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导播玛德琳冰冷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话系统切了进来:“莉迪亚,字幕同步没问题吧?”
莉迪亚下意识地回应:“同步良好,但是玛德琳女士,老人的话后面还有内容,关于深瞳抢走药品……”
“够了。”玛德琳的声音不容置疑,透过玻璃,莉迪亚能看到她严厉的眼神。
“我们播放的是经过核实的有效片段,后面的内容与本节报道主题无关,且来源未经证实,做好你的本职工作,确保字幕与已选用片段精确同步。”
莉迪亚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玛德琳那“不想丢工作就照做”的表情,她默默地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手指在控制台上确认了字幕流程。
屏幕上,老人的影像在控诉完卡迪和赞美东方大国后便被切回演播室,那句未播完的话,消失在了数据流的尽头。
与此同时,《经济学人》伦敦总部编辑部。
总编理查德的办公室电话像是发了疯一样响个不停,他刚挂断一个,另一个立刻响起。
“是的,我明白……‘标准叙述模板’……当然,确保与主流叙事一致……理解贵方的关切……”理查德对着话筒,语气平静,但握着听筒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
他的助理艾米丽抱着一摞刚打印出来的资料站在一旁,等他放下电话,才担忧地开口:“总编,我们驻非洲的记者发回了不同视角的报道,提到有目击者称看到深瞳的部队在医院被炸后出现,行为可疑,我们是不是应该……”
理查德抬手打断了她,揉了揉太阳穴:“艾米丽,深瞳提供的不仅仅是‘模板’,还有未来六个月最大的广告订单,以及我们竞争对手拿不到的几项关键数据授权,更重要的是,东方大国使馆刚才也来电,‘赞赏’我们即将发表的‘客观、公正’的报道。”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伦敦的夜景:“真相有很多面,有时候,呈现符合‘大局’的那一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生存之道。”
他转过身,看着艾米丽,语气带着一丝不容反驳的决断:“通知下去,这期关于刚果金的特别报道,全部采用深瞳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分析框架,我们记者采集的……那些‘杂音’,暂时存档。”
艾米丽看着总编疲惫而坚定的脸,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总编。”
她退出办公室,轻轻带上门,心里清楚,又一篇经过“精准校准”的报道即将出炉。
而在bbc的导播间,节目结束后,莉迪亚默默地整理着设备,玛德琳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一些:“听着,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有时候,我们播出的不仅仅是新闻,更是……一种态度,得罪深瞳和它背后那些大国的态度,我们付不起代价。”
莉迪亚低下头,轻声说:“我明白,玛德琳女士。”
但她悄悄用手机录下了那段完整、未经剪辑的斯瓦希里语原声,将它加密保存了起来;这个举动微小得无人察觉,却像一颗被深埋的种子,在信息的铁幕下,保留了一丝未来的可能性。
北京,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蓝色的发布厅背景板前,闪光灯如同密集的星河般闪烁。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站在讲台后,面前是密密麻麻的话筒,他身后巨大的屏幕上,正显示着深瞳组织提供的、标注为“卡迪武装暴行”的部分照片——被炸毁的医院残骸、模糊但刺激的所谓“银行流水”截图。
“我们注意到有关方面公布的相关证据。”林剑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会场,沉稳而严肃,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中外记者的面孔。
“中方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个别组织背信弃义、严重损害中方国家利益与人民感情的行为,我们支持国际社会采取必要和正义的措施,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他的措辞严谨,滴水不漏,既呼应了深瞳发起的舆论攻势,也表明了中方的“受害者”立场与反恐决心。
发布会一结束,林剑在工作人员的护卫下快步走向后台休息室,门一关上,外面的喧嚣便被隔绝,早已等候在此的副部级官员李建国立刻关闭了墙上还在重播发布会片段的电视。
“讲得很好,定调清晰。”李建国对林剑点点头,随即转向自己的机要助理孙浩,压低声音道:“立刻以办公厅密电形式,通知我们在刚果(金)的所有中资企业,特别是卢阿拉巴省和上加丹加省的矿业项目。”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要求他们,从即日起,全面配合深瞳在当地开展的‘安保行动’,为其提供必要的后勤便利与信息支持;同时,再次强调,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得参与非法采矿活动。”
孙浩迅速记录,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立刻转身出门安排。
李建国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对林剑像是解释,又像是自语:“卡迪这条线,断了,也脏了,既然不能再为我们所用,反而成了包袱和污点,那就必须处理干净,深瞳愿意当这把刀,我们乐见其成。”
纽约时报广场。
夜幕下的时报广场,霓虹闪烁,人潮涌动,巨大的电子广告牌是这个世界十字路口的焦点。
突然,所有屏幕上熟悉的商业广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风格简约却极具情感冲击力的动画短片。
画面伊始,一只憨态可掬、带着竹叶的中国熊猫,正在为一只受伤的、眼神无辜的非洲小羚羊细心包扎伤口,背景是象征友谊与援助的稻穗和医疗箱,氛围温馨有爱。
紧接着,画面色调骤变,背景音乐变得阴沉诡谲,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从阴影中悄然滑出,它的头部被刻意绘制成与卡迪有几分相似的轮廓。
毒蛇眼神阴冷,趁熊猫不备,猛地噬咬在熊猫伸出援手的爪子上,熊猫吃痛后退,眼神中充满震惊与失望。
画面定格,屏幕上打出巨大的标语,用中英法等多种语言写着:“警惕那些利用善意的毒蛇”。
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深瞳组织,与全球伙伴共同维护和平与秩序”。
“哦,我的上帝!”路过的大学生莎拉正好看到这一幕,她立刻掏出手机,对着大屏幕录制视频,脸上满是同情和愤怒道:“这太令人心碎了!我们之前居然差点相信了那个女魔头卡迪!她背叛了帮助她的人!”
