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三十七分,指挥中心的灯光还调在夜间模式,微蓝的光映在主控台上。陆轩站在趋势图前,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纸,边角已被手指反复摩挲出折痕。那是赵宇凌晨两点提交的可行性简报,三页纸,没有多余修饰,只有数据、对比和一句结论:“智能医疗,是我们现在最能落地的突破口。”
他把“最能落地”四个字看了很久。
七点整,第一缕晨光从外廊的玻璃斜照进来,扫过地面,停在会议桌的一角。陆轩转身,将简报插入投影槽。屏幕亮起,红点在东南亚地图上跳动——三国已发布智能医疗试点采购意向,招标文件预计四十八小时内公示。
八点,探路小组全员到齐。
赵宇坐在靠前的位置,背包里还塞着昨夜整理的政策对照表。马亮进门时直接走向数据终端,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调出目标国卫生部门近三个月的公开会议记录。林娜把记录仪打开,黄杰站在门口确认了通讯链路正常,胡军靠墙站着,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陆轩没有开场寒暄。
“新能源是大势,但周期太长。”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人刚坐下的窸窣,“我们等不起。政策松动的时间窗口不会超过一年,而智能医疗,已经在动了。”
他指向屏幕:“昨天被卡住的那批设备,第三方检测报告全项合格。我们不是没能力,是没人信我们能做这种事。现在,他们开始信了。”
孙明坐在后排,眉头没松:“可这是医疗,不是物流。认证流程复杂,审批链条长,光是资质预审材料就得准备两个月。我们现在连专项组都没成立,怎么推?”
“那就先成立。”陆轩说。
他走到孙明面前,把简报递过去。“你看这组数据——上次人道援助项目落地后,当地医院反馈设备稳定性优于同类进口产品百分之十二。这不是运气,是我们从设计到生产全程可控的结果。别人觉得我们只能干黑活,我们就用黑活里攒出来的东西,打进白道。”
孙明低头翻页,手指停在一项技术参数上。
“我不是反对。”他抬头,“但资源怎么调?财务走什么账?现在所有预算都压在安保和基础运营上,再抽人抽钱,前线会断档。”
“不立项,不增编,不批新预算。”陆轩回到主位,“只调人,只走应急调研账户。你们批,我签字。这不是扩张,是预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三年前我们在学校被人堵门,靠的是敢拼。两年前我们在码头被围,靠的是会算。今天,我们要进一个没人觉得我们能站住脚的领域,靠什么?靠等?靠别人施舍?”
没人说话。
“靠准备。”他说,“靠比别人早一步动手。新能源是未来,但未来救不了现在的饭。智能医疗,是现在就能打的仗。”
赵宇抬起头:“我来牵头。”
陆轩点头:“你负责统筹资质材料、政策对接、技术适配三块。马亮,你即刻启动对目标国决策链的情报梳理,重点查卫生部技术评审委员会的构成、过往中标企业的背景、审批节奏规律。七十二小时内给我一份核心关系图。”
马亮敲下确认指令。
“林娜,你同步准备舆情备案,重点监控当地媒体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倾向,尤其是技术类合作项目的历史争议点。黄杰,你在吉隆坡办公点预留两个技术岗和一间临时会议室,下周可能有人出差进场。胡军,你让周岩评估目标医院的安防系统兼容性,顺便看看我们的设备能不能和他们的管理系统打通。”
胡军应声记下。
孙明仍有些迟疑:“应急账户能走多少?材料翻译、差旅、本地代理费用加起来不是小数。”
“三十五万以内。”陆轩说,“超支不补。这不是投资,是探路。我们要的不是马上中标,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樊星阁,已经能看懂这种游戏规则了。”
孙明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行,我批。”
陆轩走到屏幕前,手指划过地图上的红点。
“从今天起,每天八点,这里开晨会。我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三件事:进展、卡点、下一步。我们不求快,但求准。别人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场,我们已经在研究怎么赢。”
张涛一直没说话,直到此刻才开口:“如果真要打,我们得先过三关。”
“你说。”
“第一,本地合规代理。必须找有政府背景、信誉干净的机构合作,否则材料直接被筛掉。第二,技术本地化适配。他们的电力系统不稳定,我们的设备得能在电压波动环境下持续运行。第三,售后服务体系。他们要求中标方在当地设维修点,配常驻工程师。”
陆轩听着,眼神没动。
“这些问题,不是拦路虎,是门槛。”他说,“门槛越高,后来者越难追。我们不怕难,怕的是没人设门槛。现在有人设了,正好,我们一个个跨过去。”
他转向赵宇:“你今天就把这三关列成清单,分项拆解。谁负责哪一块,今晚给我名单。”
赵宇点头记下。
林娜轻声问:“如果招标过程中出现针对性条款,怎么办?”
“那就证明我们动了别人的奶酪。”陆轩冷笑,“动了奶酪的人,才值得被针对。我们不怕被针对,怕的是连被针对的资格都没有。”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黄杰忽然开口:“境外办公点的网络通道要升级,否则传大文件会延迟。我今天就安排。”
胡军补充:“周岩明天就能出发,顺便带两套便携检测仪,现场做兼容性测试。”
马亮调出一组新数据:“刚收到消息,目标国上周更换了两名评审委员,其中一人曾在德国医疗监管机构任职。他的公开立场是支持技术引进,但强调本地化服务配套。”
陆轩盯着那条信息看了三秒。
“联系他在德国的学生。”他说,“找人引荐,最好能安排一次非正式交流。不是为了走后门,是为了搞清楚他真正关心什么。”
马亮点头确认。
孙明最后问:“万一探路结果不理想呢?白花了时间和钱?”
陆轩站直身体,目光落在所有人脸上。
“探路的意义,从来不是保证一定能走通。”他说,“而是让我们在别人还在讨论风险的时候,已经知道哪条路能走,哪条路有坑。我们不是靠运气活到今天的。我们靠的是——永远比对手多看一步。”
他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为全球智能医疗试点分布图。红点密布,东南亚最为集中。
“从现在开始,樊星阁要换一条跑道。”他说,“别人以为我们只会打架,我们就用专业说话。别人觉得我们只能做边缘项目,我们就冲进核心标段。这不是冒险,是必然。”
他环视一圈。
“我知道你们有人担心。担心跨得太快,担心踩进坑里。但我想告诉你们——我们过去三年能活下来,不是因为保守,是因为每一次别人退的时候,我们都敢往前一步。”
“现在,又到了这一步。”
话音落下,没有人立刻起身。
陆轩走到主控台前,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屏幕上的红点依旧闪烁,像未熄的火种。
赵宇合上笔记本,低声问:“陆哥,如果对方故意设局,用合规手段卡我们呢?”
陆轩没有回头。
他只说了一句。
“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更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