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号内部廊道。
半年时光,在人类对深空的漫长等待中,不过是弹指一瞬。
但对于“远航者”号内部而言,这半年却充满了无声的紧张与反复的锤炼。
禁令之下,所有关于土星的憧憬与计划被彻底封存。
整个项目团队的重心,全部转移到了对木星边界测试任务的极致准备上。
测试流程被一遍遍模拟、优化、再模拟,直到每一个指令、每一个数据采集点、每一个应急响应预案都刻入骨髓。
此刻,起航前的最终全系统联调已然结束。
巨大的碟形星舰内部,灯火通明,却空旷得令人心慌。
没有忙碌的船员,没有兴奋的科学家,只有冰冷的、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精密仪器,以及廊道内回荡的、近乎绝对寂静的环境背景音。
苏雨和林木木并肩走在通往中央舰桥的主廊道上。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滑过廊道内壁那温润如玉的生物材质。
这材料融合了她毕生所学的结构力学与姐姐苏婉琳的生命科技,触感微温,仿佛拥有生命,此刻却只能沉默地等待着一次没有“生命”的旅程。
“所有子系统最终自检报告汇总:
能源核心,稳定度100%;
推进矩阵,同步率99.998%;
导航系统,星图校准无误;
防护力场,生成效率峰值达标;
生命维持系统……”
负责最终汇报的工程师声音在空旷的通道广播中响起,念到“生命维持系统”时,明显顿了一下,
“……各模块待机状态正常,但未检测到任何生命体征信号接入。”
这声停顿,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苏雨的心上。
她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向林木木,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与自信光芒的眼眸里,此刻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困惑与一丝压抑已久的委屈。
“木头,真的……必须空载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知道姥爷(林风)的顾虑,风险,未知……我都懂。
可是,这是我们五十年的心血!
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安全的星舰!
它的每一个系统,都是为了守护生命而设计的!”
她的情绪有些激动起来:
“就算……就算真的有我们未能预见的风险,为了科学探索,为了迈出这一步,我相信我们华夏科学院,我们星海同盟,会有无数最优秀的勇士愿意慷慨登舰!
他们不会畏惧牺牲!
就这样让它空着飞过去,像……像扔出一块石头去探路一样!
这简直是对它价值的贬低!
我不明白,姥爷到底在想什么?”
林木木看着妻子眼中罕见的脆弱和不甘,心中充满了心疼与复杂。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试图传递一些温暖和力量。
“小雨,我明白你的感受。”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
“看着自己的孩子不能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翅高飞,这种感觉……我懂。”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努力理解并转述着那位远在“深空磐石”、目光洞穿时空的老人的深意:
“但姥爷(林风)的考量,可能远不止于我们眼前看到的‘风险’。
他看到的,或许是……‘危机’。”
“危机?”苏雨蹙眉。
“嗯。”
林木木点头,
“‘远航者’太特殊了。
它的技术根源,与‘暗礁’,与那些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强大,却也独特,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发出的、频率特殊的光源。
父亲担心的,或许不仅仅是它能否抵御木星的环境,更是这个独特的‘信号’在远离太阳系核心的深空,会‘吸引’来什么,或者‘触发’什么。”
他握紧妻子的手:
“空载,是最极端、也是最彻底的测试。
排除了所有人为变量,甚至排除了最坏情况下‘人员损失’这个最沉重的代价。
这次飞行,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远航者’本身与深空环境,尤其是与木星强大磁场和辐射场交互的所有原始数据。
以及验证父亲那个最深的担忧,是否多余。”
“用我们五十年的心血,去做一个探路的石子?”
