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拿下沂州,便相当于掌控了胶东半岛南部的陆路要道。
由于沂蒙山脉横亘于齐鲁大地中部至鲁南沿海一带,
它与泰山共同构成了屏障,将胶东半岛阻隔在外。
在沂蒙山区,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直接穿越,若想从鲁南进入胶东,唯有沿沂水逆流而上。
陈希真等人若能攻下沂州,徐悟锋再从齐州出兵,就如同关起门来捕猎,登莱两地的官绅大族即便能逃,也只能选择海上路线。
然而海路充满风险,且梁山水军并非易与之辈,这些人未必就能逃脱。
徐悟锋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陈希真,并补充道:“岳父麾下足以轻松拿下沂州,但接下来才是关键。”
“刚得到消息,赵佶封蔡攸为讨贼大将军,准备再度征讨梁山,这次的主力正是那十节度使。”
“目前项元镇已投奔梁山,能从南方过来的只有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所以我计划派遣三支军队,协助岳父对抗杨温。”
徐悟锋心中暗喜,项元镇、刘梦龙相继归附又都被击败,现在只需应对杨温即可。
若十节度加上刘梦龙,南部战线将面临三万大军的压力,必须分散梁山的兵力,当前局势尚算平稳。
陈希真点头回应:“不知贤婿准备派哪三支队伍?”
徐悟锋笑着回答:“我有一名将领叫青面兽杨志,与杨温是同宗兄弟,再加上项元镇和云天彪,相信能制伏杨温。”
不得不承认,徐悟锋在这方面有些别具匠心。
陈希真思索片刻:“云天彪我是了解的,他是刘广的朋友,至于另外两位是否可靠?”
徐悟锋肯定地说:“绝对可靠,岳父无需多疑。”
陈希真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无异议。
但我还是要提醒一句,丽卿已经嫁给了你,我们父女的安危全靠你了。”
“如若你成功拿下胶东,切勿骄傲自满,丧失斗志。
如今赵宋政权 ** 至极,若不彻底铲除,将来必留隐患。”
徐悟锋郑重承诺:“岳父请宽心,我自有分寸。”
梁山军队在这段休整期里,徐悟锋利用几天时间正式接纳了扈三娘,他绝不会做出始乱终弃的事情。
两人结为夫妇后,扈三娘自觉需避嫌,欲辞去亲卫头领之职,安心留在梁山泊。
然而,徐悟锋并未同意。
他认为无需避嫌,而且行军时有这样一个 ** 相伴,也令人赏心悦目。
这“一丈青”身材高挑,体态婀娜,尤其那双腿修长美丽,徐悟锋还总想多欣赏一番。
不过,暂且不说这些。
陈希真待了几日后先行回沂州,准备响应梁山泊的行动,为夺取沂州府做准备。
徐悟锋随后调林冲前往齐州,命杨志整备兵马,与云天彪一同前往兖州与项元镇会合,计划先拿下徐州。
兖州的防务交给了唐斌,这也让栾廷玉得以解脱。
不过,唐斌只是个武将,在徐悟锋的布局里,武将只负责军事,文官才掌管政务,否则若有人掌控文武大权,容易生出野心。
即便不说这个,让唐斌处理政务恐怕也会头疼,于是徐悟锋又给他安排了几位得力助手。
梁山攻下东平、济州等地后,当地的官员有的逃亡,有的身亡,也有被俘的,如宗泽、张叔夜等人。
主动归顺梁山泊的官员一个也没有,唯有程万里是个例外。
毕竟程婉儿已被徐悟锋纳为妾室,他若不加入也难。
程婉儿貌若天仙,堪称倾城之姿,徐悟锋见了也不禁眼前一亮。
