提及名字!
感激各位读者朋友的持续关注!
谁能想到,本书竟能登上本周推荐榜,实在令人惊喜。
听罢祝朝奉之言,扈太公与李应并未立即表态。
保义郎一职虽具吸引力,但须有能力方可胜任,梁山泊非易与之地。
在老一辈中,李应年纪最轻,仅三十出头,却沉稳老练,因其曾涉足江湖,对梁山颇怀好感。
再者,梁山“替天行道”的理念深合李应心意,故他内心并不认同与梁山为敌。
然而此事非他一人可定,还需参考祝家与扈家意见,若两家同意,他也愿意参与。
此时,年长的扈太公开口道:“若要出人,自无不可,只是忆及济州官军惨败仍历历在目。
不知此次郓州围剿,官府调动了多少兵力?”
飞天虎扈成亦附和道:“讨伐梁山,官军应为主力,若兵力不足,以梁山水势险峻,恐怕胜少败多,不可让庄客白白送命。”
祝朝奉转向祝永清,说道:“永清,你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吧。”
祝永清点头回应道:“陈知州已与董都监商议妥当,我郓州六个县,每县需抽调五百士兵及乡勇,总计三千人,再加上州府的三千官军,兵力可达六千。”
“若三庄决定出兵,至少能集结两千人。
况且陈知州已联络济州知州,他们也会派兵相助,如此便有近万人马,何愁不能平定梁山泊?”
众人尚未开口,祝彪便猛地拍案而起,高声道:“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父亲,只管调派人手,只要能拿下梁山泊,便是莫大的功绩。”
祝朝奉脸色一沉,呵斥道:“别人还未表态,你急什么?”
祝彪内心焦急,但碍于父亲的威严,只得忍住,目光却转向扈三娘,显然是希望引起她的注意。
见此情形,祝朝奉继续问道:“两位意下如何?”
李应仍在权衡,扈太公则询问子女的意见:“扈成、三娘,你们怎么看?”
扈成道:“爹爹做主即可。”
扈三娘略作思量,说道:“各位叔伯长辈,小女子以为此事不宜轻举妄动。
之前济州出动五六千兵力围剿梁山泊,结果全军覆没,可见其势力不容小觑。”
“再者,我们也是江湖中人,梁山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从不 * 扰百姓,享有正义之名。
其首领徐悟锋更是侠肝义胆,三庄一向与梁山泊井水不犯河水,实在无需自找麻烦。”
扈三娘的话让祝彪极为不满,心生怒火:你既为我的妻子,怎可帮外人说话?难道就没把我放在眼里?
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祝彪听说梁山泊主徐悟锋年轻英俊,与自己年纪相仿。
同样年龄,徐悟锋已在山东河北声名远扬,受江湖豪杰推崇,而祝彪却只能在独龙冈这片小天地里称雄,难免自愧不如。
如今听到扈三娘为徐悟锋辩解,祝彪心中怒火更盛。
祝彪立即开口:“父亲,这还有什么好迟疑的?云舅公费尽心力为我们争取来的良机,难道就这样轻易放弃?日后见了云舅公,我们有何颜面?”
“父亲,三弟说得对,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绝不能错过。
现在州府出动近万大军围剿,我们怕什么?”
祝龙、祝虎也附和着嚷道,他们父子三人个个年轻气盛,又自视武艺高强,再加上铁棒栾廷玉坐镇,正是想借此机会在江湖上闯出一番名声。
李应看着祝家三兄弟,心中不禁冷笑,扬名立万谈何容易,江湖岂是自家池塘?
祝朝奉亦有些心动,见三个儿子表态后,转向扈太公道:“亲家,祝家自然愿意参与,不知您意下如何?”
祝家与扈家本就有姻亲关系,比起李家更亲近几分,加之祝家庄实力最强,扈太公不愿开罪对方。
于是他点头道:“既如此,我扈家便应下了。”
扈三娘听闻此言,不由轻叹一声。
祝彪见状,心中愈发愤懑,在心底默默发誓,定要将梁山除去,让扈三娘知晓他的能力。
李应虽然性情豪爽,但头脑极为清醒,他并不急于与祝家争锋,见双方均已同意,便道:“我也同意。”
祝朝奉击掌大笑:“好!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不妨商量一下,三家各自该派多少人合适?”
扈太公微笑道:“此事便由亲家定夺吧。”
李应同样点头,未再多言。
祝朝奉沉思片刻,说道:“此事由祝家牵头,那么祝家派出一千人,两位亲家各派五百人,不知可否?”
