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巧巧看着吴翠云所有心思都写在脸上的样子,反而觉得比那些弯弯绕绕的强。
她爽快地对吴翠云说:“妹妹,你也别跟我客气。工钱照算,另外,你看看这布,能不能做点时兴的样式?就是镇上那些小姐们穿的,袖子、腰身稍微收一点,显得精神些的那种?料子如果有剩余,都归你,工钱我也再加点,怎么样?”
吴翠云眼睛一下子亮了!
她最爱琢磨的就是时新花样,奈何家里以前条件有限,只能做最普通的款式。
现在,不仅能做新样式,还能得工钱和多余的料子!
“真的?四嫂!你放心!我肯定给你们做得漂漂亮亮的!镇上方员外家小姐上月做的新衣样式我偷偷瞧过,心里有数!”
吴翠云话也多了起来,脸上放出光来。
黎巧巧也笑了:“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
这天。
吴藏海从乐川学堂休沐回家,刚放下书箱,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他娘韦氏一把拉进了里屋。
韦氏反手关上门,脸上那点强装出来的笑瞬间垮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不忿。
她扯着儿子的袖子,开始倒苦水:“海儿啊,你可是回来了!你再不回来,娘在这家里都快没立足之地了!”
吴藏海微微蹙眉:“娘,您慢慢说,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还不是你奶偏心眼偏到胳肢窝去了!”
韦氏像是找到了宣泄口,话匣子一下子打开,“前儿个扯的那批细布,统共就那么几尺,你奶眼睛都没眨,就说给四房铁牛做身新衣裳,说是他跑外头见人需要体面!咱们大房呢?你不是读书人?出门不要体面的?就给了点粗布打发了!”
她越说越气,胸口起伏着:“还有那豆芽豆腐的生意!如今家里就指着这个进项,你四叔四婶,还有那个黎巧巧,整日里在豆腐坊忙活,你奶的眼睛就跟长在他们身上似的!
前几日说要添置家什,你奶二话不说就掏钱。可轮到咱们大房,我想着给你多买些纸笔,你奶就推三阻四,说家里紧巴!我看她就是瞧不上咱们大房,觉得你读书是白费银钱,比不上她小儿子能挣那几个铜板!”
韦氏说着,眼圈都红了,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海儿啊,娘可就全指望你了!你可得争气,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回来,让娘也扬眉吐气,再不用在这家里受这窝囊气!到时候,看谁还敢小瞧咱们大房!”
吴藏海安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等母亲说完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娘,您稍安勿躁。祖母管家,有她的考量。四叔一家如今确实为家中的生计出了很多力,祖母多看顾些,也很正常。咱们身为长房,更应该体谅祖母,至于儿子读书的事,您放心,儿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番大道理说得滴水不漏,让韦氏一时噎住了,只觉得儿子到底是读书人,见识就是不一样。
心里的火气莫名消散了一些。
就在这时,吴藏海从怀里摸索了一下,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银锭子,看大小,足有十两!
韦氏的眼睛瞬间瞪圆了,呼吸都急促起来,一把抓住儿子的手,声音发颤:“海、海儿!这……这是哪来的?”
吴藏海将银子放在母亲手中,语气平淡:“娘,不必惊慌。这是儿子在学堂时,替一位喜好字画的贵人抄录了几幅古画,贵人十分赏识,给儿子的润笔费。儿子想着家里过得不容易,便带了回来。”
他顿了顿,看着母亲紧紧攥着银锭子的手,故意问道:“这银子,娘看,是交给祖母补贴家用,还是……您先收着?”
“交什么交!”韦氏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立刻把银子死死捂在怀里。
警惕地四下张望,仿佛怕有人抢了去,“不能交!这可是我儿凭自个的本事,用笔墨挣来的钱!跟那些磨豆腐发豆芽的能一样吗?”
她儿子才多大?就能挣来十两雪花银!还是靠的读书人的本事!
这比四房累死累活磨多少豆腐都强!
韦氏这么想着,小心翼翼地将银子藏进炕底下的一个小布包里,腰杆子都挺直了。
……
与此同时,吴家后院临时搭起的豆腐坊里,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黎巧巧挽着袖子,额头沁着汗珠,正盯着锅里翻滚的豆浆。
豆芽的订单稳定了,豆腐的名声也渐渐传开,如今每天要做的量比刚开始多了近一倍。
光靠她一个人,加上偶尔搭把手的婆婆和小姑,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
她看了一眼在旁边有些手足无措的三嫂柳氏。
柳氏性子软,话不多,但手脚还算麻利,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
“三嫂,”黎巧巧招呼她过来,“你来帮我点这锅豆浆,记得我刚才跟你说的,卤水要慢,要匀,眼睛盯着豆浆的变化。”
柳氏有些紧张,但还是点点头,接过卤水碗,小心翼翼地操作起来。
婆婆张金花也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问上几句:“巧巧,这火候是不是还得再大点?”“这豆渣滤得是不是还不够细?”
让黎巧巧有些意外的是,张金花虽然不识字,但在做豆腐这事上,学习的速度却很快,一点就透,甚至还能提出些很不错的建议。
“娘说得对,这火候是得再催一催。”黎巧巧从善如流,心里对这位婆婆又高看了一眼。
然而,豆腐坊占着灶台,一做就是大半天。
到了傍晚,该做全家人的晚饭了,厨房却还被豆腐坊的家伙事占着。
锅灶不够用,柴火也扯不清,两边的人挤在狭小的厨房里,转个身都难。
黎巧巧看着这幕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
这样不行,太耽误事了,而且也不卫生。
豆腥气和饭菜味混在一起,谁闻着都不舒服。
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她一边帮着把最后一点豆腐脑压成型,一边在心里盘算。
卖豆腐的生意,眼看着是有奔头。但要想做大,光靠占用厨房肯定不行。
必须得有个专门的地方,独立的锅灶,固定的人手,形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坊才行。
只有把实现生产专门化,才能提高效率。
黎巧巧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神却越来越亮。
建一个豆腐作坊,这件事,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