程万里白白胖胖,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而女儿竟如此美貌,难怪连董平都对她念念不忘,果然是“歹竹出好笋”。
除这些官员外,各处衙门中还有不少小吏。
宋朝号称“吏人世界”,地方州县中官少吏多,日常行政事务多由吏人和公人承担。
较高地位的吏人负责处理公文账册、督征赋税、承办诉讼等事务。
较低地位的公人或役人,则负责催办公事、传递文书、迎宾送客、维持治安、管理仓库等工作。
宋代之时,吏员虽无品阶或俸禄微薄,除非遇特殊机缘,否则终生难为官,然而地方官府运作却全赖此辈。
徐悟锋眼中,这些胥吏熟悉民情且深谙官场之道,绝非易与之辈。
其中不乏才智出众者,例如郓城县的毕应元、张鸣珂。
针对胥吏,若该惩处者绝不留情,存活下来者则分类登记。
梁山设有考核机制,通过者可任低级官员。
未主动归附梁山的胥吏,徐悟锋皆心中有数,这些人非宗泽类人物,他自不会手软。
尤其那些顽固分子,特别是公开表露态度的及后人,只要在徐悟锋辖地,三四十年内休想入仕。
除非赵官家能有所作为,逆转梁山局势,但徐悟锋认为此可能性极低,除非赵佶或其子被外力操控。
兖州知州一职最终由徐槐接任。
徐和一番劝导后,徐槐内心动摇,他对徐和一向敬重,得知其投靠梁山之事震撼不已。
促使徐槐下定决心的是其父徐元中。
随着梁山壮大,徐元中日渐从容,安享晚年,每日逗弄孙辈,生活悠然。
徐元中未曾料到,自己一生循规蹈矩,儿子却行事出格,先上梁山称霸,再投身大事。
不仅击败朝廷大军,更斩杀太尉高俅。
徐太公并无野心,但事已至此,迅速调整心态,明白此路无退。
徐元中支持儿子,知晓宗泽等人实力非凡,有意协助招揽人才。
徐元中的首要目标,无疑就是徐槐。
毕竟同姓徐,或许五百年前大家还是同族。
他回到家中翻阅族谱,竟真找到了联系,自家与徐和、徐槐确实算得上是近亲。
不过这层关系早已疏远,几代人未曾来往,直到查阅族谱才发现。
在那时,家族的重要性远超官府,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地区,宗族的力量非常稳固。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徐槐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
同时,李宗汤、韦扬隐等人在颜树德的劝说下,也有意归降,只是顾忌徐槐的态度才留在后山。
但他们的神情已显露出心思,徐槐自然明白,便顺势归顺。
这一变故让赵鼎、宗泽等人十分难堪。
即便起初态度强硬的陈文昭,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因为他同样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徐槐的归降令徐悟锋极为欣喜,不仅是因为得到一位人才,更因这件事标志着梁山势力正在壮大。
徐悟锋设宴款待了徐槐,也邀请了李宗汤、韦扬隐和任森,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
次日,徐槐出发前往兖州,同行的除了任森,还有几名干练的官员。
任森出身富户,文武兼备,正是徐槐看重这一点,才带上他同行。
至于济州这边,则由鲁智深负责防守,徐和出任知州,杨腾蛟、李宗汤留下辅助。
济州作为前线,必须安排一位得力将领驻守。
另外,插翅虎雷横也在县城失守后选择投降。
他只是一名都头,项元镇、呼延灼等人已经归顺梁山,他又有何理由继续抵抗?
