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种子机器人,谢云逸是随身携带的。
所以他要控制楼兰号来华新这边取件,然后再通过楼兰号把永昼峰探索机器人和5个种子机器人都带到月球去。
通过楼兰号的控制头盔,谢云逸可以清晰感觉到,楼兰号停放的机库里,5台八哥机器人正在活动着自己的几条机械臂。
它们正在为接下来的“装机”任务做着最后的准备。
就在刚刚,佳宇把八哥V3版本的设计图传给了他。
他通过楼兰号AR头盔的中继,与位于晨光中的智能工厂进行了意识链接,确认了设计图的导入。
鲲给出的所有划时代的产物,除了第一次使用时流程比较繁琐…
或者换句话说,产品功能非常多的产物在第一次使用时比较繁琐以外,整个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它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流程。
智能工厂中。
谢云逸首先停掉了智能工厂中涡喷发动机配件和x9芯片的生产,只剩下了一个线程在生产方舟手机。
现目前方舟手机可不能停!
因为这涉及到接下来星空世界论坛配套的实物载体。
星空的主服务器流量承接压力在佳宇最近的均衡策略中,已经被分了很大一部分到E4矩阵中了。
所以中渝12楼那边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另外就是谢云逸准备做一次特别的测试,他尝试用方舟手机,作为分布式计算算法下的主要承载体。
这个计划重要但不紧急。
矩阵试验星1到4号的发射马上也开始了。
所以谢云逸的整体压力都朝月球任务这端倾斜了。
要平衡压力目前就只有等月球基地落实了。
因为它的任务类型和属性是:紧急且重要。
智能工厂的制造,是需要时间等待的!
只是它的时间概念与人类的时间概念完全不一样。
它是以阿秒或者飞秒为基础单位的制造时间戳。
在它的整体时间模型里,谢云逸清晰感觉到了,它描述了1单位时间内,熵减值与有序组织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谢云逸从拿到楼兰号头盔,拿到智能工厂后第一次特有的奇特感觉。
完全没想到,通过楼兰号的AR头盔中继后的意识链接信号对于智能工厂的控制和感受,可以直接反馈到自己的神经元上!!!
鲲这家伙给的说明书上,也没有具体介绍楼兰号的AR头盔戴上后可以中继信号,也没有介绍戴上后可以获得这么强烈的神经元反馈啊?!!
这到底怎么回事?
谢云逸很好奇,以鲲那家伙的变化多端性格来看,它尽管狡猾了点,但不至于有这种特色点还藏着掖着不显摆!
毕竟在谢云逸的阳谋中,人类的“好习惯”慢慢都“传授”给它了。
他回忆着。
很快20分钟刚过了几秒钟,智能工厂已经把30套V3版本的机器人平台生产好了。
这仅仅生产的是可热插拔的平台!
接下来要生产的就是必要的配件和模块。
配件的生产,这涉及的类型比较多:
光轮子,一套就12只。
而谢云逸准备把四台机器人投放到月球上去!
这里就是48只轮子。
每一只轮子都是由直径在60毫米的钛合金轮毂组成。
每一套都有两条外覆可拆卸履。
轮子的驱动部分,每个轮毂内置两个超过350瓦的无刷直流电机。
月壤的相关测试则由集成在轮内的三轴振动加速度计+轮刺扭矩传感器,用于实时测试月壤承载力,密度和内摩擦角。
每个轮子的转向由独立的270度转向电机+谐波减速器控制。
....
光是轮子模块的配件+必要的传感器和科研配件,就超过了75种。
这还仅仅只是轮子这单个模块,别的都还没统计,机械臂,科学科研载荷,导航与通讯系统,扩展和冗余,保温和散热等等的设备模块,如果加一起,一整套的模块就超过了30个!
这真的很夸张。
更夸张的是,微型质谱—气相色谱联用仪这类科学载荷,谢云逸如果不看佳宇的流程日志,就算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佳宇是从哪儿搞来的全套设计图纸。
它通过星空一个叫IiSK的制造商,从他那儿买的!
