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希昭往炕桌边一坐,淡淡一笑,“跟你没关系,是我自己不想去了。”
“怎么会没关系?”颜雨萱急了,往前凑了两步,“是不是学校把名额给了我,就没你的份了?笔试明明你第一,面试那天你也讲得很好,我去找校长去,我不要这个名额,我把这个名额还给你。”
这么看起来,就像是在挑拨离间似的。
如果她们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就会因为这种事情决裂,本来刚来家属区就没有朋友,这唯一的朋友都没得做了。
“雨萱。”顾希昭打断她,抬眼看向她,眼神很平静,“这工作也是你凭本事考上的,跟我没有关系,我是真的有别的打算,我想看看有没有比当老师更适合我的工作。”
颜雨萱看着她坦荡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更不是滋味,“可我知道,你也很想要一份工作,你之前为了这次考试,也准备了很久……”
“我们两个,谁需要都一样,只要不是其他人就好。”顾希昭笑了笑,“你好好干,教好那些孩子,比啥都强,行了,快去学校吧,别迟到了,免得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颜雨萱站在原地没动,手指绞着衣角,眼神里满是犹豫,“希昭,你……你真的不怪我吗?我总觉得,这名额本该是你的。”
“怪你干哈?”顾希昭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真切的笑意,“又不是你把我挤下去的,而且如果你没有参加考试,名额就顺给其他不认识的人了,岂不是更亏?有你在学校,以后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到你的照拂,别人也不敢欺负他们,不是更好吗?”
颜雨萱心里的石头落了些,可愧疚感没减多少。
她低着头,声音闷闷的,“我以前总觉得,能有份工作就行,没多想别的,现在才知道,这机会是你让出来的……”
“说什么傻话?”顾希昭笑着说道,“机会是学校给的,也是你自己抓住的,你高中毕业,本就比旁人有优势,能考上是应该的。”
颜雨萱抬头看她,见她脸上却是没半分怨怼,才慢慢松了口气,“那……我去学校了,要是有什么不懂的,我还能来问你不?”
“当然能。”顾希昭点头,“我们是朋友,你可以随时来,只要我在家里。”
颜雨萱这才挪动脚步,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道,“希昭,谢谢你。”
她默默地走出去,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说不清是感激还是愧疚。
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学校之所以给她一次面试的机会,原来是取消了顾希昭的名额,然后把名额顺延给她了。
颜雨萱离开后,顾希昭直接将院门给反锁了,回到屋子里,又把屋门闩好,确保不会有人打扰。
她坐在炕桌边,闭上眼睛,开始用意识查看画幕,意识在上面轻轻滑动,画面随之流转,她快速的掠过营区和家属院,她不会探究这边。
她记得有些地方干旱少雨,雨比油还金贵,一年到头都洗不上几回澡,地里的庄稼产量也低。
顾希昭想着,自己既然来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也不是什么圣母,可是想到那些干裂的土地和村民们愁苦的脸,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
更何况,对她来说,帮这个忙并不费力,不过是在画幕上动动意识,或者动动手指罢了!
画幕上的景象不断切换,终于,她在一片连面的黄土坡深处,找到了一个蜷缩在山窝里的村子。
画面里,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灰黄色调里,光秃秃的山坡上几乎看不上半点绿色,连稀稀拉拉的野草都蔫头耷脑的,土胚房跟周围的黄土融为一体,不仔细看都分不清哪里是房子哪里是坡地。
顾希昭放大画面,能看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蹲在地上,望着天空唉声叹气,地上摆着的木桶空空如也。
更远处的地里,裂开的口子能塞进拳头,庄稼虽然没枯死,但是看上却没有什么生命力。
村民脸上的皮肤真的是又干又红。
顾希昭最后就选定这里了。
她的意识停下,画幕上便是这个村子的画面,画幕上面随机出现了几个功能选项。
顾希昭想了想,便轻轻点了一下‘一键下雨’,并且选择的是小雨,当初她可没少充值那些黄白之物,不用白不用。
随后便通过画幕看见,一片乌云笼罩在村子上空,紧接着,画幕上的雨云里落下第一滴雨,砸在干硬的土地上,溅起一小团尘埃。
很快,雨丝越来越密,连成一片雨幕,淅淅沥沥地撒向村子、山坡和田野。
顾希昭看着画面里的村民们先是愣住,随即狂喜地跳起来,有的张开双臂仰头接雨,有的疯了似的往地里跑,连孩子们都光着脚丫在雨里踩水,灰黄的村子渐渐被雨雾染出几分湿润的深色。
看到有人将家里的水缸、木桶全都搬出来接雨,顾希昭便悄悄的将雨改成中雨,并且后面的时长也选择十二个小时,希望这场雨能好好的滋养这块土地,然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来。
这边冬天零下几十度,想要种什么东西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在炕上种一点盆栽,但是那一点完全不够吃。
想了想,顾希昭便给每家的院子里投放了一把小菜苗,菜苗不大,相信大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今天就直接吃掉。
画幕不需要人一直盯着,于是顾希昭便收回意识,拿来纸和笔,开始写新的提案,她不能一直这样在家里歇着,而且她也不是那种能当家庭主妇的性格。
等陆青川傍晚回来,她手里已经写满了几页纸。
“回来了?”顾希昭抬头笑了笑,把写好的提案递过去,“青川,你看看我这个提案写的怎么样?”
陆青川脱下军装放好,接过纸低头一看,眉头微微挑起,“福利院?”
“嗯!”顾希昭点点头,往炕沿上坐了坐,心疼地说道,“我这阵子听家属院的嫂子们说,不少烈士子女跟着亲戚过,日子过得并不好,有的寄人篱下,受了委屈也没人说,被欺负了也没人帮他们讨回公道,还不能读书,有的年纪小,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