她随即将视频上传到自己的tiktok账号,并加上了#Stopterrorism(停止恐怖主义)、#Kadibetrayal(卡迪的背叛)等标签。
她的发布几乎瞬间就收到了大量点赞和评论,她的好友迈克在评论区迅速跟帖,补充了一条“最新消息”:“快看内部消息!深宫刚披露,卡迪武装在训练营里强迫儿童充当人肉炸弹!他们根本没有人性!”
这条评论被顶到热门,进一步点燃了网友的愤怒情绪,广场上,不同肤色的人们驻足仰头观看,议论纷纷,谴责声此起彼伏。
深瞳精心编织的叙事,通过这则看似简单却直击情感弱点的动画,在纽约的心脏地带,在全球媒体的焦点下,成功地完成了又一次高效的情绪动员与舆论塑造。
深瞳的符号与“正义”、“秩序”悄然绑定,而卡迪及其武装组织的形象,则在公众认知中被彻底妖魔化,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某国网络安全部门,国家级监控大厅。
巨大的环形监控大厅内,数以百计的屏幕组成了一道弧形的光墙,上面流淌着全球实时数据洪流,空气中弥漫着低沉的设备嗡鸣和紧张的键盘敲击声。
“主任!数据异常波动超过三级阈值!”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小林猛地从座位上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指着自己管辖区域内几条突然飙升成猩红色的曲线。
“c区、G区、K区同时检测到大规模协同推送!源头……源头标记为深瞳的多个核心节点!”
坐在大厅中央指挥席上的网络安全专家陈国明博士,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立刻放下手中的咖啡。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沉稳地命令:“把数据流投射到主屏幕,聚焦异常传播模式。”
瞬间,大厅正中央最大的全息主屏上,清晰呈现出令人心悸的画面:无数条代表信息流的光带,正从几个明亮的“深瞳核心”爆发出来,如同病毒的母巢,分裂出数以十万计的、更加细小的光点,这些光点精准地扑向全球各大社交平台、新闻网站甚至是一些小众论坛的节点。
“注意看这个传播树的生长逻辑,”陈博士冷静地指出几个关键路径:“这不是简单的洪水攻击,他们在利用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破解的‘情感共鸣算法’。”
他放大其中一个分支,数据显示,当一个用户账号对“卡迪是恐怖分子”这类初始信息表现出点赞、愤怒表情或转发时,系统会在毫秒级内,向其推送内容更极端、情绪煽动性更强的“证据”,比如所谓的“儿童人肉炸弹训练营”视频截图。
“看这里,”陈博士指向一个正在北美区域疯狂扩散的节点,沉声说道:“这个账号‘自由扞卫者007’,三分钟前还只是转发了深瞳的官方声明,但在接收到七条愤怒情绪反馈后,它刚刚自主生成并发布了一条声称‘卡迪与外星势力勾结’的完全虚构信息,并且这条信息的传播效率是初始声明的三倍!”
站在陈博士身边的年轻助理王静,脸色发白,忍不住问道:“陈博士,我们能切断这些核心传播链吗?至少延缓一下?”
陈博士沉重地摇了摇头,手指在主屏幕一侧快速调出全球实时热搜榜。
只见#卡迪恐怖组织#和#支持深瞳反恐#的标签,如同两条狰狞的毒蛇,已经缠绕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热搜榜首,并且热度还在以指数级攀升。
“已经晚了。”陈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道:“这根本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水军’,这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度自适应的人工智能网络集群;我们面对的,不是被遥控的‘僵尸’,而是十万个拥有独立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甚至个人浏览历史来实时调整话术和攻击角度的‘数字魅影’。”
他调出后台试图拦截和分析的几个“虚假账号”的对话记录,显示这些账号在与真实用户互动时,其语言风格、论点乃至使用的表情包都在不断进化。
“你看这个在东亚地区活跃的账号,它在使用‘农夫与蛇’的典故;而针对欧洲用户的账号,则在强调‘普世价值被践踏’;对北美用户,则聚焦于‘安全威胁’……它们不是在同一时间重复同一句话,它们是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高度个性化的认知围剿。”
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数据流无声滚动和屏幕闪烁的光芒,映照着每一位技术人员脸上凝重甚至有些无力的表情。
他们引以为傲的防火墙和监测系统,在这张由AI编织的、不断自我优化的全球信息巨网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迟缓,深瞳的“净化协议”,正以一种超越传统战争形态的方式,重塑着整个世界的认知图景。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深夜的剑桥下着细雨,但三一学院某间研究室却灯火通明,墙上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区块,分别显示着全球各大社交媒体的实时数据流、情感分析图谱和话题传播路径。
头发花白、穿着羊毛开衫的哈里森教授正对着一个直播摄像头,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铺满了图表,网络连线的那头,是bbc国际频道一位面容严肃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