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营业当天的清晨,朱雀街还浸在薄雾里,苏软桃就带着春杏、李三来到铺面,开始准备开业物料。桌上堆着一沓沓空白菜单、一捆捆干净纸巾,还有刚从集市买来的新鲜兰草 —— 萧璟渊说兰草清雅,放在铺面里能添点江南的气息。
“姑娘,菜单我来写吧,您去准备食材。” 春杏拿起毛笔,笑着说,“我跟您学了这么久,字也练得差不多了,肯定能写好。”
苏软桃点点头,把母亲的食谱递给她:“菜单上就写当归羊肉汤、春笋虾饺、莲子百合羹、桂花酥这几样,都是咱们试吃时反响好的,价格也标清楚,别写错了。”
春杏接过食谱,认真地写起菜单。她的字虽然不如苏软桃娟秀,却也工整好看,还在菜单旁边画了小小的桃花,像苏软桃教她的那样。
苏软桃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食材:把春笋切成碎末,用开水焯去涩味;把河虾去壳,剁成虾泥;把当归、莲子、百合分门别类地放好,确保等会儿做药膳时能快速拿到。李三则在铺面里摆餐具,每一张桌子上都放一个干净的粗瓷碗、一双竹筷,还有一个小小的醋碟 —— 他听苏软桃说江南人吃虾饺喜欢蘸醋,特意去买了最好的陈醋。
“姑娘,纸巾不够了!” 春杏突然喊道,她刚叠好的纸巾只够摆四张桌子,可铺面里有六张桌子,还差不少。
苏软桃愣了一下,她昨天明明买了足够的纸巾,怎么会不够?她赶紧走出厨房,看到春杏手里拿着空空的纸巾袋,心里有点慌 —— 现在去集市买肯定来不及,试营业马上就要开始了。
“姑娘,别慌!我去买!” 李三放下手里的餐具,拿起钱袋就往外跑,“我知道街角有个杂货铺,开门早,我快去快回!”
看着李三跑出去的背影,苏软桃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在江南时,镇上的街坊也总是这样互相帮忙,没想到在京城,她也能遇到这么好的邻居。
不一会儿,李三就扛着一袋纸巾跑回来了,满头大汗:“姑娘,纸巾买回来了,快叠吧,别耽误了试营业。”
苏软桃赶紧接过纸巾,和春杏一起叠。三人分工合作,很快就把纸巾叠好,摆到每张桌子上。李三还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小碟桂花糖:“姑娘,我听您说江南人吃点心喜欢蘸点糖,我就买了点桂花糖,客人要是觉得桂花酥不够甜,就能蘸点。”
苏软桃看着桌上的桂花糖,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李大哥,想得真周到。”
正说着,萧璟渊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是刚从御膳房取的新鲜草莓,还有一个小小的铜铃铛 —— 他说江南小馆开业时都喜欢挂个铃铛,客人进门时铃铛响,热闹。“软桃,准备得怎么样了?我来帮你挂铃铛。”
“阿渊,你来了,就差挂铃铛了。” 苏软桃笑着说,帮他把铃铛接过,挂在铺面门口的木牌上。铃铛轻轻一晃,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江南春雨落在油纸伞上的声音。
萧璟渊看着铺面里整齐的桌椅、摆好的餐具、还有窗台上的兰草,满意地点点头:“准备得很周全,软桃,你真厉害。”
苏软桃耳尖一红,赶紧转移话题:“我去煮当归羊肉汤,马上就要开门了。”
厨房里的砂锅已经热了,苏软桃把羊肉、当归、姜片放进砂锅里,倒上清水,小火慢炖。萧璟渊走进厨房,帮她添柴:“我来帮你看火,你去看看春杏和李三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苏软桃点点头,走出厨房,看到春杏正在给兰草浇水,李三正在擦拭门口的木牌,心里满是满足 —— 这就是她想要的小馆,有温暖的烟火气,有互相帮忙的伙伴,还有默默守护她的人。
“姑娘,您看!有客人来了!” 春杏突然喊道,指着门口。苏软桃抬头一看,看到两个穿着布衫的妇人站在门口,正好奇地往里面看,显然是被铺面的江南风格吸引了。
“欢迎光临!” 苏软桃赶紧迎上去,笑着说,“我们今天试营业,有当归羊肉汤、春笋虾饺,还有桂花酥,您要不要尝尝?”
妇人点点头,跟着苏软桃走进铺面。李三赶紧迎上去,引她们到靠窗的位置坐下,春杏端上菊花茶:“夫人,您先喝点茶,稍等片刻,汤马上就好。”
苏软桃走进厨房,看到萧璟渊正在帮她搅拌羊肉汤,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她的试营业已经开始了,她的小馆,终于在京城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母亲的药膳方子,也终于在京城开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