孙安、晁盖等人攻克了郓城县,作为晁天王的关系密切者,孙安并无必要坚持到底,毕竟这对他的利益毫无益处。
雷横性格狭隘,但在徐悟锋眼中这只是小问题,不足以成为杀他的理由。
雷横本身武艺高强,在征讨方腊时曾与司行方大战三十回合,司行方可是摩尼教的重要人物。
雷横留在郓城县,但身份变为县尉,负责维护治安,这一职位让他十分满意。
中国人对做官的渴望不容忽视,尤其在社会底层的人群中更为强烈。
从都头升任县尉,对雷横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尽管这职位并不稳定,但他依然非常高兴。
相比之下,宋江因这个县尉之位经历了诸多波折,最终不幸身亡,而雷横却轻易获得此职,人生际遇的差异可见一斑。
东平府由吕将负责,徐悟锋让李应带领一支军队,并配合张鸣珂、毕应元、火万城、王良、韦扬隐等人共同治理。
目前梁山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渐成型,地方事务力求简化,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让梁山自身得以轻松运作。
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教化百姓、征收赋税以及审理案件。
其中最繁重的是征收赋税,宋代的税制复杂多样,令人眼花缭乱。
但由于梁山正全力攻打胶东地区,赋税征收暂时搁置,吕将、徐和、徐槐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在此期间,百姓无需缴纳赋税,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有助于梁山赢得民心。
这样的安排让徐悟锋能够同时扩张势力并巩固已有地盘,避免打下天下后无法守住的局面。
徐悟锋在安排各地人事的同时,也在妥善处理俘虏事务。
自徐悟锋率众上梁山以来,算算被俘人数,着实令人震惊。
从最初擒获陈应龙、项元镇,到后来的呼延灼、高俅,每一次围剿皆以失败收场。
若非梁山方面刻意释放俘虏,其中不少已转化为梁山军士,单凭这些人,现今恐怕也有十多万之众。
而目前梁山泊战俘营内,按照满编一千人的规模计算,共有七十个营区;未满编的营区也有二十多个,总计约七八万青壮劳力。
尽管这些战俘纪律松散,但他们依然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
梁山泊各处工程的推进,都依赖于他们的辛勤劳作。
当初梁山泊条件艰苦,粮食匮乏、屋舍稀少,几近贫瘠村落,但在战俘们的努力下,逐渐发展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小城。
无论是铺设道路、修建房舍,还是营垒构筑、后山梯田、草场、马场等设施,无不需要大量人力。
就连聚义厅,也早已翻新重建,与最初面貌大相径庭。
徐悟锋常言,这些战俘正在接受劳动改造,而他们对此并无怨言。
梁山方面确保他们每日三餐充足,且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额外奖励。
这种机制激发了战俘间的竞争意识,甚至形成劳动竞赛的氛围。
随着徐悟锋逐步割据更多地盘,他着手强化对现有领地的管理,如修筑道路、加固河堤、清理河道等任务均需大量人手。
而这七八万战俘正好成为现成的人力资源。
徐悟锋深知,北宋末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山东、河北等地民变不断。
他深知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因此已将部分战俘陆续遣送至东平府。
然而,朝廷虽已调集九节度使及各地六万禁军,计划再度征讨梁山泊,但十几万大军集结并非易事。
李从吉和荆忠两位节度使所部远在关外,即便日夜兼程,也需要数月方能抵达京师。
宋徽宗当然不会坐视梁山继续壮大,他决定委派得力干将,遏制梁山的扩张势头。
童贯主持西北军务,对关内的事务并不熟悉。
在了解青州、登州武将后,他向赵佶推荐了马政。
童贯认识马政,是因为马政早年在熙河军任职,后来调至关内,辗转成为登州兵马都监。
赵佶听闻马政出身西军,未加思索便降旨,任命马政为京东防御使,统领京东东路各州兵马。
仅靠马政一人,显然难以对抗梁山,需要文武兼备才能遏制其发展。
慕容彦达胆小怕事,目睹梁山势大,轻松击溃高俅的十万大军,认为京东已成险地,不愿久留。
梁山泊中,秦明与崔猛皆是慕容彦达的仇敌,尤其崔猛,全家都被他杀害。
若不及时脱身,难保不会被崔猛抓住处决。
得益于慕容贵妃的帮助,慕容彦达迅速离任,新任青州知府为之前提到的杜充,同时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
杜充为哲宗绍圣年间的进士,多年来在官场沉浮,历任考功郎、光禄少卿,还曾出任沧州知府。
以他的资历,担任此职合情合理。
然而杜充虽有抱负却无真才实学,虚名在外,赵佶交付重任,令人不禁质疑他对京东的态度。
果然,杜充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派遣魏虎臣前往淄州。
淄州地处齐州与青州之间,若梁山继续东扩,淄州势必首当其冲。
杜充此举并非看重魏虎臣的能力,而是因为慕容彦达临行前,魏虎臣也希望能一同离开。
这自然不奇怪,魏虎臣本无能之辈,之前梁山兵临青州时,他与慕容彦达只能龟缩城内。
如今梁山势如破竹,继续滞留岂非坐以待毙?
