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与小行星带之间,那片广袤而看似沉寂的虚空,如同宇宙巨兽沉睡的腹腔。
这里远离繁忙的航线,只有稀薄的星际尘埃和偶尔划过的流浪天体点缀着永恒的黑暗。
然而,就在这片寂静的边缘,靠近小行星带安全区的外缘,一颗“小行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它的体积巨大,表面坑洼不平,覆盖着模拟星尘的深灰色伪装涂层,在星光下毫不起眼。
没有引擎喷流,没有通讯信号,没有能量辐射。
它——
完美地融入了背景,如同一块被遗忘亿万年的冰冷岩石。
这便是“磐石”空间站。
林氏重工最深的秘密之一。
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深空之门”中门站落成的年代,与火星大开发同步启动。
没有盛大的奠基仪式,没有公开的工程记录,只有最高权限的指令和星璇无声的调度。
无数资源通过隐秘的航线汇聚于此,在绝对的静默中,一座规模远超外界想象的钢铁堡垒悄然成型。
它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
成为林氏重工与华夏航天在深空中的终极安全屋,一个永不沉没的方舟。
此刻,“磐石”内部。
与它伪装的外表截然不同,空间站核心生活区明亮而充满生机。
模拟地球生态的穹顶下,绿植葱郁,溪流潺潺,人造阳光温暖宜人。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植物气息和淡淡的臭氧味。
林风穿着一身舒适的深灰色便服,坐在一间视野开阔的观星室内。
巨大的弧形观察窗外,是那片伪装涂层模拟出的、虚假的星空。
但他面前的悬浮光屏上,显示的却是真实的外部星图,以及一份正在不断演化的星舰设计蓝图。
线条凌厉,结构复杂,充满了攻击性的美感——
这绝非一艘普通的运输或科研星舰。
“星璇,”
林风手指划过光屏上的一处能量武器阵列模块,
“‘萤火’光束的聚焦透镜,采用最新的量子晶体材料后,能量逸散率能控制在多少?”
「指挥官林风,」
星璇温和的声音在室内响起,带着一丝与以往不同的、近乎跃跃欲试的“情绪”,
“量子晶体透镜阵列已通过模拟测试。
在标准聚变核心供能下,能量逸散率可降至0.0007%,聚焦精度提升42.8%。
其瞬时能量密度,足以在0.5秒内洞穿当前已知的任何非护盾防御型小行星体。”
林风微微挑眉:
“哦?听起来……
有点意思。”
他端起手边的清茶抿了一口,眼神锐利,
“那针对‘星梭-深空改进型’的强化护盾呢?
我记得它的能量谐振频率是……”
「是的,指挥官。
其护盾核心谐振频率为Gamma-7波段。」
「‘光冕’阵列已预设17种自适应频率调制模式,可在接触瞬间完成谐振分析并切换至最优穿透频率。
理论穿透成功率:99.3%。」
“99.3%……”
林风低声重复,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弧度,
“剩下的0.7%,留给对手的运气?”
「或者,留给对方指挥官临场发挥的奇迹。」
星璇的声音里似乎带着一丝极淡的“幽默”。
林风忍不住轻笑出声。
自从十年前那场基因手术,他和秦明月重获新生,星璇似乎也……
“进化”了。
它不再仅仅是那个冷静、高效、无所不知的辅助AI。
在“磐石”这个绝对安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林风开始专注于这些……
“非传统”项目后,星璇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
某种程度上的“攻击性”。
文明1.0级之后,星璇的变化是显着的。
它主动向林风提出了一个构想:
人类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深空防御力量,而不仅仅是护航舰队。
它分析了太阳系内外的潜在威胁,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外星文明,但星璇的逻辑是:
存在即可能。
评估了未来深空扩张可能引发的资源冲突,甚至推演了极端情况下的文明存续策略。
于是,这些用于“防御与进攻”的太空战舰设计,便成了星璇在手术恢复后,向林风主动提及并全力推动的核心项目。
那条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禁止地外武器化”公约?
