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停了,但空气里还飘着细碎的冰晶。程楠站在科技学院作战室的落地窗前,玻璃映出他微微发白的脸色,像是被寒意洗去了血色。
女娲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波动开始衰减,幅度超出预测模型。”
程楠没有立刻回应。他的手指在窗框上轻轻敲了一下,又一下,仿佛在等一个节奏来确认现实感。
“调出全频段记录。”他低声说。
屏幕上迅速铺开了一幅能量图谱,原本如海啸般冲顶的峰值此刻正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缓缓滑落,像是有人拉住了时间的刹车。
“不是自然衰减。”陈星盯着数据流,眉头拧成了疙瘩,“更像是……某种人为干预。”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沉默。几名研究员交换眼神,彼此都读出了那层未说出口的疑虑:敌人撤退?还是在测试?
“继续回溯,”程楠开口,“把最近48小时的波形做三次叠加分析。”
“明白。”
窗外的天色灰得像一层铅,压得人喘不过气。程楠低头看了眼手表,凌晨三点十七分。他知道自己已经很久没合眼了,但眼下更需要清醒。
数据在投影屏上不断翻页,曲线起伏间,他忽然捕捉到一组极细微的脉冲信号。它像是藏在风暴背后的一根针,几乎不可察觉,却让他心头一震。
——太熟悉了。
那种频率,和他每次穿越时意识震荡的节奏高度相似。
“标记这段。”他对身旁的操作员点头,“单独加密,优先级最高。”
“收到。”
会议室内气氛依旧紧绷,但不再是纯粹的恐惧,而是转向一种更复杂的警觉。程楠知道,这正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状态。
3020年,前线指挥所。
凌霜坐在战术桌前,头盔摘下放在一边,露出一张疲惫却依旧紧绷的脸。她的手边是一杯早已凉透的黑咖啡,杯沿上还留着唇印。
“波动减弱。”她喃喃重复了一遍,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是好事吗?”一名年轻参谋忍不住问。
她没回答,只是站起身走到通讯终端前,戴上监听耳机。
频道里一片死寂,只有轻微的电流声。但就在刚才,她捕捉到了一段奇怪的音频——不像是机械噪音,也不像自然干扰,而是一种……类似语言的东西。
“重放那段音频。”她命令道。
几秒后,耳机里传来一阵低语般的音节,像是风吹过金属缝隙,又像是沙粒在玻璃上摩擦。无法破译,却让她脊背发冷。
“备份。”她低声说,“标注为‘非自然生成’。”
“长官,我们是否要调整防御部署?”另一名军官走过来,语气有些迟疑。
“不。”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保持红色响应级别。所有侦测阵列重新校准,尤其是高频区段。”
“可是……士兵们已经开始松懈了。”
“那就让他们再紧张起来。”她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战争从来不是一条直线,有时候,沉默比炮火更危险。”
军官们对视一眼,没人再说话。
与此同时,现实线的科技学院地下控制中心。
“找到了。”陈星突然抬起头,“波动衰减曲线中存在人为干涉痕迹。”
“具体表现?”程楠问。
“你看这里。”陈星将图表放大,“正常衰减应该是平滑下降,但这段出现了多个微小的平台期,像是在观察、评估,然后才决定下一步动作。”
“试探。”程楠眯起眼睛,“他们在试我们的反应。”
“你是说……这是新文明的一种战术模拟?”
“不排除这个可能。”程楠沉吟片刻,“启动三级监控预案,所有外部接口封闭,内部网络切换为离线模式。”
“明白。”
操作台上的灯光由黄转红,标志着整个系统进入深度隔离状态。
“还有件事。”程楠顿了顿,“我要你亲自带一组人,去检查主控室的第三节点。”
“第三节点?”
“就是上次你发现异常共鸣的地方。”
“可那边刚完成一次全面排查……”
“我知道。”程楠打断他,“但我刚刚看到的那个信号……它不该出现在这里。”
陈星看着他,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我去。”
程楠目送他离开,转身回到自己的终端前,打开了那段刚标记的脉冲信号。
屏幕上是一串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点,但他知道,它们背后藏着什么。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但他能感觉到,那个东西也在“看”他。
就像他在穿越时空时,曾经感受到的那种注视。
3020年的基地外,夜已深。
凌霜站在观测塔顶端,风从废墟间卷起尘埃,扑打在她脸上。她仰头望向天空,那里没有星星,只有一层厚重的云,像是某种无形的盖子,把整个人类世界都封在里面。
“你在等什么?”她轻声问自己。
远处传来机甲启动的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她没有回头,只是把手按在腰间的枪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无论你是谁,我都在这里。”
她闭上眼,耳边再次响起那段低语式的音频。
这一次,她听得更仔细。
那些声音,不是随机的。
它们有节奏,有结构,甚至……有情绪。
她猛地睁开眼,转身朝指挥所走去。
“联系所有人。”她下令,“加强高频监听,任何异常信号都要第一时间上报。”
“是!”
她站在门口,最后看了一眼漆黑的夜空。
然后,走进了灯光明亮的指挥中心。
门,在她身后缓缓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