但慕容彦达并非愚钝之人,怎会不知魏虎臣毫无能力?若京东仍维持旧状,他倒乐于让魏虎臣充作走狗。
眼下的形势已经不同以往,像魏虎臣这样的无用之人,跟着又能有何作为?
慕容彦达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魏虎臣,这让魏统制深感痛心。
魏虎臣想要离开却未能如愿,还因此得罪了杜充。
杜充对他颇为厌恶,责令他前往淄州。
这对魏虎臣来说无疑是被送去送死。
魏虎臣别无选择,只能遵从命令,离开青州后一路北行至济水,在博兴县乘船西行,抵达邹平县。
邹平县同样有些历史故事,隋末的知世郎王薄曾在此地活动。
此外,还有赫赫有名的范仲淹,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至长山朱家,邹平当时隶属其下。
多年苦读之后,于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
魏虎臣对此毫无兴趣,当他到达邹平城外时,只见两位都头拿着知州的名帖,带领一支民勇整齐排列在城门迎接。
魏虎臣四处张望,不见知县身影,不禁勃然大怒,质问:“我受杜相公委派前来抵御敌军,为何不见知县出迎?”
一位都头苦着脸回答:“将军有所不知,城里的知县和主簿得知齐州梁山军队有所动作,几天前便逃之夭夭了。”
嗯,之前杨志率军进入齐州时没有逃,高俅战败时也没有逃,邹平县的官员能坚持到现在才跑,也算是难得了。
魏虎臣听罢,心中顿时凉了一半,追问:“邹平县如今由谁主事?”
那都头答道:“将军,邹平是个小县,未设县丞,知县和主簿已走,目前县里事务由县尉负责。”
“这位县尉大人前几天摔伤了腿,现在还在家中休养。”
魏虎臣心中暗骂,偏在这时候摔伤,肯定是县尉有意为之,这种伎俩怎能骗过他?
他又问:“知州可有交代?”
那都头回道:“淄州知州贺太平出身进士,为人固执迂腐,只会舞文弄墨,底下人都叫他‘贺鼻涕’,哪里懂得什么军事?”
即便如魏虎臣这般人物,听闻此言亦觉无话可说。
这位贺知州究竟多么无能,竟连一个都头都不屑,言语间尽显轻蔑。
“这淄州如何能够守住?”魏虎臣心中暗叹,只觉前路迷茫。
淄州与齐州相邻,听说那豹子头林冲正驻扎章丘,随时可能进攻。
仅凭贺太平这样的书生,怎能守得住淄州?
魏虎臣本以为淄州知州颇有才干,现在看来,竟是最薄弱的一环。
不说魏虎臣的绝望,且说杜充到任青州,接连下达多道命令,调集登州、莱州、潍州等地青壮乡勇,前往青州增援。
显然,杜充已放弃淄州,派魏虎臣去,分明是让他赴险。
杜充麾下虽有不少谋士,但在他们的提议下,他一面招聚流民,择其中青壮编为乡勇,一面招抚青州强盗。
**山的马元、郑天寿等人,面对杜充的邀请,毫不犹豫接受招安。
毕竟杜充开出的条件优厚,大头领马元可任团练使,其他头目皆可为提辖。
从草寇一跃成为朝廷正式编制,无人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