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第三天清晨,苏软桃刚把 “桃记小馆” 的木牌擦干净,就看到吴老板的伙计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字条。
“苏姑娘,不好了!” 伙计喘着气,把字条递过来,“我们老板说,江南那边下暴雨,运食材的船在渡口耽搁了,今天的春笋和河虾,怕是送不过来!”
苏软桃展开字条,吴老板的字迹潦草,能看出写的时候很着急:“软桃姑娘,实在抱歉,暴雨冲毁了一段路,食材最少得两天后才能到,我已派人去周边寻货,有消息立刻通知你。”
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 昨天客人点春笋虾饺的特别多,后厨的库存只剩小半筐,要是今天断货,客人肯定会失望,说不定还会影响小馆的名声。苏软桃捏着字条,走到后厨,看着空荡荡的竹筐,眉头紧紧皱着:“春杏,你去看看还有多少春笋?河虾够不够中午用?”
春杏赶紧去翻竹筐,很快就出来了,语气带着焦虑:“姑娘,春笋只剩不到十斤,河虾也只有小半碗,顶多够做两笼虾饺,中午客人多,肯定不够。”
“这可怎么办啊?” 苏软桃坐在小馆的桌边,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布,“要是客人来了点虾饺,我说没有,多影响生意啊。” 她想起母亲以前说的 “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让客人空跑”,心里更急了。
春杏端来一杯热茶,放在她手边:“姑娘,别着急,说不定吴老板能找到其他货源呢?实在不行,咱们就跟客人解释清楚,说江南暴雨,食材延迟,客人肯定能理解的。”
苏软桃点点头,却还是坐立难安。她走到门口,望着朱雀街东头的方向 —— 那里是 “江南食材行” 的位置,平时这个时候,吴老板的伙计早就送食材来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车的轱辘声,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小馆门口,吴老板亲自扛着两个大竹筐走下来,满头大汗:“软桃姑娘,幸不辱命!我在仓库里找到了之前积压的春笋和河虾,虽然不是今天刚到的,但都是好货,还新鲜着,先给你应急!”
苏软桃惊喜地站起来,跑过去掀开竹筐 —— 里面的春笋白白嫩嫩,剥去外壳后,笋肉透着水灵;河虾倒进水盆里,虾壳泛着青红色,还在蹦跳,一点也不像积压的存货。“吴老板,这…… 这真是太好了!多少钱?我现在给你结。”
“不急不急,” 吴老板摆摆手,笑着说,“你刚开业,我也该多帮衬,这食材先记在账上,等下次一起结就行。你快赶紧收拾,别耽误了中午做生意。” 他说着,还帮着把竹筐搬进后厨,又叮嘱了几句 “春笋焯水时加点料酒去涩”,才匆匆离开。
苏软桃看着满筐的食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却也有点疑惑 —— 昨天吴老板还说没货,怎么突然就找到这么多积压的食材?而且这食材新鲜得很,一点也不像积压的。她问春杏:“你觉得吴老板的食材,像是积压的吗?”
春杏摇摇头:“不像,这春笋看着比上次的还新鲜,河虾也活蹦乱跳的,倒像是刚从江南运过来的。不过管它呢,有食材就好,总比断货强。”
苏软桃想想也是,可能是自己想多了,说不定吴老板真的运气好,找到了积压的好货。她赶紧开始收拾食材,把春笋剥好,切成碎末,用开水焯去涩味;河虾去壳,取出虾仁,剁成虾泥,加了点姜末和盐调味,准备中午做虾饺。
她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萧璟渊得知食材延迟的消息后,立刻让秦风去御膳房协调 —— 御膳房有专门从江南空运来的备用食材,本是给太后做药膳用的。萧璟渊特意叮嘱秦风:“把御膳房的春笋和河虾调一半给吴老板,让他以‘仓库积压’的名义送给软桃,别说是我安排的,免得她有负担。”
此刻,萧璟渊正坐在对面的 “清风茶铺” 里,透过窗户看着苏软桃开心地收拾食材,眼底满是温柔。秦风站在他身边,低声说:“王爷,吴老板已经把食材送到了,按您的吩咐,没提您的名字,苏姑娘没起疑心。”
“嗯,做得好。” 萧璟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以后多留意江南的天气,要是再有类似情况,提前跟御膳房打招呼,别让软桃再着急。”
“是,属下明白。” 秦风应下。
中午的时候,小馆又坐满了客人。苏软桃端上刚蒸好的春笋虾饺,客人咬了一口,笑着说:“软桃姑娘,你这虾饺还是这么好吃,春笋鲜,虾也嫩,比昨天的还香!”
苏软桃笑着说:“谢谢您的喜欢,这春笋是江南刚运来的,特意给您留的新鲜货。” 她看着客人吃得开心,心里暖暖的,也忘了之前的疑惑。
萧璟渊下朝后来到小馆,看到后厨的食材充足,苏软桃脸上带着笑意,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点了一碗当归羊肉汤,坐在角落的位置,看着苏软桃忙碌的身影,偶尔帮客人添点茶,日子过得平淡又温馨。
傍晚收摊时,苏软桃跟萧璟渊说起吴老板送食材的事:“阿渊,你说吴老板是不是人特别好?知道我食材不够,特意把仓库的积压货送给我,还不要现钱。”
萧璟渊笑着说:“是啊,吴老板是个热心人,以后你多跟他打交道,食材方面肯定不会出问题。” 他没说破自己的安排,只想让苏软桃安心开店,不用为这些事操心。
苏软桃点点头,开始收拾账本。她不知道,这份看似 “巧合” 的帮助,藏着萧璟渊多少细心和牵挂 —— 他不想让她受一点委屈,不想让她为任何事发愁,只想让她在京城的小馆里,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药膳,过自己喜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