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徒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刚亮,林阿妹、赵小莲和周虎就到了后院的传艺坊。苏软桃已经准备好了食材,灶台上摆着新鲜的羊肉、当归和生姜,今天要教的是基础药膳 “当归羊肉汤”—— 这是母亲最常做的,也是最考验火候和食材搭配的。
“先看我做一遍,记好步骤。” 苏软桃系上围裙,动作熟练地将羊肉切成小块,“羊肉要选后腿肉,肥瘦相间,切的时候要顺着纹理,煮出来才不柴。” 她一边说,一边演示,赵小莲赶紧拿出纸笔,把要点记下来;周虎凑到灶台边,仔细看着切肉的手法;林阿妹则盯着羊肉的纹理,小声念叨 “顺着纹理,肥瘦相间”。
接下来是焯水,苏软桃往锅里加了姜片和料酒:“焯水要冷水下锅,把血沫煮出来,这样汤才不腥。” 水开后,她用勺子撇去浮沫,动作轻柔却利落,“浮沫一定要撇干净,不然会影响汤的口感。”
然后是慢炖,苏软桃把焯好的羊肉放进砂锅,加入当归、姜片和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大火煮沸是为了锁住鲜味,转小火慢炖一个时辰,让当归的药性和羊肉的鲜味融在一起,不能急。”
演示完,苏软桃让三个徒弟轮流试手。赵小莲先上,她刀工好,切肉很整齐,可焯水时忘了冷水下锅,水开后才放羊肉,血沫都粘在肉上,汤变得浑浊。她看着砂锅里的汤,眼圈一下子红了,小声说:“苏姑娘,我没做好……”
苏软桃走过去,没有责怪,反而拿起勺子帮她撇浮沫:“没关系,第一次做难免出错,下次记住冷水下锅就好。你刀工好,这是优势,多练几次,肯定能做好。” 她还把自己刚才煮的汤盛了一碗给她,“尝尝,记住这个味道,下次就有方向了。”
赵小莲接过汤碗,喝了一口,鲜美的味道让她眼眶更红了,用力点头:“我记住了,下次一定做好!”
周虎试手时,力气大的优势显出来了,切肉又快又均匀,可炖的时候火开太大,汤很快就熬干了一半。苏软桃教他:“火要调小,像这样,火苗刚好舔到砂锅底,慢慢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周虎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控制好火候。”
林阿妹最后试手,她熟悉当归的特性,还特意选了三年生的当归,可放的量太多,汤里药味太重。苏软桃耐心解释:“当归虽好,却不能多放,一次放五片就够了,多了会掩盖羊肉的鲜味,药膳讲究的是温和,不是药味越重越好。” 林阿妹赶紧记下来,说:“我以前在家种当归,只知道药性,不知道用量,以后会多注意。”
一直到中午,三个徒弟才勉强做出合格的当归羊肉汤。苏软桃看着他们的成果,笑着说:“进步很快,以后每天早上来练,晚上我再教你们认其他食材。”
萧璟渊下朝后过来,刚好看到苏软桃在教林阿妹分辨春笋,耐心地指出 “春笋要选尖部发紫的,这样的才嫩”。他走过去,递了袋刚买的江南糖糕:“累了一上午,吃点甜的补补。”
苏软桃接过糖糕,分给三个徒弟,笑着对萧璟渊说:“他们都很用心,以后肯定能帮上忙。”
萧璟渊揉了揉她的头发,眼里满是温柔:“你教徒弟的耐心,跟当初教我煮茶时一模一样,有你这样的师傅,他们肯定能学好。”
阳光透过桂树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传艺坊的灶台上,三个徒弟捧着糖糕笑,苏软桃靠在萧璟渊身边,心里满是岁月静好的幸福 —— 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有爱的人在身边,有徒弟传承手艺,有小馆的烟火气,简单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