李应不想过多纠结,便答道:“一切依祝太公之言。”
扈太公也随声附和:“就按此方案。”
祝朝奉哈哈大笑:“好!为了庆祝今日之事,老夫已备好酒席,还请各位留下共饮一杯,切莫推辞。”
喜讯传来,并非是出兵的消息,而是得到了保义郎的官职。
尽管这个官职小如绿豆,但独龙岗三庄为朝廷效力,替官府分忧,从此步入士绅行列,这已是天壤之别。
扈太公、李应等人自然点头同意。
这时,祝朝奉看到李应向自己使眼色,意识到他有话要说,于是说道:“我儿,你先招待客人,我和扈太公、李庄主详谈一下。”
祝龙点头道:“父亲只管去吧。”
随即,祝朝奉带着扈太公和李应来到后堂一处亭子,才开口问道:“李庄主还有什么想法?”
李应摇头回答:“如今我们三家已答应此事,自然要替官府办好,不过我们需要留有余地。”
祝朝奉和扈太公都是精明之人,怎会不懂李应的意思。
祝朝奉说:“请李庄主详细说明。”
李应说道:“我们此次派兵协助官府围剿梁山,若与梁山硬拼,那是最糟糕的选择。
要是官府获胜还好,万一失败的话,后果想必不用多说,两位心中应该都很清楚!”
祝朝奉和扈太公不由点头,保义郎虽吸引人,但他们并未失去理智,深知梁山不好对付。
祝朝奉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只需做个样子就好,最好只是在旁边助威,展现我们三庄的实力,切莫与梁山结仇。”
扈太公也附和道:“梁山有八百里水泊,只需藏入水泊,官府就会陷入困境,这次行动就算无功也算有功了。
事后若梁山追究,我们也可以交纳钱粮作为交代。”
李应继续说道:“这只是其一!我们三庄共有两千人马,在这次围剿中若表现太过突出,甚至立下大功,你觉得官府会怎么想?”
祝朝奉和扈太公心中一震,他们深知自家实力,虽不如装备精良的禁军,但也绝不逊于州府厢军。
若在这次行动中,他们三庄立下大功,京东禁军会如何看待?大宋官府又会作何反应?
好家伙,没想到独龙冈三庄实力如此强劲,即便与禁军相比也毫不逊色,怎能不有所提防?
藏拙!
祝朝奉与扈太公深谙此理,对李应的肺腑之言颇为认同。
“多亏李庄主提醒,否则我们险些陷入麻烦。”
祝朝奉感慨一声,继续说道:“此次前往协助官府,我年事已高不便行动,我的三个儿子又都年轻气盛,李庄主最为稳重,不知能否劳烦您担当领军重任?”
扈太公附和道:“李庄主不必推辞,年轻人难免浮躁,有您坐镇,我们二人也能安心。”
李应点头同意:“既如此,便按二位太公所言行事。”
---
话说东京城里,副牌军王庆此时正自食苦果。
那天,王庆等人因疏忽大意,被徐悟锋等人制住,致使李师师被成功救走。
待众人清醒后,无不唉声叹气。
王庆更是懊悔至极,如今丢了李师师,该如何向蔡京交代?
无奈之下,王庆只好与禁军们商议对策,谎称李师师已被找到, ** 则在某处妥善掩埋,随后便返回东京复命。
然而,蔡京心思缜密,听闻王庆所述后心中存疑,又派遣几名亲信前往他提及的地点查验。
结果,别说李师师的 ** ,连只老鼠都没发现。
蔡京闻言大怒,下令将王庆打入牢狱,一番严刑拷打后,王庆最终承认了事实。
得知李师师遭人救走,蔡京既震惊又愤怒,追问参与此事的人的模样。
当时王庆一心只想着李师师,根本没留意酒店小二的模样,加之时日久远,早已将时迁、阮小五的特征忘得一干二净。
蔡京随后召来那五十名禁军逐一审问,但这些人同王庆一样,记忆模糊,答非所问。
蔡京盛怒之下,王庆首当其冲,被戴上长枷,施以二十大板,脸上刺字,流放至陕州牢城。
王庆接连遭遇不幸,老丈人牛大户得知他被发配的消息后,仅给了他三十两银子,却逼他写下休书,断绝父女关系。
家中本有积蓄的王庆早已挥霍殆尽,若无银两,到了陕州定会受皮肉之苦。
无奈之下,他写下休书,带着银子,跟随两位公差踏上流放之路。
而王庆或许不知,这将是其命运转折的开端。
蔡京此举虽出于偶然,却意外为自家愚钝的孙子避开了麻烦。
……
独龙冈三庄商议结束,为争夺保义郎头衔,决定出兵协助朝廷。
祝永清稍作休息后,即刻返回景阳镇告知云天彪。
云天彪同样果断,迅速骑马赶至郓州城,向陈文昭与董平汇报。
董平听闻此消息十分欣喜,若按计划行动,近万大军攻打梁山,有何难成?
