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的十二月,雪花像碎钻般洒落在城市上空,将市政厅镀上一层银白。机场出口处,数十家全球媒体的闪光灯连成一片,快门声此起彼伏,记者们举着话筒往前挤,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对并肩走来的身影上——苏晚穿着一身月白色定制礼服,裙摆上绣着细碎的星芒图案,领口别着一枚珍珠胸针,那是母亲当年在留学时买的;傅景深一身黑色西装,身姿挺拔,左手始终护在苏晚身侧,隔绝着拥挤的人群。
“苏教授!请问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作为最年轻的华人诺奖得主,您有什么想对全球患者说的?”
“网传您研发的药物与母亲的遗愿有关,能具体谈谈吗?”
记者们的提问像潮水般涌来,苏晚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笑容,接过话筒:“能站在这里,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母亲苏岚——是她用一生践行‘让药物惠及每一个患者’的初心,才让我有勇气坚持到今天。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罕见病治疗努力过的人。”
话音刚落,闪光灯再次密集亮起。傅景深轻轻扶着她的腰,低声说:“累了吗?先去酒店休息,晚上还有彩排。”苏晚摇摇头,指尖摩挲着领口的珍珠胸针,眼里闪着光:“不累,我想多看看这里的雪——妈妈当年留学时,给我寄过斯德哥尔摩的雪景照片,说以后要带我来看看。”
酒店房间的窗台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相框,里面是母亲年轻时在市政厅前的留影,背后写着“1998年冬,愿星芒照亮寒冬”。苏晚坐在窗边,看着照片上母亲年轻的笑容,傅景深端来一杯热可可,放在她手边:“在想妈妈?”
“嗯。”苏晚点头,指尖拂过照片边缘的折痕,“她当年肯定也想站在诺奖的舞台上,可惜没能等到。现在我替她来了,她应该很开心吧。”
傅景深在她身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她不仅开心,还会为你骄傲。你看,你不仅完成了她的遗愿,还让星芒的药帮助了更多人,这比任何荣誉都重要。”
傍晚时分,市政厅内已是灯火通明。诺贝尔颁奖礼的会场布置得庄重而温馨,金色的吊灯下,各国获奖者、王室成员和各界名流依次入座。苏晚和傅景深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了礼貌的掌声,不少国际医药界的同行主动起身打招呼——其中有当年质疑过她研发能力的“环球医药报”主编,此刻却笑着递上名片:“苏教授,之前是我目光短浅,您的成果让我彻底改观,希望能有机会专访您。”
苏晚接过名片,坦然一笑:“我更希望您能多关注罕见病患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声音为他们发声。”
颁奖礼在晚上七点准时开始。当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主席走上舞台,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主席拿起获奖名单,目光扫过台下,最终落在苏晚身上,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202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苏晚教授——以表彰她在罕见遗传性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贡献,她研发的‘星芒抑制剂’,不仅为特定家族遗传病患者带来了生命保障,更开创了‘基因靶向预防药物’的新方向,让全球数千万罕见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聚光灯瞬间打在苏晚身上,温暖的光线包裹着她,像母亲的怀抱。她深吸一口气,在傅景深鼓励的目光下,缓缓走上舞台。接过那枚沉甸甸的诺贝尔奖章时,她的指尖微微发颤——奖章上刻着的“为人类福祉”字样,正是母亲当年在实验室墙上写下的标语。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苏晚握着麦克风,声音清晰而坚定,目光扫过台下的傅景深、苏柔(特意从国内赶来),还有屏幕前的外婆和星芒团队,“站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故事。二十年前,有一位叫苏岚的女医生,她在实验室里熬了无数个夜晚,只为研发出能让普通人用得起的罕见病药物。她常说‘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赚钱的’,可她却在十年前,因为揭露药物垄断阴谋,被人残忍谋害。”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苏晚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她举起胸前的珍珠胸针:“这是我母亲的胸针,今天我戴着它来,就是想让她看到——她未完成的事,我做到了;她守护的星芒,我守住了;她想帮助的患者,我们正在一个个救治。”
“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傅景深,”苏晚转头看向傅景深,眼里满是温柔,“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他陪着我熬夜研发,陪着我追查真相,告诉我‘别怕,有我在’。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傅景深坐在台下,眼里闪着泪光,用力鼓掌——他知道,这个舞台上的荣耀,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辛苦换来的,是她对母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所有患者最郑重的承诺。
“最后,我想对全球的罕见病患者说,”苏晚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力量,“你们从来都不是‘少数人’,你们的生命同样珍贵。星芒实验室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低价有效的药物走进你们的生活,让你们不再因为疾病而绝望。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医学的本质,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话音落下,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人站起身来,对着苏晚鞠躬致敬。王室成员也点头示意,眼里满是赞赏。苏晚握着奖章,对着台下深深鞠躬——这一躬,是对母亲的告慰,是对患者的承诺,也是对所有支持她的人的感谢。
颁奖礼结束后,苏晚在后台被一群人围住。其中一位穿着蓝色西装的女士,笑着递上名片:“苏教授,您好,我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驻华代表。我们正式向您发出邀请,希望您能担任‘全球罕见病防治大使’,和我们一起推动罕见病药物的全球普及,让您研发的药物走进更多发展中国家,帮助那些买不起高价药的患者。”
全球罕见病防治大使!苏晚接过名片,心里猛地一动。这正是母亲当年最想做的事——让星芒的药惠及全球患者,打破药物垄断的壁垒。她抬头看向傅景深,眼里满是期待,傅景深笑着点头:“这是好事,我们一起参与。”
“我愿意接受邀请。”苏晚握住联合国代表的手,声音坚定,“但我有一个条件——所有合作项目,药物价格必须保持在普通人能承受的范围,不能让公益项目变成盈利工具。”
“这正是我们想和您合作的原因。”代表笑着说,“您的理念和我们不谋而合。后续我们会把具体方案发给您,期待和您一起,为全球罕见病防治事业努力。”
离开市政厅时,雪还在下。傅景深脱下外套,披在苏晚身上,两人并肩走在雪地里,脚印在雪地上连成一串。苏晚看着手里的诺贝尔奖章,突然停下脚步,转身抱住傅景深:“傅景深,我们做到了。妈妈的心愿,我们正在一步步完成。”
傅景深回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更多事。非洲的公益项目,妈妈的太空研发计划,还有全球罕见病防治……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远处的市政厅灯火辉煌,像一颗照亮黑夜的星。苏晚靠在傅景深怀里,看着漫天飞雪,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诺奖的荣誉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傅景深在身边,有星芒团队的支持,有全球患者的期待,她就有勇气走下去,让星芒的光,真正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而此时,星芒实验室的大屏幕上,正直播着苏晚获奖的画面。老周、李医生和团队成员们举着酒杯,对着屏幕里的苏晚大喊:“苏总,我们等你回来,一起推进太空研发计划!”屏幕前的外婆,手里攥着苏晚小时候的照片,眼泪掉下来,却笑着说:“岚岚,你看,晚晚长大了,比你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