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将军已经连续好几天,都只能依靠农田里的蚕豆来勉强维持生计。
这导致他原本就没有完全康复的痢疾再度发作,腹泻的情况愈发严重,身体也因此变得极度虚弱。
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饥饿,他原本就消瘦的身体,更是变得骨瘦如柴。
第二天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一片灰暗,仿佛预示着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果然,拂晓时分,天空中竟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雨,给这片本就压抑的大地更增添了几分凄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毫无征兆地,一阵震耳欲聋的枪声爆炸声,如惊雷般在西边毛家湾旁边的小山头上骤然响起。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清晨的宁静,在这原本静谧的环境中显得异常突兀和刺耳。
而这个小山头上的枪声,对于张志忠将军来说,距离可谓近在咫尺。它与张志忠所在的指挥部之间,仅仅相隔一公里的距离,中间只横亘着两个小小的山包。
而负责守卫那一线的,正是郑万良的第四四零团。
然而,此时此刻的张将军却正被疟疾缠身,身体极度不适,一整晚都在病痛的折磨中苦苦煎熬,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在这黎明时分,他才稍稍感到一丝困意,正准备躺下稍作休憩,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猛然惊醒。
张将军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掀开被子从床上跃起。
由于太过匆忙,他甚至来不及穿上外套,只是草草地套上鞋子,便心急如焚地带领着参谋长李文田、高参张敬以及几名随从副官,快步如飞地奔向指挥部后面的山上。
他心急如焚,脚步匆匆,只想尽快赶到山上,以便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战况,弄清楚这突如其来的枪声究竟意味着什么。
透过望远镜,张将军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军如饿狼一般凶猛,迅速攻占了那两个小山包。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张志忠当机立断,立即命令郑万良团的预备队立刻上前增援,务必要夺回被日军占领的第二个山包。
接到命令后,郑万良团的预备队毫不迟疑地迅速冲向战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地夺回了第二个山包。
然而,日军不甘心失败,他们接连发动了好几次反扑,企图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但每一次,都被我军英勇的战士们击退,始终无法突破我军的防线。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老天爷似乎并不眷顾郑万良团,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云开日出,阳光灿烂。
就在这一瞬间,大批的日军飞机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地飞来,对郑万良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
与此同时,日本鬼子也发起了所谓的“玉碎进攻”,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妄图突破郑万良团的防线。
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激烈争夺,日军终于成功突破了郑万良团的第一道防线,并迅速攻占了沟沿里西北的制高点。
占领制高点后,小鬼子们将所有的重炮都搬到了这个小山顶上,居高临下地向沟沿里倾泻着炮弹。
一时间,沟沿里完全暴露在了日军的火网之下,成为了一片死亡之地。
而在东线,日军同样进展顺利,他们攻克了两乳山,并将重炮部署在山顶,向守军的前沿阵地发起了猛烈轰击。
如今,张将军的指挥部。已经完全处于敌人炮火的直接威胁之下。
突然,一枚重磅炸弹从天而降,在指挥部附近爆炸,瞬间炸出了一个足有篮球场那么大的深坑,剧烈的震动甚至导致指挥部的房屋都摇摇欲坠,最终不堪重负地垮塌下来。
面对如此险境,张志忠将军,不得不将总部迅速转移到东面杏仁山旁的陈家湾,以避开敌人的炮火袭击。
中午时分,日军的步兵开始对沟沿里发动猛攻。郑万良团虽然顽强抵抗,但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他们最终还是被迫退守到石龙岗,与日军隔着一条山沟对峙。
在东面,日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从方家集越过十里长山,与进入罐子口的日军遥相呼应,形成了对守军阵地的东西夹击之势。
他们的攻势如狂风暴雨般猛烈,一浪高过一浪,不给守军丝毫喘息的机会。
两军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展开了殊死搏斗,你来我往,短兵相接。
阵地在双方的激烈争夺中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如此反复竟达四次之多!每一次的争夺都伴随着无尽的杀戮和惨烈的牺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第七十四师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马贯一焦急万分,他深知没有弹药的支撑,部队将难以继续坚守阵地。于是,他紧急派人向张志忠请求补充弹药。
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经非常严峻,总部与兵站之间的联系早已中断,无法及时提供所需的弹药。
张志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派副官给马贯一送去了一封手谕。
手谕上的字迹刚劲有力,透露出张志忠坚定的决心和对马贯一的信任:“现在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我们军人杀敌报国、展现英勇无畏的时候。
这次对敌作战,你只管拼命去打,不必有任何顾虑。只要你能打好这一仗,所有的功劳都将属于你;而如果打不好,责任完全由我来承担!”
马贯一接到这封手谕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深知张志忠对他的期望,也明白这场战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立即赶到前沿阵地,亲自督战,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
与此同时,留守窑湾的部队,也接到了张志忠的紧急命令。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凑集了一百八十多名士兵和四挺机关枪,并派遣工兵营营长赵德志,率领这支队伍,以最快的速度跑步前来支援。
张志忠深知东山口是整个防线的关键所在,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当机立断,将这支援军派往最吃紧的东山口,希望他们能够顶住日军的猛烈进攻,守住这片至关重要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