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前夕,王府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 —— 太傅的门生王大人,也是最后一个反对萧璟渊婚事的老臣。他穿着一身深色朝服,手里拿着本《礼记》,神色严肃地坐在客厅里,见到苏软桃,开门见山:“苏姑娘,老夫今日来,是想问问你,入王府后,能否担起王妃的职责,掌好王府中馈?毕竟,药膳做得好,不代表管家做得好。”
苏软桃心里清楚,王大人是受太傅所托,想最后确认她是否 “配得上” 王府。她没有慌乱,反而笑着说:“王大人,不如我请您尝尝我做的药膳,咱们边吃边聊?正好我新研究了一套‘王府日常药膳搭配’,或许能让您了解,药膳和管家,其实是相通的。”
王大人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用 “药膳” 回应,却也点头应允:“好,老夫倒要看看,苏姑娘的药膳,能不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苏软桃带着王大人去了王府的药膳房,灶台上已经准备好了新鲜的食材:当归、羊肉、莲子、百合,还有刚从江南运来的春笋。她一边生火,一边说:“王大人,掌家就像做药膳 —— 首先要选好食材,就像管家要选好下人,食材新鲜、下人可靠,才能打好基础;其次要控制火候,就像管家要把握分寸,火候太急会糊,分寸太乱会乱家;最后要调味适中,就像管家要平衡府中关系,咸淡相宜才适口,关系和睦才安稳。”
王大人坐在旁边,看着她熟练地处理食材,将羊肉切块焯水,加入当归慢炖,动作有条不紊,眼神里的质疑少了几分。“那姑娘觉得,王府中馈和民间小馆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他追问,语气缓和了些。
“其实道理相通,” 苏软桃将莲子百合放进另一个砂锅,“小馆要管食材、管账目、管客人,王府要管采买、管账目、管下人,区别只在规模,不在本质。比如我管桃记时,每天要核对食材用量,避免浪费;入王府后,我也会核对采买清单,不让府中多花冤枉钱;我教徒弟时讲究‘用心’,管王府下人,也会讲究‘公正’,用心待下,公正处事,才能让府中安稳。”
说话间,当归羊肉汤和莲子百合羹已经煮好,苏软桃盛了两碗,递给王大人一碗:“王大人尝尝,这汤我加了少许桂圆,既补身又不燥,适合冬天喝;羹里没放糖,用莲子本身的清甜调味,就像管家,不用苛责,用真心就能暖人心。”
王大人喝了一口汤,鲜醇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没有一点油腻感,再尝一口羹,清甜润喉,确实比宫中御厨做的更合心意。他放下碗,看着苏软桃,语气终于松了:“姑娘说得有道理,药膳和管家,确实都讲究‘用心’和‘分寸’。老夫之前总觉得,民间女子不懂王府规矩,现在看来,是老夫狭隘了。”
苏软桃笑着说:“王大人言重了,我确实还有很多要学的,但我会像学做药膳一样,用心学管家,不辜负王爷的信任,也不辜负王府的规矩。”
这时,萧璟渊处理完朝政回来,看到两人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松了口气。王大人见到他,站起身说:“王爷,老夫今日来,是想向您致歉 —— 之前老夫反对婚事,是觉得苏姑娘出身民间,恐难担王妃之责,现在看来,苏姑娘有品性、有智慧,比很多世家女子更配得上王爷,更配得上王府。”
萧璟渊笑着说:“王大人能明白,再好不过。软桃一直很努力,不管是做药膳,还是学管家,她都用心,我相信她能做好。”
王大人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本《王府典制》,递给苏软桃:“这是老夫整理的王府管理要点,姑娘要是不明白,可以随时问老夫。祝王爷和姑娘大婚快乐,永结同心。”
送走王大人后,萧璟渊走到苏软桃身边,轻轻抱住她:“我就知道,你能靠自己说服他。”
软桃靠在他怀里,笑着说:“其实我也紧张,幸好想到用药膳比喻管家,没想到真的有用。”
“因为你说的是真心话,” 萧璟渊揉了揉她的头发,“用心做事,用心待人,不管是做药膳,还是做人,都不会错。以后再也没人反对我们的婚事了,咱们可以安心准备大婚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药膳房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苏软桃知道,这场最后的异议,不是靠萧璟渊的权势,而是靠她自己的能力和真诚化解的 —— 她用自己最擅长的药膳,证明了 “用心” 的力量,也证明了,出身从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品性和能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