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连着下了三天,江南传来的消息让苏软桃的心沉了下去 —— 江南遭遇罕见旱灾,春笋、莲子等江南特有的食材减产大半,京城的江南食材行纷纷涨价,有的甚至直接断货。
这天早上,李三拿着食材行的报价单,脸色凝重地走进桃记总店:“姑娘,吴老板那边传来消息,春笋价格涨了三成,莲子更是涨了五成,再这样下去,咱们的成本都快盖不住了,要不…… 咱们也涨点价?”
苏软桃看着报价单上刺眼的数字,心里也犯了难。桃记的客人大多是街坊和普通食客,要是涨价,难免会让一些老客觉得负担不起。她走到窗边,看着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想起母亲以前常说的 “药膳是给人吃的,要让大家吃得起,才叫真本事”,心里有了主意。
“不涨价。” 苏软桃转过身,语气坚定,“咱们桃记能有今天,靠的是街坊们的支持,不能因为食材贵了就涨客人的价。再想想别的办法。”
李三皱了皱眉:“可成本实在太高了,要是一直这样,咱们得亏本啊。”
“我来想办法。”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萧璟渊不知何时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张京郊农户的名单,“我让人查了,京郊有不少农户种着荠菜、生姜、山药,这些虽不是江南特有的,却也能做温补药膳,咱们可以跟他们合作,开辟个临时的食材种植区,既能保证供应,成本也比从江南运过来低。”
苏软桃眼睛一亮,接过名单一看,上面详细记录了农户的姓名、种植的食材种类和产量,甚至还有农户的联系方式。“你怎么知道京郊有这些农户?” 她惊讶地问。
萧璟渊笑了笑,伸手帮她拂去肩上的碎发:“上次陪你去京郊药膳园,就留意到周边有不少农户种着适合做药膳的食材,想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就让人记了下来。”
他总是这样,把她的事放在心上,连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苏软桃心里暖暖的,立刻决定跟他一起去京郊考察。
第二天一早,两人坐着马车去了京郊。农户们听说摄政王和王妃要跟他们合作,都很热情,纷纷领着他们去看自家的田地。看着绿油油的荠菜、粗壮的山药,苏软桃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咱们可以跟农户约定,高价收购他们的食材,比市面上高两成,这样他们也有动力多种些。” 苏软桃跟萧璟渊商量,“再派药膳园的农技人员来指导他们种植,保证食材的品质。”
萧璟渊点点头,立刻让人拟了合作协议:“另外,我再跟漕运司打个招呼,让他们优先运送江南的紧缺食材,就算贵点,也能保证桃记的招牌药膳不断供。”
接下来的几天,苏软桃忙着跟农户签协议、安排农技人员指导,萧璟渊则协调漕运和京城的食材行,很快,桃记的食材供应就稳定了下来。虽然成本还是比以前高了些,但苏软桃坚持不涨价,只是在桃记门口贴了张告示:“江南旱灾,食材来之不易,恳请各位食客珍惜每一口药膳,我们承诺,绝不涨价,与大家共渡难关。”
告示贴出后,客人们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更支持桃记了。之前常来的铁匠师傅特意多点了两碗当归羊肉汤,笑着说:“软桃姑娘,你这人心善,我们都看在眼里,以后我们更要常来,帮你撑场子!”
有个从洛阳来的商人,听说了这件事,特意绕路来桃记吃饭,尝过苏软桃做的荠菜豆腐羹后,竖起大拇指:“姑娘不仅药膳做得好,人品更好,我回去后,一定跟洛阳的朋友推荐桃记!”
苏软桃看着满馆的客人,心里满是感动。傍晚收摊后,她坐在桃记后院的桃树下,萧璟渊陪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刚算好的账本:“虽然没涨价,但客流量多了不少,净利润反而比以前多了点。”
“真的?” 苏软桃惊喜地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忍不住笑了,“原来用心对待客人,客人也会用心回报。”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这都是你应得的。你总说要‘薄利惠民’,其实大家都记着你的好,这份信任,比什么都珍贵。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晚风拂过,桃枝轻轻晃动,带着淡淡的桂香。苏软桃靠在萧璟渊肩上,看着满天的星光,心里满是安稳 —— 她知道,只要两人同心,不管是食材波动,还是其他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而桃记的初心,也会在这份同心守护中,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