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6年九月初,山东郓城,隋军大营】
秋日的夕阳将郓城隋军大营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红色,连日的肃杀之气似乎也被这柔和的光线冲淡了几分。
中军区域那面巨大的“李”字帅旗在晚风中轻轻舒卷,旗杆下守卫的士兵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营中早已传开,李密和罗艺两位大人不费一兵一卒,便为朝廷招抚了皖南、海陵两地十余万人马,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帅府之内,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场专为李密和罗艺设下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大厅中央摆开了数张长案,美酒佳肴香气四溢。
主位上,李靖一身常服,面带欣慰的笑容,虽依旧沉稳,但眉宇间的喜色却难以掩饰。
下首左边,坐着满面红光的尉迟恭和咧着大嘴、正抓着一只羊腿啃得欢实的程咬金;右边则是此次宴会的主角——李密和罗艺。
裴行俨、李安等将领也均在座,气氛热烈非常。
“来!玄邃、思礼!”
李靖率先举起手中的酒樽,声音洪亮,压过了厅内的喧哗,“二位此次深入虎穴,不战而屈人之兵,连下皖南、海陵,收编十万之众,此乃奇功!更是为陛下、为我大隋立下了泼天之功!这一樽,本帅代全军将士,敬二位!干!”
“敬李大人!敬罗将军!”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轰然应和,纷纷举杯。
李密今日穿着崭新的文官袍服,连日奔波的风尘已然洗去,脸上虽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志得意满的从容。
他连忙起身,双手捧杯,微微躬身,语气谦逊却难掩激动:“大帅谬赞了!此全赖陛下天威浩荡,大帅运筹帷幄,将士们虎视眈眈为后盾,密与罗将军不过顺势而为,借势而行,岂敢独居其功?实在是愧不敢当!”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动作优雅,尽显名士风范。
罗艺则是一身戎装,只是未着甲胄。
他脸色微红,相较于李密的含蓄,他的激动更为外露。
他紧跟着站起,声音因酒意和兴奋而略显粗豪:“末将……末将只是谨遵大帅将令,依陛下之策行事!能得此微功,全仗陛下不弃,大帅信任!末将……末将定当再接再厉,为我大隋效死力!”
他仰头饮尽,酒水顺着嘴角滑落几滴,也毫不在意,用袖子一抹,尽显武将豪迈。
“哈哈哈!好!都好!”程咬金抹了把油乎乎的嘴,嚷嚷道,“老李、老罗,你俩就别谦虚了!这舌头比俺老程的斧头还厉害!来来来,俺单独敬你们一樽!以后有啥劝降的活儿,带上俺老程去撑撑场面也行啊!”他的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尉迟恭也端着酒碗过来,重重拍了拍罗艺的肩膀,差点把他拍个趔趄:“好小子!没给咱们武将丢脸!这嘴皮子功夫,都快赶上房相他们了!以后咱们打仗,你在前面一说,敌人就投降了,俺老黑就在后面捡现成的功劳,美得很!干!”
罗艺被拍得龇牙咧嘴,心中却暖烘烘的。
尉迟恭是陛下的心腹爱将,能得他如此认可,意味着自己真正开始融入这个集体了。
他连忙又满上一碗:“尉迟将军过奖了!雕虫小技,怎比得将军沙场纵横,万军取首的威风!干!”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高涨。
李靖见时机成熟,轻轻拍了拍手,厅内渐渐安静下来。
他从身旁亲兵手中接过一封盖有皇帝玉玺的明黄绢帛,面色肃然起身。
众人见状,知有重要旨意,纷纷放下杯箸,整理衣冠,肃立听旨。
李密和罗艺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追随着那卷绢帛。
李靖展开绢帛,朗声宣读:“皇帝敕曰:咨尔兵部尚书、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所奏,参军李密、将军罗艺,奉旨招抚,不避艰险,深入江淮,宣朕威德,晓以大义。终使汪华、臧君相等幡然醒悟,率土来归,免动刀兵,功在社稷。朕心甚慰!李密擢升为光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衔;罗艺擢升为右骁卫将军,实授忠武将军。望尔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辅佐李总管,早定江淮,钦此!”
旨意念毕,厅内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祝贺声。
“恭喜李大人!恭喜罗将军!”
“官升一级!实至名归啊!”
“陛下圣明!隆恩浩荡!”
李密和罗艺齐齐跪倒在地,叩首谢恩:“臣(末将)李密(罗艺),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时,李密眼中已有泪光闪烁。
光禄大夫已是文散官高阶,银青光禄大夫更是荣衔,这不仅是官位的提升,更是陛下对他能力的彻底肯定,对他过往一切的最终赦免与接纳!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归属感,仿佛漂泊多年的孤舟终于找到了坚实的港湾。
罗艺更是激动得浑身微微发抖。
右骁卫将军!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禁军高级将领职位!
忠武将军的勋官更是莫大荣誉!
比起当初在幽州时那个惶惶不可终日、时刻担心被清算的降将,如今的他,已然是大隋堂堂正正的将军!
这份知遇之恩,让他心中充满了誓死效忠的澎湃激情。
“二位快快请起!”
李靖亲手扶起二人,脸上笑容更盛,“陛下对二位寄予厚望,日后我等更需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接下来的宴席,气氛更是达到了顶点。
众将轮番上前敬酒,说着由衷的佩服和祝贺之语。
李密应对得体,言辞恳切,与诸位将领谈笑风生;
罗艺则来者不拒,酒到杯干,展现出豪爽的一面,迅速与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打成一片。
就连素来沉静的李安,也端着酒杯向李密请教了几句关于江淮风土人情的问题,言语间颇为尊重。
宴席一直持续到半夜,方才尽欢而散。
李密和罗艺都被灌得醉醺醺的,由亲兵搀扶着回到各自营帐。
月光洒在郓城大营,一片静谧,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马厩的窸窣声。
这也预示着江淮地区新的战略格局正在这平静的夜色下悄然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