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苑的订宴正浓时,庭院里的桃花灯笼暖光流转,映得满院桂香都染了甜意。苏软桃刚陪张阿婆坐下,就见户部尚书李大人端着个青瓷碗,在萧璟渊的陪同下走了过来,脸色比宴席开场时缓和了不少,不复往日的紧绷。
“苏姑娘,” 李大人站在桌前,语气带着几分歉意,“之前在朝堂上,是本官以出身论人,失了公允。方才尝了姑娘做的‘同心莲子羹’,清甜不腻,莲子炖得恰到好处,连内子都赞‘这手艺里藏着心思’,可见姑娘不仅有本事,更有心性,是本官之前看走了眼。”
苏软桃赶紧起身,笑着说:“李大人言重了,我只是做了自己擅长的事,能得大人和夫人认可,是我的荣幸。” 她知道李大人素来严谨,能主动道歉,已是极大的改观,心里也松了口气 —— 之前担心朝臣的异议会影响她和萧璟渊的婚事,现在看来,不少人已放下偏见。
萧璟渊站在旁边,眼底满是笑意,接过话头:“李大人能明辨是非,也是朝堂之幸。软桃虽出身民间,却以药膳传善,太后亲赐‘御膳顾问’,这份品性与能力,比空有世家名头却无实才之辈,更配得上王府。”
李大人点点头,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锦盒,递到苏软桃面前:“这是本官的贺礼,一套文房四宝,是江南老字号‘墨香斋’的物件,听闻姑娘正整理《江南药膳集》,或许能用得上。”
苏软桃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莹白的宣纸、细腻的狼毫笔,还有一方刻着 “桃香” 二字的砚台,墨锭上还印着浅淡的兰草纹,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她心里满是感动,轻声说:“谢谢李大人,这份贺礼太贴心了,我一定会好好用它。”
周围的朝臣见状,也纷纷上前道贺。之前附和李大人反对婚事的太傅门生王大人,手里拿着一卷书法,笑着说:“苏姑娘,之前是我固执,今日见姑娘应对从容,药膳又做得极好,才明白‘以才德立身’远比出身重要。这是我写的‘桃香伴余生’,祝姑娘与王爷永结同心。”
苏软桃接过书法,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桃香伴余生” 五个字格外醒目,她连声道谢:“谢谢王大人,我会好好珍藏。”
萧璟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软桃能靠自己的能力赢得认可,比他再多的辩解都有用 —— 她用一碗碗药膳,用一份份真诚,慢慢化解了朝臣的偏见,也让所有人明白,她值得被好好对待。
宴席后半段,气氛越发热闹。李大人的夫人还拉着苏软桃的手,聊起家常,说 “以后常去桃记吃药膳,还要向姑娘请教养生之道”;太傅也笑着说 “等《江南药膳集》刻印完成,老夫也要讨一本,给家里的孙辈看看,学学‘用心做事’的道理”。
苏软桃坐在人群中,看着身边的萧璟渊,看着满院的笑脸,心里满是幸福感。她知道,这场订宴不仅是她和萧璟渊爱情的见证,更是她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 没有靠身份,没有靠偏袒,只靠手里的药膳,靠心里的真诚。
夕阳西下时,晚宴渐渐散去。萧璟渊牵着苏软桃的手,走在桃苑的石板路上,灯笼的光映着两人的身影。“你看,” 萧璟渊轻声说,“他们都认可你了,以后再也没人能反对我们的婚事了。”
苏软桃靠在他肩上,笑着说:“谢谢你,阿渊,要是没有你一直支持我,我可能也撑不到现在。”
“傻丫头,” 萧璟渊揉了揉她的头发,“是你自己足够好,才值得所有人的认可。以后,我们一起,把药膳做好,把日子过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晚风拂过,带来桂树的清香,也带来了未来的希望。苏软桃知道,这场订宴不是结束,而是她和萧璟渊幸福生活的开始 —— 有彼此的陪伴,有众人的祝福,有药膳的温暖,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满院的桃花灯笼一样,明亮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