苏雨的声音依然带着苦涩。
“是基石。”
林木木纠正道,语气坚定,
“如果‘远航者’空载测试成功,并且没有引发任何不可控的异常,那么它带回的数据,将为我们下一步真正的载人远航,铺就最坚实、最安全的基石。
姥爷……他背负的是整个文明的未来,他必须选择最稳妥,哪怕看起来最‘保守’的那条路。”
苏雨沉默了。
她当然明白其中的逻辑,只是情感上难以接受。她再次看向廊道尽头那宏伟而空寂的舰桥,仿佛能感受到这艘巨舰无声的渴望。
星璇的最终确认
就在这时,舰内所有的光线再次发生了那极其细微、同步的变化,变得更加冷冽、精确。
星璇那平静无波的合成音,在空旷的舰体内响起,无需通过任何广播设备,仿佛直接源于空间本身:
“‘远航者’号最终航行前状态确认。”
“能源核心:输出稳定,冗余度符合安全阈值300%。”
“推进矩阵:一万两千个聚变冲压单元同步校准完毕。
矢量控制响应速率:0.0001秒。”
“导航序列:已注入,
避障算法优先级:绝对安全。”
“防护系统:多层复合护盾待机,能量路由优化完成。”
“生命维持系统:确认无生命载荷,转入最低功耗监测模式。”
“所有预设传感器阵列:激活,数据流通道畅通。”
“风险评估:基于现有模型,木星引力圈边界测试任务,预计风险可控率99.992%。”
“最终指令确认:执行‘空飞’测试计划。
祝……顺利。”
星璇的声音依旧没有任何情绪,但那句极其罕见的、近乎程式化祝福的“祝顺利”,却让苏雨和林木木都微微一怔。
这是星璇基于庞大数据库和逻辑链,所能表达的最接近“情感”的反馈了——
对这艘凝聚了人类最高智慧结晶的造物,以及它所承载的沉重使命,一种基于逻辑的“认可”。
苏雨深深吸了一口气,最后一丝不甘,似乎也随着这口气缓缓吐出。她反手用力握了握林木木的手,点了点头。
“我们……去控制中心吧。”
……
“远航者”号秘密建造基地的巨型穹顶,无声地向两侧滑开,露出了外界深邃的星空。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没有激昂的出征誓言。
只有基地深处主控制室内,数以百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屏息凝神地注视着主屏幕上每一个跳动的数据。
苏雨和林木木站在控制台前,紧握着彼此的手。
“启动最终发射序列。”
苏雨的声音恢复了总工程师的冷静。
“指令确认。
倒计时:3… 2… 1…”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喷射的烈焰。
“远航者”那巨大完美的碟形舰体,如同被无形的力量轻柔托起,稳定地、静默地悬浮起来,流畅地滑出建造基地的泊位。
其光滑如镜的银白色外壳,在远处恒星的照耀下,反射出冰冷而神秘的光泽。
进入开阔空间后,舰体底层那上万个小型聚变冲压引擎单元同时点亮,发出幽蓝色的、近乎均匀的光晕,推动着这艘庞大无比的星舰,以一种违背常理的轻盈和精准,开始加速。
加速度稳定在1个标准G,为内部可能存在的乘员提供着舒适的重力环境——
尽管此刻,舱内空无一人。
它像一枚巨大的、精心打磨的银色硬币,又像一个来自遥远未来的沉默信使,义无反顾地驶向太阳系深处的巨行星——
木星。
……
与此同时,在地球,华夏深空控制学院最大的观测大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数以千计的最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和天文观测者被选拔出来,他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接过了守望“远航者”首航的使命。
他们被分为三班,将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从“远航者”传回的海量加密数据流。
巨大的主屏幕上,代表着“远航者”的光点正沿着预设的轨道稳定移动,下方滚动着无穷无尽的实时参数。
“报告!
加速度稳定维持1.00G!
航向偏差小于0.001弧秒!”
“能源核心输出波动率:0.00005%!
完美!”
“远程高精度扫描确认,舰体外部结构无任何异常形变或热应力累积!”
“深空背景辐射数据开始同步收录,清晰度远超以往任何探测器!”
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兴奋与专注。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正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深空探索。
尽管星舰无人,但他们仿佛能透过那些冰冷的数据,感受到那艘伟大星舰在深空中航行的脉搏。
……
时间在紧张的监测中飞速流逝。
第十五日。
控制大厅内,气氛达到了顶点。
“报告!‘远航者’号即将抵达预设木星引力圈边界标记点!”
“所有系统运行状态:最优!”
“开始注入高强度环境测试指令序列!”
“传感器全功率开启!
准备接收木星极端环境首波数据冲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主屏幕。
屏幕上,“远航者”的光点,终于与那个代表着木星强大引力影响边界的虚拟圆圈,重合了。
遥远的深空中,那艘沉默的银色巨碟,如同一位勇敢的孤胆骑士,终于抵达了巨行星的领地,准备直面那狂暴的磁场、汹涌的辐射带和无所不在的高能粒子风暴。
数据流如同海啸般开始涌入。
片刻后,一道清晰冷静的报告声响起,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
“报告!
‘远航者’号已成功抵达木星引力测试点!”
“所有系统运行正常!
护盾有效阻抗木星磁场风暴第一波冲击!”
“数据采集顺利进行中!”
“一切正常!
重复,一切正常!”
控制大厅内,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如释重负的欢呼声!
苏雨紧紧抓着林木木的手,指甲几乎掐进他的肉里,但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半年来的第一个,真正释然而又带着无比自豪的笑容。
林木木也长舒一口气,用力回握妻子。
成功了。
第一阶段,最关键的抵达,成功了。
然而,就在这欢呼声中,在“深空磐石”核心,一直沉默监控着一切的星璇,其庞大的逻辑核心深处,一组极其微弱、频率奇特、完全不符合已知木星环境物理模型的异常谐波信号,被某个极其隐秘的次级监控协议捕捉并标记了出来。
信号源:未知。
强度:极弱。
与“远航者”号防护力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特征:存在67.4%概率关联性。
风险评估协议启动:监测等级调整至实时关注,持续观察。
该信号未触发任何主警报系统,仅仅是在星璇那浩瀚如星海的数据库日志中,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标记。
遥远的木星边界,人类的造物正安然承受着巨行星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