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华夏航天科技集团总部,“星图厅”。
巨大的弧形星图穹顶之下,气氛庄重而肃穆。
不同于以往发布会的高科技炫目感,今天的光线被刻意调成柔和的金色,如同破晓时分洒向大地的第一缕阳光,带着一种沉淀后的温暖与希望。
林风、秦明月、中科院院长、航天集团总裁、以及联合国深空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并肩站在台上。
他们的身后,不再是复杂的飞船模型或星图轨迹,而是一幅巨大的、动态的地球大气环流全息影像——
蔚蓝的海洋,流动的云层,清晰标注着水汽输送路径和能量平衡节点。
林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会场:
“诸位!”
“自‘星火纪元’开启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我们家园地球的守护与探索。
‘水盾计划’,作为这一征程中最为宏大、最具挑战性的篇章之一,历经数十载风雨,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心血。”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在秦明月身上停留片刻,带着深深的敬意与默契,然后继续: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宣布:
由陈岩博士奠基、林晓月首席研究员接力完善的‘水盾计划’,已圆满完成所有核心验证与区域应用,正式进入最终整合与全球协同运行阶段!”
“从即日起,‘水盾计划’将升格为——
‘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
话音落下,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的核心目标有三个:
一是,守护地球。
将“水盾”成熟的区域性大气调控技术进行全球无缝整合与优化,建立覆盖全球、响应时间缩短至小时级的“智能气候响应网络”。
利用星璇的超级算力,结合遍布全球的“量子云种散播网络”和能量引导卫星阵列,实现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精准预测与主动干预,最大限度保障地球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
二是,探索深空。
将“水盾”在极端复杂流体力学、能量场调控、跨尺度气象建模等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与理论,系统化、学科化,为改造火星大气、探索金星硫酸云顶、乃至未来理解气态巨行星大气动力学,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与工程路径。
三是,启迪未来。
成立“星海深空大学行星大气学院”。该学院将整合地球大气科学、火星环境工程、金星极端大气研究等前沿领域,培养具备跨行星视野、掌握先进大气调控技术的复合型顶尖人才,为人类文明在多星球生存时代的气候治理能力提供不竭动力。
“星海深空大学行星大气学院”的揭牌仪式,被安排在发布会的核心环节。
巨大的全息校徽在台上亮起——
一颗被流动云带环绕的蓝色星球,其轨道上环绕着一颗赤色星球和一颗橙黄色星球,象征着学院跨越行星的视野与使命。
在热烈的掌声中,林晓月缓步走上台。
她穿着一身简洁的深蓝色学术礼服,胸前佩戴着“深空探索特殊贡献勋章”、一枚小巧的、刻有“水盾”徽记的银色胸针和代表火星前沿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的袖纹。
她的步伐沉稳,眼神沉静如水,仿佛承载着过往所有的风雨与荣光。
她没有立刻发言,而是走到控制台前,指尖在无形的界面上轻轻一点。
台上巨大的全息影像瞬间切换!
不再是地球的云图,而是一幅令人震撼的、充满前瞻性的构想图!
画面中央,是巨大的木星!
它那标志性的条纹云带和巨大的红斑清晰可见。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木星狂暴的大气层外围,悬浮着数个结构极其复杂、如同巨大蜂巢般的银色空间站!
无数细小的探测器如同蜂群般在云层边缘穿梭,巨大的能量收集帆板如同翅膀般展开,指向木星深处!
“这不是幻想。”
林晓月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是陈岩博士生前未完成的最后一份研究构想——
‘木星大气能量与资源开发初步设想’。”
全场瞬间寂静!
陈岩的名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与敬意。
林晓月的手指向构想图的细节:
“他设想,利用木星大气中近乎无限的氢氦资源、狂暴的超级风暴蕴含的巨量动能、以及其内部强大的磁场和辐射带,建立环绕木星的‘大气能量采集与资源精炼前哨站’。”
“这些前哨站,如同漂浮在能量海洋上的‘浮岛’,可以提取高纯度氢氦作为聚变燃料,收集风暴动能转化为电能,甚至尝试捕捉和利用其强大的磁场辐射能……”
“其终极目标,是为人类未来深入太阳系外缘,乃至星际航行,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补给站和物资来源!”
林晓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
“陈岩博士未能亲手实现这个构想。
但‘水盾计划’所积累的技术——
极端流体控制、
能量场引导、
跨尺度建模、
以及我们在火星上建立起的深空工业能力,为我们触碰这颗气态巨行星,打开了一扇——
天窗。”
“今天,我们将这份构想,作为‘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的灯塔,作为‘行星大气学院’的最高研究目标之一,郑重地传承下去!”
“陈岩博士的精神,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文明未来的担当,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台下,前排嘉宾席。
王凯一身笔挺的赤星舰队常服,坐姿端正。
他看着台上那个在聚光灯下,平静讲述着宏伟蓝图、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坚韧光芒的身影,看着她提及陈岩时那份深沉的敬意与传承的决心……
他的眼神复杂而深邃。
有对逝去战友的缅怀,有对台上女子那份执着与担当的敬佩,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见证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的澎湃心潮。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在周围人都在热烈鼓掌时,王凯的手,悄然伸进了制服口袋。
他摸出了一支小小的、在会场柔和光线下几乎看不见的荧光棒。
那是去年在火星“新绿洲”穹顶落成典礼上,一个兴奋的孩子塞给他的。
他轻轻按下了底部的开关。
一点极其微弱、却无比执着的绿色荧光,在他掌心悄然亮起。
如同黑暗宇宙中,一颗独自闪烁的星辰。
他轻轻晃了晃手腕。
那点微光,在如潮的掌声和明亮的灯光下,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它就在那里。
安静地、坚定地亮着。
如同一种无声的致敬,一种跨越生死的陪伴,一种对台上那个承载着太多、却依旧坚韧前行的身影,最深沉的守护与支持。
台上,林晓月完成了展示,在全场肃然起敬的目光中,微微鞠躬。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仿佛穿透了人群,看到了那一点微不可察的绿色荧光。
她的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弯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眼神交汇的瞬间,无需言语。
秦明月走上前,与女儿并肩而立。她接过话筒,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
“我宣布,
‘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最终阶段——
全球协同运行暨‘守护摇篮’首次全系统联动实验——”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控制台那醒目的启动按钮上。
“正式启动!”
秦明月的手,坚定地按了下去!
嗡——!
无形的指令瞬间传遍全球!
星图穹顶上,地球的影像瞬间被无数流动的、代表能量流与水汽输送路径的光带覆盖!
星璇温和而宏大的声音在会场、在全球每一个参与节点的指挥中心响起:
「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
‘守护摇篮’首次全系统联动实验,
启动!」
「量子云种网络激活!」
「全球能量引导卫星阵列校准!」
「区域气候响应单元上线!」
「星璇核心算力100%加载!」
「首期目标:
稳定赤道辐合带,缓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为东南亚旱区实施精准增雨……」
「倒计时:3……2……1……」
「执行!」
这一刻,人类对自身星球气候的掌控力,迈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台阶!
而陈岩博士那颗仰望木星的星辰之心,将在更遥远的未来,被后来者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