就佳宇调查到的信息来看,这个叫达维德的竟然和NASA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然后从他的个人背景又扩散到了朋友关系,从1到2,从2到无穷无尽的信息都被佳宇给整理成了信息文档!
星空的这种业态,已经朝着谢云逸不曾想象过的方向一骑绝尘了!
如果这还是以往的和平年代,他一定会插手扭转星空的发展轨迹。
但,可惜时代变化太快的。
智能工厂需要生产的科学载荷很多。
唯独这个微型质谱—气相色谱联用仪让谢云逸注意到了。
因为它太不寻常了!
就他所知道的,所有的科学载荷里面,就这玩意最复杂,它需要满足4级极端工况同时在线,真空,超低温,超高温,70倍以上的大气压!
这反应到智能工厂中,它单单制造这台科学载荷,就耗费了18秒!
这也是在他看来,不寻常的地方!
其他的零配件或整个模块,时间耗费得最多的也就是4秒左右,而它在智能工厂中耗费了18秒才生产出来!
足足是别的模块的4倍有余。
也不知道用智能工厂生产出来的这个微型质谱—气相色谱联用仪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原版的作用一般是检测永久阴影区的挥发物,比如水,二氧化碳,甲烷,氨等等等等。
莫非智能工厂生产出来的同一种产品功能会增加?
甩开脑海中的一丝丝念头,谢云逸开始关注楼兰号的整体情况起来。
先是对楼兰号做一次视检。
它的外表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远远看是黑色,近看有偏点深蓝色,再切换个角度看,又是黑色的。
内部的座舱,仪表板上显示的燃料余量,42.76%
未来几次行程的燃料量都够了!
等到4台基于八哥V3平台组装而成的永昼峰探索机器人成形,在它们开始陆续被装入楼兰号的小货舱中后。
接下来就是等待它从地底深处的基地中转移到地面上。
检查完所有的参数,谢云逸轻轻一给油,一拉杆,楼兰号就开始悬浮了起来。
这次他没有暴力操作,而是尽可能地选择在云层之上翱翔!
目标直指华新航天。
25分钟后,楼兰号就来到了华新航天大楼的正上方大概200米左右的位置。
今晚的天气很好,月光在整个山城中撒下的微微光芒,使得谢云逸寻找起自己所在位置来格外轻松。
他几乎一眼就找到自己所在的小办公室!
它只有一扇小窗户。
不过也足够他把东西递出去了。
他戴着头盔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他愣愣地站在原地。
他发现明明整个现实视野中空空如也,但戴着AR头盔的他,却能通过高空缓缓下降的视角看着站在窗前的自己!
很惊奇的体验!
他能清晰感受到楼兰号飞行过程气流打在身上的感觉,而他本身却一直站在原地。
画面中,他伸出手,楼兰号的小货仓刚好抵达他手触摸到的地方!
小货舱直接在半空中打开。
谢云逸此刻感觉比刚刚的视觉冲击感更强烈了!
因为他手确实能触摸到一个打开的舱门,只是他没法看见!!
而他伸出去的手,在靠近楼兰号蒙皮的平面上就消失了!!!
看上去就跟他的手掌断了半截似的。
这样的视觉+触觉双重冲击,让他莫名的肾上腺素飙升。
没一两秒钟。
也许是突然恢复了信号,永昼峰探索机器人主动向外探出了机械臂。
看到机械臂的一瞬间,谢云逸瞬间回过了神。
他把手上的五颗不起眼的小金属直接放到了机械臂上的试管中。
“远程激活程序已启用!”
这是谢云逸收到的来自楼兰号的提示。
这AR头盔还能这么用?!!
他刚刚就这样随便想了想,能不能远程激活。
没想到就设置成功了!
纯属于意外之喜了,他从头到尾都以为这套智能工厂只能通过鲲给的说明书中的定时激活呢。
谢云逸坐回到了沙发上。
速度提升的很快。
15分钟刚过几秒钟,他的视野中已经全部被月球的灰色填满了。
月球站,到了!
距离月表5公里,距离永昼峰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