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投票通过,后续给诺埃尔晋升就没那么麻烦了。
只不过,这和廖勇也没什么关系,现在的他正开着战斗机在天上,准备给修司上一课。
当然,廖勇的计划不是想简单揍修司一顿就完事了。这样对修司的成长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思考了一晚上之后,廖勇做出了决定。
xtA-119S是一架单人双座型战斗机,所谓的单人双座型,指的是采用双人座舱,但是只有一名驾驶员。这么设计的原因是xtA-119S有大量的可选装座舱设备,比如说被绝大部分飞行员选用的强化型作战辅助AI系统,这些设备的体积都很大,单人座舱系统的空间小,根本塞不下。
可如果不选装这些设备,这机子的后座位置也是能正常安装一台线性座椅的。
虽然临时提出这种改进要求,那地勤大爷多半要骂娘,但是廖勇那是谁,说句难听的,廖勇的权限在404基地里高到只有诺埃尔等一只手数过来的人比他高,以他的权限,要求临时改装一架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廖勇的想法实际上并不复杂,在拿到邓恩给修司的训练菜单,以及修司在这几次训练中的录像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修司的问题——
邓恩说是没把修司当成廖勇在练,但是实际上也没差多少。更关键的是,修司和他比,飞行天赋的差距倒在其次,两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恐怕是复盘和学习能力。
最简单的,修司在第一次训练时,在教官手里撑了四分钟多一点,而在三天后撑到了六分钟,这进步虽然明显,但是廖勇一眼就能看出来,修司实际上并没有从这三天的飞行里学到什么。
最简单的,他这几次的死法都是一样的。一开始是开头猛冲猛打,被教官们吊干净能量然后两发带走,在练了几次之后知道交汇之后别急着冲开始进稳盘拉扯了,但是没什么意义。教官只需要卖个破绽给他,然后修司就又冲上去猛冲猛打,继续被教官们吊干净能量,然后被两发带走。
这真的能算有什么进步吗?是,修司是知道上来别硬冲了,但是作战内容有什么变化吗?就后续的表现来看,修司的稳盘就是“为了稳盘而稳盘”,至于为什么要稳盘,他不知道。而邓恩上一次带的飞行员是廖勇,对廖勇而言这点东西他甚至都不需要复盘就能理解。但是对修司而言,他至少需要好好被人点拨一下。
既然如此,廖勇的想法就很明确了,没有什么是比直接带着人上天上飞一圈更好的教育。这也是他动用自己的权限,要求临时改装一架双座型xtA-119S的原因。
“说实在的,我可没想到你小子想和我过两招。”在起飞前,邓恩走到了廖勇面前,“虽然知道你想给修司上课,但是我可不会对你手下留情,这次开的都是xtA-119S,可不是圣剑,小心点。”
“那就还请队长多多担待了。”廖勇也点了点头,三人登上各自的战斗机,一前一后飞离了基地。
“我知道你想学我的操作技术。”在前往训练空域的路上,廖勇侧过头,对修司说,“但是我不建议你这么做,事实上,我希望等会开打之后,你应该在交战过程里去思考你会怎么做,然后和我的操作进行对比,以此多总结一些问题,并且在我和队长的交战过程里尽可能去解答这些问题。”
“啊?”修司有点不理解,“我觉得……”
“你仔细想想,之前你在模拟战里,虽然撑的时间是更长了,但是是不是每次输的原因都一样?”廖勇打断了修司的话,“如果你真的在训练里学到了什么,那你不可能每次都输在一样的战术上,你现在欠缺的不是对飞行技术的掌握程度,事实上我认为你对飞行技术的掌握已经足够熟练,你缺乏的是怎么从失败里吸收经验教训,这和队长他们的教学方式有一点关系,他们擅长的是用极限施压的方式使你暴露出来目前的问题,但是他们只会教你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导致了你在训练中的巨大负反馈循环,这也是你压力巨大的原因,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次,我希望你能当一次旁观者,然后记下这次的复盘方式。”
廖勇一通话给修司说沉默了,他甚至连廖勇和邓恩什么时候交汇的都不知道。
“注意,现在开始了!”廖勇喊了一声之后,就没再关注修司。
两机交汇,廖勇看了一眼邓恩的机动方向,看了看速度,随后关闭加力,一拉杆,和邓恩一起进了稳盘。
事实上,这也是廖勇和邓恩有意识的想给修司上一课,想尽可能地将学校里的教学环境和实战结合一下。要知道,只有在学校的模拟战里,才有交汇后才是模拟战正式开始的规则。在军队里,可没有这么一茬。
双方驾驶的都是xtA-119S,为了尽可能保证公平,邓恩在后座装了一台关机状态的机载AI,因此双方战斗机的能量特性基本上一致。在能量特性基本一致的时候对着稳盘,某种意义上,有些浪费时间。
而廖勇,恰巧很讨厌浪费时间。只见他突然手动接管了可变翼的控制系统,将机翼的后掠角突然缩小,也就是相对而言张开,同时拉杆让机头抬起并且同时开始做一个半滚转。
对于变后掠翼战斗机而言,在高速飞行里张开机翼,这意味着波阻的增大,而更大的波阻就会导致战斗机的速度降低。而作为付出代价的回报,在这瞬间,廖勇的战斗机猛地获得了相当可观的角度优势。
角度性能的骤然提升意味着廖勇可以以一个快的多的速度将机头指向邓恩,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在廖勇的控制下,他的座机在进入倒飞姿态的同时,机头已经大概指向邓恩所在的方向。廖勇压根没有等待战斗机进入最佳发射角度,而是在导弹可以发射的同时,借着目视锁定系统,立刻就以大角度离轴发射的方式发射了两发格斗弹。
随后廖勇没看导弹的战果,立刻收紧机翼,继续拉杆,开启加力补充速度,完成了一个破S机动。而邓恩本来想抓住廖勇发起攻击的窗口,但是因为他为了保持高度和速度,没有选择张开机翼获得更大的升力,因此在毫厘之间,是廖勇先抓住了发射机会。而面对两发呼啸而来的格斗弹,邓恩也只得做机动规避。
众所周知,做机动就会损失能量。这也是廖勇选择使用一个破S机动作为这次攻击收尾动作的原因——破S机动是一个典型的能量转换机动,这一机动允许飞行员控制战斗机,将战斗机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廖勇在做破S机动的同时还同步收紧机翼,从而减小阻力,开启加力以获得更大的推力,这都使他在完成破S机动的同时,获得了远比正常完成机动时更多的动能。而此时,邓恩刚刚靠两个急转向和一轮复合诱饵弹摆脱了两发格斗弹,正在改出机动,准备补充动能。
间不容发之际,廖勇借着动能上的优势,一个高yoyo重新上高,随后一拉操纵杆,战斗机以19G的过载再次进入稳盘,机头正在以一个不算快但是绝对不慢的速度快速指向邓恩。
这正是xtA-119S这型双座双发,可变后掠翼,三翼面布局的重型战斗机常见的获胜方式——利用变后掠翼在展开机翼的瞬间获得的升力提升,从而获取强大的机头指向性,随后使用导弹压制敌方能量的同时,自身利用双发的澎湃动力以及收紧机翼,快速补充能量,从而获得能量优势后快速上高,进入高G稳盘开始猎杀。
此时对方如果产能跟不上或者技术不行,那基本上已经是必死的局面了。只不过,邓恩也不是什么吃素的。廖勇想靠这两下子就把他打下来,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