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江南的一些士卒瞧着辽东、山东新政办得有声有色,辽国公常孤雏功劳卓着,更兼是皇长孙朱雄英的亲舅舅,权势日盛。

再看朱允炆,若想与朱雄英争那储位,眼下实在难有胜算。

几人私下凑在一处商议,觉得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便寻了个机会,悄悄递话给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夫人,如今局势分明,二皇孙在京中与皇长孙相较,难占上风。依我等浅见,不如设法让朱允炆先去江南就藩,那里是鱼米之乡,民心安稳,正好积蓄力量。日后若有机会,再图大事不迟。”

吕氏听了这话,心中一动。

她何尝不知儿子处境,只是苦无对策。

江南富庶,且向来是文臣聚集之地,若朱允炆能在那里站稳脚跟,招揽些人手,确是条路子。

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她不敢贸然行事,只嘱咐来人:“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你们且先稳住,容我再做打算。”

那些士卒得了回话,便不再多言,只在暗中留意动向,盼着吕氏能寻到合适的时机,为朱允炆谋得江南藩地,也好为日后铺就根基。

江南的风,看似平静,却也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暗流。

暮色漫进东宫偏殿时,吕氏正坐在窗边翻着一本《女诫》,见朱允炆从大本堂回来,便放下书卷,招手让他近前。

“今日先生教了什么?”她看着儿子身上的儒衫沾了些墨渍,伸手替他拂了拂,语气比往日温和几分。

朱允炆垂手站着,恭顺地答:“回母亲,先生讲了《论语》里‘为政以德’的章节,还让我们临摹了《九成宫》。”

吕氏点点头,指尖划过他袖口的褶皱:“你性子温和,向来听话,这是好的。只是眼下……有些事,需得想明白。”她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那棵老槐树上,树叶被晚风扫得沙沙响,“关于皇太孙那个位置,你暂且别放在心上了。”

朱允炆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茫然,却没多问,只轻声道:“母亲说的是。”

“你能听进去就好。”吕氏松了口气,握住他的手,掌心温凉,“如今你大哥势头正盛,朝堂上多是向着他的人。咱们此刻硬碰硬,讨不到好,反倒容易惹祸。”

她看着儿子清秀的眉眼,想起他自小体弱,不善争执,若真卷入储位之争,怕是要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你且在大本堂安心念书,先生布置的课业要做扎实,见了父皇和大臣们,言行举止更要谨慎。”

“每日卯时去给皇后请安,午时陪太子殿下用膳,这些规矩不能错。”吕氏一桩桩叮嘱,“不必刻意去争什么,只消让人瞧见你懂事、稳重,就够了。”

朱允炆始终低着头,听完便躬身道:“儿子记下了。母亲说怎么做,儿子就怎么做。”

他向来如此,从不会违逆吕氏的意思。

幼时学走路摔了跤,吕氏说“男孩子要忍得住疼”,他便咬着唇不落泪;后来入了大本堂,先生夸他“悟性好”,吕氏说“不可骄躁”,他便日日提前半个时辰到堂中温书。

吕氏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又怜又叹。

她知道儿子不是没想法,只是习惯了藏在温顺的壳子里。

可这宫墙之内,温顺有时是护身符,有时也是绊脚石。

“明日起,我让人把《资治通鉴》再搬一套到你书房,晚间多看看前朝的兴衰史,比闷头读经卷有用。”她补充道,“遇上不懂的,多问问詹事府的老先生,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会真心教你。”

“是。”朱允炆应着,视线落在案上那盏油灯上,火苗轻轻晃,映得他脸上没什么表情。

吕氏又说了些琐碎的家常,无非是天冷添衣、饮食当心之类的话,直到掌灯时分才让他回房。

朱允炆退出去时,脚步轻得像猫,廊下的灯笼照着他的影子,细长而单薄。

回到书房,他果然取了《资治通鉴》来读,读到“玄武门之变”那一页,指尖在“建成、元吉”的名字上顿了顿,又很快翻过。窗外的风还在吹,他提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谨行”。

墨迹干透时,他吹熄了灯。

这夜,东宫很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朱允炆知道,母亲让他搁置的,或许不只是一个位置,还有那些藏在心底、从未说出口的念头。

但他并不怨,正如母亲说的,听话,总归是没错的。

吕氏坐在妆镜前,望着镜中自己的倒影,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刺得人眼慌。

前番与那白莲教圣女韩月合谋,想对太子妃下手,却不知哪里出了纰漏,功败垂成。

事后她惊出一身冷汗,若非处置得快,怕是早已引火烧身。

如今想来,只觉后怕。

那韩月虽是白莲教圣女,手段却未必靠得住,再者,东宫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她悄悄拔去那几根白发,指甲掐得掌心生疼——此事过后,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母亲,该用晚膳了。”门外传来朱允炆的声音,依旧是那般温顺。

吕氏应了声,起身时顺手将妆奁里一枚刻着莲花的银簪藏进袖中——那是韩月留下的信物,留着是个隐患,改日得找机会销毁才是。

席间,看着朱允炆小口喝粥的样子,吕氏的心渐渐定了。

这孩子虽不如旁人锋芒外露,却胜在稳妥。

眼下最重要的,是让他平安长大,到了年纪便去江南就藩。

她算过,允炆年满十五便可就藩,那时父皇(朱元璋)年事已高,说不定已传位给太子。

待天下安稳些,太子若有什么变数……吕氏舀粥的手顿了顿,随即又恢复如常。

“明日去给父王请安,记得带上你新画的《春耕图》。”她轻声道,“你父王近来总念叨着农桑,见了定会欢喜。”

朱允炆点头:“儿子记下了。”

吕氏看着他,心里有了计较。

蛰伏的日子虽难熬,却能避开风头。

江南富庶,民风安定,允炆去了那里,正好招揽人心,积蓄力量。

等熬过这几年,时机一到,那九五至尊的位子,未必就没他们母子的份。

夜渐深,吕氏坐在窗前,看着天边那轮残月。

前番的失手像根刺,时时提醒她急不得。

她摸出那枚银簪,在烛火上晃了晃,最终还是攥紧了藏回袖中。

罢了,且忍一时。

等允炆就藩那日,便是新的开始。

这宫墙里的事,从来都是比谁熬得久,比谁藏得深。

她有的是耐心,慢慢等。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