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的水波泛着粼粼微光,载着曹复的马车沿着河岸前行。车轮碾过泥泞的官道,溅起细碎的泥点,粘在车帘上,带着湿润的土腥气。
曹复掀开车帘,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新抽穗的麦禾绿油油一片,风一吹,掀起层层麦浪,几名农夫正在田间除草,锄头起落间,透着几分安宁。
“安国君,再有半个时辰,就能到邹城了。”陈亮勒住马缰,与马车并行,脸上带着风尘,左腿的旧伤在颠簸中隐隐作痛,下意识地按了按大腿。
曹复点头,指尖摩挲着袖中的龙纹玉佩。从曲阜出发,一路疾行,他脑子里始终盘算着领地的规划,丝毫不敢懈怠。
“石砚,邹城的防务,你安排妥当了?”曹复问道,目光落在随行的石砚身上。
石砚拱手道:“回安国君,已按您的吩咐,在城门和要道加派了守军,新兵也在城外空地操练,一切安好。”
曹复“嗯”了一声,心里嘀咕:领地一下子扩大到十二座城,兵力、民政、生产,哪一样都不能出岔子,真是千头万绪,比现代做项目管理还累。
马车驶入邹城城门,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脸上带着敬畏和好奇。他们大多是新归附的百姓,之前饱受战乱之苦,如今见鲁国的安国君归来,眼神里满是期盼。
曹复抬手,示意车夫放慢速度。他看着百姓们补丁摞补丁的衣衫,看着孩子们瘦黄的脸蛋,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安国君府就设在原邾君府,朱红的大门敞开着,门前站着几位身着官服的下属,正是从安城赶来的司徒曹云、司空萧山、田正曹远、司寇孔玉,还有公输墨。
曹云身材中等,穿着青色官袍,腰间挂着一方象牙印,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见曹复下车,立刻上前躬身行礼:“属下曹云,恭迎安国君归来!”
萧山紧随其后,他穿着短打,袖口卷起,露出结实的胳膊,手上还沾着些许木屑——赶路途中,他还在琢磨农具改良,“安国君,属下已等候多时,十二座城的舆图,属下已绘制完毕。”
曹远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是常年在田间劳作的缘故,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新收的麦种,“安国君,这是今年的新麦种,产量比往年高不少,属下带来给您看看。”
孔玉穿着儒家的儒衫,面容清瘦,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眼神温润,“安国君,尼山学宫的事宜,属下已整理妥当,就等您定夺。”
公输墨则穿着墨家的短褐,身上带着淡淡的墨香和铁屑味,腰间挂着一把自制的鲁班尺,脸上带着几分不善言辞的憨厚,“安国君,新的兵器图纸,属下画好了。”
曹复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忠心耿耿,各有所长,是他治理领地的左膀右臂。
“诸位辛苦,一路奔波,快进府说话。”曹复侧身让开,引着众人走进府内。
府内的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原邾君的宫殿被改成了议事厅,厅内摆放着十几张案几,中央的案上摊着一张巨大的舆图,标注着十二座城池的位置,密密麻麻的符号,是各地的人口、田亩、兵力情况。
众人落座,侍女端上茶水,温热的水汽氤氲开来,驱散了些许疲惫。
曹复坐在主位,指尖点在舆图上:“如今我们占据十二座城池,疆域扩大了数倍,但治理的难度也成倍增加。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重新任命官员,明确职责,让各城尽快步入正轨。”
话音刚落,厅内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曹复身上,带着期待和些许紧张。
“首先,家相一职,我意由萧山担任。”曹复看向萧山,“萧山精通工程、民政,做事踏实,由你统筹十二座城的民生、建设事宜,我放心。”
萧山闻言,立刻起身躬身:“属下多谢安国君信任,定不辱使命!”
“军师一职,由陈亮担任。”曹复转向陈亮,“陈亮足智多谋,熟悉各国形势,还要劳烦你统筹军政、外交,尤其是与魏、齐两国的联络,不能有丝毫差错。”
陈亮拱手应道:“属下遵命!”
“司马一职,石砚当之无愧。”曹复的目光落在石砚身上,“石砚作战勇猛,治军严明,负责十二座城的防务、征兵、训练,新兵的新法训练,还要多费心。”
石砚站起身,声音洪亮:“属下一定将军队训练成精锐,保卫领地安危!”
“司徒曹云,负责民政、户籍、赋税,安抚新归附的百姓,落实减免赋税的法令。”
“田正曹远,负责农业、水利、粮食储备,推广新的耕作技术,确保粮食丰收。”
“司寇孔玉,负责司法、治安、教化,打击盗贼,维护地方秩序,同时推进儒家教化。”
“司空公输墨,负责兵器制造、工艺改良、工程建设,尤其是玄铁兵器和防御器械的研发,不能停。”
曹复一一任命,众人纷纷起身领命,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这些职位,都是根据他们的专长安排的,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就在这时,曹云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安国君,还有少府一职尚未任命。少府负责府库、宫廷用度,以及各项杂务,需得细心、忠诚之人担任,不知安国君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曹复点头:“少府一职至关重要,我心中暂无定论,不如诸位举荐,共同商议。”
“我举荐原安城的府吏李明!”孔玉率先开口,“李明为人正直,做事细心,之前负责安城的府库,账目清晰,从未出过差错,是合适的人选。”
“我不同意!”萧山立刻反驳,“李明虽然细心,但过于谨慎,缺乏变通。如今领地扩大,少府要处理的事务繁杂,需要有魄力、会统筹的人,我举荐原邾国的大夫公孙衍!”
“公孙衍是原邾国的人,归附时间不长,忠诚度堪忧,怎能担任少府?”孔玉皱起眉头,语气带着不满。
“公孙衍虽归附不久,但能力出众,之前协助我修缮城墙,调度有方,是个难得的人才。”萧山寸步不让,手里的木工尺在案上轻轻敲击。
两人争执起来,厅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曹复没有说话,只是端着茶杯,慢慢喝着,观察着众人的神色。
陈亮咳嗽一声,开口道:“孔大人和萧大人所言都有道理。李明忠诚细心,适合管理府库账目;公孙衍能力出众,适合统筹杂务。不如让李明担任少府,公孙衍担任少府丞,辅助李明,两人各司其职,如何?”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这个提议既照顾了忠诚度,又兼顾了能力,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曹复放下茶杯,指尖敲了敲案几:“就按陈军师说的办。少府李明,少府丞公孙衍,望你们同心协力,管好府库和各项杂务,不得有丝毫懈怠。”
“诺!”众人齐声应道,之前的争执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