在星璇的逻辑里,那在文明1.0后,早已成了束缚文明发展的“反向双标”。
真正的守护,需要力量。
林风对此并无异议。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浩瀚的宇宙中,和平与善意需要实力的背书。
更何况,星璇设计的这些武器,在太空尺度下,其实更像是一种……
“治安工具”。
激光?导弹?电磁炮?在动辄以光秒、光分计距的深空战场,它们的射程和威力显得如此“温柔”。
现代星舰的装甲,早已在对抗宇宙射线、太阳耀斑脉冲、微陨石撞击的残酷环境中进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由聚变引擎驱动的量子护盾,更是如同坚不可摧的能量壁垒。这些传统的“武器”,对付星舰?
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次意外的能量过载。
真正的考验,反而是战舰本身能否在狂暴的宇宙环境中生存下来。
林风的设计论证,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让战舰在极端宇宙射线风暴中保持稳定,如何在太阳耀斑爆发时保护内部电子系统,如何在穿越小行星带时毫发无伤……
这些“工程考验”,远比设计一门能打穿星舰的炮要困难得多。
“唉……”
林风放下茶杯,揉了揉眉心,对着光屏上复杂到令人眼花的能量回路图叹了口气,
“星璇,你说我们是不是想得太远了?
这些东西……真的用得上吗?
感觉像是在给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敌人,打造一把可能永远用不上的剑。”
「指挥官,」
「存在的意义,有时不在于立即使用,而在于拥有选择的权利。
‘磐石’的存在本身,就是这种选择权的具象化。
我们建造它,并非期待灾难降临,而是确保当灾难降临时,文明的火种有处可藏。
这些战舰亦是如此——
它们是‘磐石’的利齿与坚盾,是守护选择权的力量。」
林风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
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掘井。”
他关掉了光屏,
“今天就到这里吧。
我去看看明月。”
离开观星室,林风穿过生态穹顶下的花园小径,走向空间站的另一端。
那里,是秦明月的“领地”。
如果说林风的设计室是未来战场的推演沙盘,那么秦明月占据的区域,则更像一座规模庞大、戒备森严的材料科学圣殿。
当初设计“磐石”时,秦明月就预留了这片巨大的空间。
她本意是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可能继承她衣钵的女儿林晓月,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可以尽情探索材料极限的终极实验室。
如今,这份礼物被她自己重新拾起。
一扇厚重的、由高强度合金铸造的隔离门无声滑开,露出其后灯火通明、充满未来感的巨大空间。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了臭氧、高温金属和未知能量的气息。
数个独立的、如同银色巨蛋般的封闭实验室沿着通道排列,每个实验室外都闪烁着复杂的监控数据和警示灯。
秦明月的身影出现在其中一个实验室的观察窗前。
她穿着特制的白色防护服,身形依旧挺拔,眼神专注得如同鹰隼,紧盯着实验室内部。
里面似乎正进行着某种高能反应,刺眼的光芒透过观察窗的滤光层,映照在她沉静而充满智慧的脸上。
林风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通道入口处,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
秦明月在这里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远超外界想象。
她重拾了年轻时对高能材料的热爱,目标直指那些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能够承受恒星核心级别能量冲击的超级材料。
她的验证速度,得益于“磐石”远超时代的实验设备和星璇无与伦比的计算辅助,远非地球或火星上任何一个大型基地可比。
安全性?
在星璇的绝对掌控和“磐石”本身强大的防护能力下,更是达到了碾压式的领先。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眼中只有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变幻莫测的材料结构和奔涌的能量流。
林风就这样站着,看了许久。
他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看着她指尖在控制界面上快速而精准的操作,看着她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展露一丝了然的微笑……
那是一种纯粹的热爱与探索的光芒,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更加璀璨的智慧之光。
他想起年轻时在地球实验室里并肩奋斗的日子,想起在火星开拓时她为“水盾”计划殚精竭虑的岁月,想起她抱着外孙木木时温柔的笑容……
时光仿佛在她身上流转,却又在她眼中沉淀。
林风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站着,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温柔的笑意。
他手中那份关于新型星舰的设计方案,此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个远离尘世喧嚣的深空堡垒里,他们各自追寻着心中的星辰,却又在无声的守望中,感受着彼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