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译对战局的走向早有预料。渡江一开始的混乱景象,更印证了他最坏的设想。他当即向龙文章发出急电,命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夺回并死守岳麓山。那个炮兵阵地此刻关乎整个战局生死。
他同时严令所属部队全力急行军,只分出两个加强团,继续执行对日寇补给线的袭扰任务。
林译深知,对补给线的打击一刻也不能停歇,必须让鬼子始终补给不足,士气难以维系。
而眼前这场危机的关键,就在于那座几乎被拱手相送的岳麓山。这绝非普通的阵地丢失,而是等同于向敌人献上了一份足以致命的“大礼”。
与此同时,他亦发报致电廖军长,言辞恳切地请求其部队务必稳住心神,继续顶住日寇师团的正面压力。只要这条防线不溃,日寇就始终如鲠在喉,不敢全力冒进。
他在电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横山勇的战术,全然建立在吾等军队各部惯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旧习之上。若能守住一线,其漫长补给线又从何谈起?更何况,日寇主力已被成功截断,其先锋部队攻势虽猛,却已是强弩之末。”
林译之所以如此笃定让鬼子南下,是因为挡在他们正面的,是方将军的第十军!鬼子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怕还缺一副好牙口!
决定战局走向的电文有两封,其中之一,便赫然摆在了战区司令“薛老虎”的案头。这封电文措辞精准,逻辑严密,将其对战场态势做出自己的判断。
龄公阁下:晚辈林译谨呈管见。长沙失守后,前线防线仍存完整战力,各部坚守即可迟滞日寇南下步伐。职部已火速驰援,拟与守军协同夹击,力争重创敌军、迫敌撤退。为保战局稳定,恳请司令严令防线各部,务必坚守阵地、不得擅自后撤,严禁任何有损友军之行为,共固衡阳防线,待王司令主力赶到,合力歼敌。
另一封发往山城,条分缕析,言辞恳切:委座暨军委会钧鉴:长沙虽暂陷敌手,然我军防线未崩、士气犹在。今各部若能凭险坚守,必可有效迟滞日寇主力南下锋芒;晚辈所部正星夜驰援,届时可与前线守军形成夹击之势,予敌以重创,迫使其知难而退。当前关键,唯在各部死守衡阳要地,待王司令主力抵达,便是我军全线反击、聚歼日寇之时。
收到电报后,虽未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却如一针强心剂,稳住了各部队的军心。廖军长原本眼见长沙危在旦夕,痛心疾首,几欲分兵回夺。但读过电文,他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那位缅北战友,此刻反倒看得更为清醒。
是自己被乡情所困,险些意气用事。仔细推敲,守住现有防线确比夺回一城一地更为紧要。只要他的部队如钉子般扎在原地,日寇便无法倾力南下。
而阵线若能稳固,日寇的出击注定沦为孤注一掷的徒劳。更何况,岳麓山上的重炮群转移不易,只要他的部队尚在,便永远是鬼子背脊上的一根尖刺。
薛司令此刻也完全明白了林译的深意。他“薛老虎”是何许人?是守了湘省五年的宿将。你可以批评他某次指挥不够机变,却绝不能说他不懂打仗。其生平几次败绩,对手无不是高手。能在湘省抗拒日寇五年,岂是平庸之辈可以做到的?
他当即展露名将本色,迅速调整部署:急令79军展开层层阻击,迟滞第40师团锋芒;严饬第十军固守衡阳,寸土不让;同时调派美械装备的炮七团火速驰援。
山城作战厅接到电文后,亦连夜进行兵棋推演。众参谋长官均认为此策可行,但指出胜机系于三点:必须夺回岳麓山,必须守住衡阳,王司令兵团必须及时赶到,三者缺一不可!
何参谋长与辞公手持这份已达成共识的作战分析,叩开了那间办公室的大门。在二人对着地图详尽阐释时,他凝神细听,久久不语。
漫长的沉默后,他终于颔首,随即展现出雷霆手段。对丢失阵地的指挥官即刻问责:“作战不力、指挥无方、遗弃部队、只身逃遁。此等军中毒瘤,务必从严惩处!军令部立即逮捕张军长。身为军事主将,指挥失当,贪生怕死,判处死刑。赵参谋未负指挥之责,不予追究。”
命令随之传出:“日寇各部南下之际,很可能协同侧翼实施钳形攻势。各部务须坚守防线,并伺机夺回长沙。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绝不可失,必须确保铁道命脉畅通。电令王司令兵团加快行军速度,依战况发展灵活策应各方向作战。”
至此,整个战局最沉重的担子,压在了龙文章肩上。他不仅要顶住鬼子第17旅团的猛攻,更需伺机夺回关乎全局的岳麓山阵地。
所幸,他所面对的第17旅团早已今非昔比。该旅团原下辖五个步兵大队,却在去年的鄂西会战中惨遭第七十四军重创,五名大队长战死其三,部队伤亡逾半。虽经补充,兵力与士气终究不复当年之锐。
龙文章将留守重任交给湘军团长。林译擅守,他仔细查验过林译的布防,深受其启发。龙文章的学习能力极强,他立刻因地制宜,命令部队构筑起四道防御线:
第一道,以地雷阵与密集铁丝网构成死亡地带,配合第二道防御线,迟滞并消耗敌军。
第二道,遍布可灵活转移的轻机枪阵地,在运动中持续杀伤鬼子进攻部队,使其难以突破并造成伤亡;
第三道,以砖混结构的坚固碉堡群为依托,用重机枪火力配合第二道防线织成加强火力网;
第四道,由炮兵坐镇后方,诸元早已标定完毕,并能随时撤入防护地堡,及时提供关键的支援火力。
他甚至对堑壕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将其挖掘成三米宽、两米深的反斜面壕沟。士兵们脚下垫着弹药箱作战,撤退时带走实弹箱,砸毁空箱。
如此一来,即便阵地一时被鬼子占领,他们也难以利用工事,更无法快速通过,反而为我军士兵提供了绝佳反击空间。
部署妥当后,龙文章亲率主力,秘密潜行,直扑岳麓山。他清楚,山上驻守着日寇整整一个联队,即便有所损耗,若强行攻坚,胜负难料。
唯有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袭,方能迅速克敌,夺回这个至关重要的阵地,配合即将赶来的林译各部夺回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