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室内,全息星图上那条连接土星与火星的虚拟光带依旧在幽幽闪烁,象征着一种打破常规的宏伟构想。
林永的目光久久没有从那条光带上移开,李擎风提出的“星际高速航道”概念,其带来的冲击力正在他脑海中发酵,重新勾勒着内环与外环关系的未来图景。
李擎风没有打扰家主的沉思,他耐心等待着,直到林永深吸一口气,重新将目光投向他,眼神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与期待。
“航道构想,确实……石破天惊。
它改变了问题的性质,从如何防御内环,变成了如何与内环共同创造更大的利益蛋糕。”
林永缓缓开口,语气凝重,指向了核心难题,
“但是,擎风!
如此宏大的工程,需要的技术积累、资源投入和人才支撑是天文数字。
即便家族全力支持,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内环的精英、让那些习惯了火星舒适环境和成熟科研体系的天才们,愿意来到这片相对‘荒芜’的外环,投身于这项事业?
土星十城,靠什么吸引他们?”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深空开发,最大的瓶颈从来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人。
李擎风对此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他脸上不见丝毫为难,反而露出一丝笃定的微笑。
他走到星图旁,手势轻挥,土星十城的细节模型再次被放大,但其展现的内容不再是城市结构,而是演化成了一张动态的、充满无数光点和数据流的网状图景。
“家主,您说得对。
太空的浩瀚与孤寂,在人类走出地球、扎根火星的这千年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擎风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开始了他的阐述,
“在远离太阳的火星,太阳能的利用率已经大幅下降,而到了土星轨道,阳光已变得微弱,传统能源方式近乎达到极限。”
“诚然,聚变核心技术为我们的星舰提供了跨越星海的动力,让远航成为可能。
但您也清楚,千年来的聚变技术,主要服务于航行。
当我们需要在深空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尖端材料合成、高能耗的科学研究时,传统聚变堆的体积、能量输出稳定性以及维护成本,就成为了沉重的枷锁,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向更深空拓展的脚步长达千年。”
“所谓的内环‘享乐主义’和‘保守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这种技术天花板下,人类天性寻求舒适和稳定的自然选择。”
李擎风并没有直接批判内环,而是从技术根源上进行分析,这让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
“矩阵聚变堆的问世,改变了这一切!
它提供的稳定、庞大且可模块化扩展的能源,如同再次为人类文明打开了通往更高层级的大门。
它不仅是十城运转的心脏,更是我们迈向二级文明,实现真正星系级活动的基石。
这一步,无可阻挡。”
林永微微颔首,矩阵聚变堆的意义,他比谁都清楚。
“那么,回到您的核心问题,”
李擎风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永,
“如何吸引人才?
靠的不仅仅是描绘远景,更要提供一条清晰、公平且充满机遇的路径。
我的答案是——开启一条‘悬赏型科技’之路。”
“悬赏型科技?”
林永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汇,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没错。”
李擎风肯定道,同时伸手点向那幅动态网状图,
“我们将以土星十城已经构建的社会形态和工业基础为蓝本,建立一个完全公开、透明的‘深空科技需求清单’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悬赏榜’。”
“榜单上的每一个项目,都将是我们在深空生存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挑战或前瞻性构想。
小到一种能在土卫六极端环境下高效工作的特种机器人关节材料,大到新一代深空通讯协议的理论基础,甚至是您刚才看到的‘星际高速航道’中某个关键加速组件的可行性验证……
所有这些,都将被明码标价——
除了金钱与信用点的奖励,还将获得土星十城的资源支持、独家技术授权、未来项目分红、甚至是永久居住权和发展话语权来‘悬赏’。”
“我们将为所有承接者,无论他是来自内环的天才个人、顶尖学府的研究团队、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甚至是某个有意向外环拓展的国家实体,提供最完备的后勤保障。
‘基石’数据库的部分非核心权限、矩阵聚变堆的稳定能源、十城先进的制造工坊、乃至星辰蔷薇这类组织可能提供的深空经验,都可以成为他们实现构想的坚强后盾。”
李擎风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
“在这里,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是成果。
无论出身,无论背景,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解决我们面临的难题,你就能在这里获得在内环可能永远无法获得的资源、荣誉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这不再是传统的雇佣或合作,而是一种全新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创新生态。”
“个人研究者可以找到资助其天马行空理论的伯乐;
小型团队可以凭借一项专长技术获得启动巨型项目的资本;
大型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下一个颠覆性技术的雏形;
而国家行为体,则能参与到塑造未来深空格局的规则制定中。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能在这张不断延伸的科技悬赏单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和晋升阶梯。”
“这条道路,将把土星十城从一个被动的建设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议题设置者和创新策源地。
我们不仅用宏伟的蓝图吸引人,更用实实在在的机遇和公平的竞技场留住人。
当全球最聪明的大脑为了解决深空的实际问题而汇聚于此,所产生的创新裂变,将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才是支撑所有宏大构想的真正引擎。”
林永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李擎风的构想,与其说是一个计划,不如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科研与社会协作范式。
它直面了人才吸引的核心痛点,并给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过了许久,林永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观察窗前,望着窗外那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和其轨道上初具规模的城邦群。他的背影显得格外凝重,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即将做出的重大决断。
“悬赏型科技之路……”
他低声自语,然后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擎风,脸上露出了这七天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带着决断意味的笑容。
“很好。擎风,这一周,你给了我太多的‘没想到’。
这份答卷……远超我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