他对济州战败之事略知一二,虽暗笑陈应龙、黄安无能,但也早有决断,待大军集结完成,便直奔金沙滩。
这般迅猛之势,犹如滚水浇雪,梁山群匪如何招架?
陈文昭虽同意此次行动,但仍告诫董平:“此次征讨梁山水泊,能立功自是佳事,但若贼人狡诈,切勿贪功冒进,免得重蹈济州覆辙。”
董平表面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
他曾屡次平定叛乱,威名赫赫,却未见成效。
当然,董平并非愚蠢之人,他知道官军装备荒废,禁军鲜少操练。
陈文昭欲为三庄求取官职,需先奏请朝廷,往返耗时。
董平心中盘算着,觉得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于是开始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兵马,随后再攻打梁山。
郓州决定对梁山发起征讨,陈文昭写了两份公文:一份送至东京,请求为三庄请封官职;另一份送往济州,告知知州任清荣,要求济州派兵协助。
尽管济州的官军之前全军覆没于梁山之手,但经过大半年的恢复,陈文昭认为能派出一些兵力也是好的,至少千人规模应当不成问题。
他质问任清荣,既然梁山原属济州管辖,如今郓州准备出兵征讨,济州难道不该出兵支援?
任清荣接到公文后,本能地想拒绝,毕竟济州此前的惨败给他留下了深刻阴影。
但转念一想,若自己拒绝,恐怕会被他人指责,毕竟梁山归济州管理。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派遣五百厢军和五百乡勇参与郓州的行动,这些士兵刚招募不久。
由于兵马都监职位空缺,此次行动由徐宁领军,杨志为副手,另有雷横、朱仝辅助。
徐宁曾是金枪班教师,而杨志乃杨家将后裔,任清荣对此颇为信任。
上次济州战败时,都监陈应龙阵亡,何涛下落不明,朱仝、雷横却带着部下成功逃脱,此事被任清荣记在心头,因此这次也将他们纳入队伍。
安排妥当后,任清荣回复了陈文昭的公文,静待后续消息。
与此同时,陈文昭已向郓州各县下发公文,要求各地招募乡勇并加紧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征讨做好准备。
各县官员迅速响应,顿时显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
阳谷县的都头武松,在得知消息后心中震惊。
当晚,他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前往县内一家酒店,而这正是梁山的联络点。
武松表面上是阳谷县的都头,实则暗中为梁山传递消息,对此他并不感到愧疚。
除了与徐悟锋的深厚情谊外,他对“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这八个字深表认同。
只要梁山秉持这样的宗旨,专杀那些劣绅恶霸,武松即使多次通风报信,也认为问心无愧。
武松对官府早已失望,几个月的都头经历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认为若能像梁山一样彻底清除这些 ** 污吏,反而是件好事。
武松离开后,一封密信迅速送往梁山泊。
同一时间,金氏和青面兽杨志也相继来到济州的一家酒馆。
梁山上,李助经过休养和安道全的精心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
但李助决定先返回荆南一趟。
他找到徐悟锋,表示自己的侄儿李右仍在荆南,孤苦无依,希望能接来梁山团聚。
此外,李助也意识到自身实力不足,若无人相助,在梁山可能难以立足。
因此,他计划回荆南不仅是为了接侄儿,还打算寻找几位武功高强的朋友,一同加入梁山。
徐悟锋听后欣然同意,并为李助的安全着想,特意找人买了一个道士身份,让他乔装打扮。
随后,徐悟锋准备了盘缠,亲自护送李助下山,并反复叮嘱他要小心谨慎,尽早归来,让李助深受感动。
徐悟锋早有周全考虑,李助原本就是一位擅长相面算命之人,凭借出色的口才游走江湖。
徐悟锋有意让李助参与宣政堂事务,若表现优异,会提升他为核心负责人,掌管梁山宣传工作。
原着里,李助虽为王庆军师兼丞相,但从未真正上阵,仅于最后关头以一剑逼退卢俊义。
某日,徐悟锋突发兴致,召集亲兵踢球,不料陈丽卿见状也要加入。
自“替天行道”以来,两人关系渐如往昔,陈丽卿行事愈发自如。
这段时间,足球风靡山寨,每逢休憩皆有人观赛,连首领们亦常现身赛场。
为此,徐悟锋特设简易球场,呈碗状凹陷,四周看台由夯实泥土筑成,分层而立,另有排水设施,虽简陋却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