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臣们都给了眼色,让自己下面的小弟出来当炮灰。
果然一个年轻人马上站了出来“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造反自古以来都是死罪,要是不明正典刑恐怕会有人效仿!”
李世民拳头握了又握,李泰跪在地上不停的给李世民磕头“父皇,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造反了,您饶过儿臣这一次吧,这些大臣都是我李家的家奴,他们在挑拨离间啊!”
李世民差点被气过去,本来他说话好听点或许还有几个聪明人会出来说毕竟李泰是皇子不能用老百姓的律法来审判,可李泰张嘴就是家奴算是彻底得罪了文武百官。
这时,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皇子虽身份尊贵,但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他妄图造反,此乃大逆不道之举,若不惩处,何以服天下?日后朝堂威严何在,国家纲纪何存?
何况当初定律法的时候大将军跟陛下就讨论过,皇子也是人,和百姓一样,必须和百姓用一样的法律,既然是造反那就必须按律法执行!”
另一位大臣也紧跟而上,义正言辞道:“陛下,四皇子造反之心昭然若揭,若今日饶恕他,恐他日后再起歹念,危及陛下与社稷安稳。为了江山永固,还请陛下以国法处置。
侯君集现在虽然下了昭狱,但这事情还没有完,侯君集和四皇子一样必须要为造反付出代价。”
一时间,朝堂上大臣们纷纷响应,齐声高呼:“请陛下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呼声此起彼伏,震得宫殿嗡嗡作响。李世民脸色铁青,心中又气又恼,看着跪在地上仍在哭诉的李泰,再看看群情激愤的大臣们,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
长孙皇后面如死灰,其实她早就知道李世民不会容忍任何人造反,包括自己的儿子,但是作为母亲她又不得不来给李世民求情,正当长孙皇后还想说什么的时候王宸走了进来。
“陛下,四皇子年幼,加上被侯君集蛊惑才有的这一出闹剧,我相信四皇子应该没有和侯君集一起造反。
据我的人打听,今天四皇子一早上都在家里,一步都没有出去,既然是和侯君集一起造反,怎么可能会待在家里等着陛下的人去抓呢?”
王宸这话一出李世民终于松了口气,刚刚大臣们快把他逼到绝路了,全都是想要李泰死的。
几个大臣不解的看着王宸,其中一个怕王宸没弄明白还特意站出来“大将军,四皇子想谋害陛下,还想谋害太子,他想自己当皇帝,这是天理难容的事情!
另外大将军还是太子殿下的老师,这么大的事情大将军还是交给国法吧,陛下自然是不会偏袒谁的。”
这个大臣很隐晦的给王宸传输了个信息“你的学生差点被害了,你不帮你自己的学生还帮着外人?要是你的学生以后当皇帝了提起这件事来就是你的罪过!”同时又把李世民架了起来。
王宸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诸位大人所言,确是为太子与社稷着想。然四皇子此次之举,实乃被奸人蒙蔽心智。若因一时之错便取其性命,一则陛下失却亲子之情,二则恐令天下人觉陛下寡恩。
如今证据尚不确凿,说四皇子谋反实难服众。侯君集想要谋反不是一天两天了,还在他的家里搜出来了他穿过的龙袍,这家伙是想自己当皇帝,而不是扶持四皇子当皇帝,四皇子只是和他有联系,书信里也只有四皇子想要太子殿下死的消息,没有四皇子要造反的消息。”
一个大臣怒道“大将军这是在给四皇子推脱吗?太子乃是国本,四皇子干的事情人神共愤,他要杀害太子了还不是谋反吗?
王宸笑了笑接着说道:“你确定这是四皇子的笔迹吗?”王宸这一问给所有人都问懵了,李泰也是紧张起来,他现在一句话都不敢说了怕在得罪了人。
见众人不说话王宸又补了一句“不如将四皇子流放至偏远之地,一来可让他远离朝堂纷争,静心反思己过;二来也向天下表明陛下执法公正,又不失仁德之心。
如此既能顾全皇家颜面,又能平息众怒,还可留一条血脉亲情。陛下就三个嫡子,要是失去一个恐怕陛下会茶饭不思无心国事,皇后娘娘这几年病体加重怕是不能接受这丧子之痛!
陛下和皇后娘娘恩爱,皇后娘娘从来不关心国事,今天来此是因为四皇子的事情不止是家事也是国事,皇后娘娘和陛下第一次拉下脸来求各位,各位以后都敢保证自己一点错不犯吗?至于侯君集,自当依法严惩,以正国法。”
王宸这话已经很明显了,你们要还是想要李泰死就随便你们,长孙皇后要是受不了也跟着死了,那到时候李世民就成了没人管的皇帝,到时候李世民要大开杀戒,你们当官的有不贪的?到时候全给你们杀一遍你们别说你们错了。
李世民听了王宸这番话,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长孙皇后也投来感激的目光,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开始交头接耳,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剑拔弩张。
王宸扭头就看见了长孙无忌像个鹌鹑一样低着脑袋一言不发,王宸气的不行“喂,老鬼!”
长孙无忌吓了一跳,幽怨的看着王宸,那眼里仿佛在说“你别把我点出来了,这事我哪敢沾边!”
但是王宸也给了他一个眼神,长孙无忌秒懂“陛下,臣认为大将军说的对,四皇子虽然犯了错,但也是被蛊惑的,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从犯,要是造反的人都要杀,而且诛九族,那城外的百姓要死多少人?”
其他大臣也反应过来了,诛九族岂不是要杀李世民?纷纷开始劝李世民流放就行,千万不能杀了。
李世民这才松了口气“来人拟旨,四皇子李泰牵扯侯君集造反案,废为庶人流放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