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褪,晨光初露。樊星阁总部的顶层会议室仍如昨夜般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纸张交织的气息。
赵宇站在投影幕前,手中握着一支激光笔,正将各国政策、市场数据、文化差异一一标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图表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人的心思都缠了进去。
“东南亚市场准入门槛低,但监管松散,黑帮势力盘根错节。”他声音冷静,“欧洲虽然法治健全,但对非法组织极为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触发跨国调查。”
张涛靠在椅背上,手指敲打着桌面:“那我们就得选个中间地带——北美?”
“北美不行。”陆轩开口,语气沉稳,“那里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缺乏足够的政治背书。一旦动作过大,反而会被当成目标。”
林娜轻声补充:“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依旧模糊,既不是纯粹的商业集团,也不是合法合规的企业联盟。这种灰色地带,最容易被利用。”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业务拓展,而是一场战略跃迁。
“所以必须本土化。”陆轩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模式不能照搬国内。要尊重当地规则,同时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张涛皱眉:“可如果我们让步太多,岂不成了别人的附庸?”
“不是让步,是适应。”陆轩语气坚定,“真正的强者,不是去推翻规则,而是能在规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赵宇点头:“我同意。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风控机制,既要保障自身利益,又不能引发不必要的敌意。”
“那就从这里开始。”陆轩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信任、平衡、主导。
会议继续推进,气氛虽紧张,却已不再迷茫。
海外事务筹备组的第一轮谈判安排在三天后。地点定在一家位于上海外滩的私人会所,对方是一家来自德国的贸易公司,据说是欧洲某些财团的外围合作方。
会谈当天,天色阴沉,江风裹挟着湿冷扑面而来。张涛坐在会议桌左侧,眉头紧锁;马亮则低调地坐在角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对方代表的一举一动。
对方主谈名叫卡尔,西装笔挺,举止优雅,但眼神中透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我们愿意考虑合作,但前提是樊星阁承担前期所有运营成本。”卡尔慢条斯理地说道,“毕竟,你们才是想要进入这个市场的那一方。”
张涛当即皱眉:“这不是合作,这是单方面索取。”
卡尔微微一笑:“商业从来都是强者制定规则。如果你们连这点风险都无法承担,又如何证明自己值得信赖?”
气氛瞬间变得压抑。
陆轩却没有立刻反驳,只是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淡淡道:“卡尔先生,您说得没错。但合作的基础是互信,而不是单方面的试探。”
“试探?”卡尔挑眉,“我只是在评估你们的实力。”
“实力不是靠嘴说出来的。”陆轩语气平稳,“而是看谁更懂得把握节奏。您今天提出这样的条件,显然是想看看我们是否愿意低头。”
卡尔嘴角微扬,仿佛听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
“那么,陆先生,您的选择呢?”
陆轩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我们不会拒绝合理的风险,但也不会接受不公平的合作。如果您愿意坐下来谈具体细节,我们可以拿出诚意。否则……这只是浪费时间。”
卡尔沉默片刻,随即轻轻鼓掌:“有意思。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了解彼此。”
会议最终无果而终,但并未彻底破裂。
离开会所时,张涛低声问:“你真打算忍下去?”
陆轩望着远处的江水,缓缓道:“现在不是硬碰硬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相信我们有资格坐上这张桌子。”
回到总部,内部的讨论逐渐升温。
“海外市场太复杂,我们连国内的事还没完全理顺。”一名老成员在会议上提出质疑,“贸然走出去,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
“国内市场已经到天花板了。”赵宇回应,“再不突破,迟早会被其他势力蚕食。”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另一人插话,“武力、情报、资金,哪一项都不足以支撑海外布局。”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分歧悄然浮现。
陆轩一直没说话,直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才缓缓开口:“没人天生就懂怎么做大事。我们是从校园一步步走过来的。每一次挑战,我们都曾怀疑过自己。但正因为迈出了第一步,才有了今天的樊星阁。”
他环视四周,语气坚定:“海外市场不是冒险,而是破局的关键。我们不能再等着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可万一失败呢?”有人低声问。
“失败不可怕。”陆轩目光锐利,“可怕的是连尝试都不敢。只要方向正确,哪怕走得慢一点,也比原地踏步强。”
沉默再次降临,但这一次,不再是质疑,而是在思考。
会议结束后,胡军走到李刚身边,低声说道:“咱们连自己人都还没理顺,怎么去打别人?”
李刚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该来的总会来。”
走廊尽头,灯光昏黄,窗外的风卷起一片落叶,轻轻贴在玻璃上,仿佛也在等待下一个转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