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夜风吹过废墟。
里昂和索林一动不动地坐着,四周寂静无声,只有碎石偶尔被风吹落的滚动声,提醒着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灾难。
“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里昂的声音干涩沙哑,他把脸埋进手掌,肩膀在轻轻的发抖,“吾主给了我们方向,我却把大家带进了死胡同。”
索林没有出声。
这位矮人大师紧紧攥着那块冰冷的炉渣,指节捏的发白。
他很清楚里昂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快被这种无力感压垮了。
“不,是我的问题。”
索林的声音很闷,像是从地底下传来,“我能看见神启中的宏伟景象,却找不到通往那里的路。我是个好工匠,因为我的脑子和手能听我自己的话。但我不是个好老师,我没办法让上百个脑子和上百双手,都听我的话。”
索林猛地抬头,红着眼睛看向里昂,一字一顿的说:
“技术是活的,里昂!它不是图纸,不是几句口诀!它是肌肉的记忆,是对火焰颜色的判断,是对声音的细微分辨!这些东西,我怎么教?我不可能把自己掰成十份,塞进十个学徒的脑子里!”
这声嘶吼喊出了所有问题的核心。
问题出在方法上,出在规模化复制的根本方法上。
他们找到了菜谱,却没有足够的锅来办一场千人宴席。
里昂抬起头,满眼血丝,嘴唇干裂。
他看着远处黑暗中那九个孤零零的地基,它们像九座墓碑,嘲笑着他的自不量力。
伯爵的封锁、严酷的寒冬、几千张要吃饭的嘴,还有刚刚崩塌的士气,每一件都沉甸甸的压在他身上,让他快要喘不过气。
他,真的能带领这些人,创造那个璀璨时代吗?
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里昂忽然感到一阵虚脱。
他缓缓的跪倒在那片废墟上,额头抵着冰冷的碎石。
“伟大的指引者。”
他的祈祷不再激昂坚定,只剩下近乎本能的求救。
“我们迷路了。”
神国里,唐宇盘着腿,单手托腮,像在看现场直播。
里昂的祈祷带着浓重的杂音,精准的传到了他的后台。
“oK,客户终于承认自己玩不转了,现在进入技术支持付费环节。”
唐宇打了个响指,调出了工业区的全景画面。
工地上乱七八糟,人心涣散。
里昂和索林这两个核心人物都卡住了,整个项目眼看就要完蛋。
“技术瓶颈,管理混乱,缺乏标准化流程,典型的初创公司死亡套餐。”
唐宇冷静的分析着,“索林是个顶级的技术大牛,但你不能指望一个cto去手把手教每个新来的码农。里昂是个合格的cEo,但他显然没接触过科学管理或者流水线。”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
唐宇需要给他们的,是一本《现代工厂管理入门》。
“直接灌输理论太抽象了,他们听不懂。还是老办法,神启2.0,动态版。”
唐宇集中精神,开始构建他要传输的“教学视频”。
这一次,他传输的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
他将这股信息流,精准的对准了跪在地上,精神最脆弱的里昂。
嗡—— 一股无法抗拒的、庞大而清晰的信息流,悍然冲进了里昂的意识深处。
他眼前一黑,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下一秒,一幅幅清晰、简洁、充满逻辑美感的动态图景,在他的脑海中高速播放。
第一幅画面: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耐火砖。
然后,旁边出现一个木制模具,泥土被填进去,脱模,一块尺寸、形状、重量完全一样的标准砖块出现了。
接着,画面拉远,无数个一模一样的模具被造出来,成百上千块完全相同的砖块,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堆成一座小山。
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烙印在他的思维里——
“标准化”
第二幅画面:一面高炉的炉墙。
不再是一个工匠从头砌到尾。
画面被分割成几个部分。
地基处,一队人只负责挖掘和夯实。
他们身旁,另一队人只负责将标准砖块和黏土运到指定位置。
炉墙边,一队工匠只负责一层一层往上砌。
他们身后,又有一队人专门负责搅拌特定配比的黏土。
人流、物流像一条被规划好的河流,在固定的路线上流动,每个人只重复着一个简单的动作。
又一行大字浮现——
“流水线作业”
第三幅画面:一个复杂的气道结构。
画面中没有直接在炉子上建造,而是在旁边一块空地上,一组工匠只负责预先制造这个气道的所有组件。
另一个画面里,另一组人将这些预制好的组件,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的在炉体上组装起来。
“模块化建造”
标准化、流水线、模块化!
这三个词,彻底颠覆了里昂的认知。
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效率惊人的体系。
一个将复杂工作拆解成无数个简单动作的体系。
一个不依赖天才,而是依赖流程的强大系统!
这套系统里,索林大师那样的天才不是被消耗的燃料,而是制定标准、设计模块、检查最终产品质量的最高仲裁者!
里昂浑身剧烈的一颤,猛地从那信息洪流中挣脱出来。
他依旧跪在地上,但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骨头,又被重新灌注了钢铁。
大口的喘着粗气,眼中的迷茫和空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现了真理的亮光。
“里昂?里昂!你怎么了?”
旁边的索林被他吓了一跳,伸手去扶他。
里昂一把抓住索林粗壮的手臂,力气大的让矮人一惊。
“我明白了......”里昂喃喃自语,眼神却越过索林,看向远处的黑暗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起得太猛,一阵头晕目眩,但他毫不在意。
“停下!所有项目全部停下!”
他朝着寂静的营地,用尽全身力气嘶吼。
索林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搞懵了:
“停下?里昂,你疯了吗?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里昂没有解释,他赤红着双眼,一把拉住索林:
“不是停下,是重新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一种神启的方式!”
他不等索林反应,转身就朝着营地中央的议事帐篷冲去,一边跑一边喊:
“卡尔!卡登!所有人!马上到议事帐篷集合!马上!”
寒冷的议事帐篷里,油灯的光芒映着每一个人困惑、疲惫的脸。
里昂冲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这位一向沉稳的行政官,此刻头发凌乱,满脸尘土,眼神却亮的吓人。
“里昂,发生什么了?”
艾拉担忧的问。
里昂大步走到挂着地图的木板前,一把将其扯下,铺在桌上。
“我们错了,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撑着桌子,环视众人,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吾主真正的启示,是创造一个让凡人也能创造奇迹的体系!”
他开始用最直白的话,复述着脑海中那颠覆性的理念。
“标准!我们所有的一切,从一块砖,到一车煤,都必须有完全一样的标准!”
“分工!把建造高炉这么复杂的事情,拆开!分成几十个,不,几百个最简单的步骤!挖地的就只管挖地,砌砖的就只管砌砖!每个人,每天,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快,做到最好!”
“模块!把炉子分成几大块,地基、炉身、风管,每一块都让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提前造好!最后像搭积木一样把它装起来!”
帐篷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包括刚刚赶到的索林,都听的目瞪口呆。
这是在说什么?这听起来太奇怪了,太机械了,完全违背了他们对“建造”这件事的所有认知。
工匠的荣耀不就在于从无到有,亲手完成一件作品吗?
里昂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他一把抓住人群中同样满脸困惑的卡尔·贝贝。
“卡尔!”
他紧紧盯着这位年轻的学者,“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历史!我要你立刻,马上,为每一个步骤画图!用最简单的画,告诉所有人,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我们要创造一本,一本傻瓜都能看懂的《施工手册》!”
“施工手册?”
卡尔下意识的重复着这个新词,眼睛里闪过一丝迷茫,但随即,他好像明白了什么,那迷茫迅速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所取代。
这不就是知识的另一种传播方式吗?
一种更普及,更高效的方式!
“我明白了!”
卡尔用力点头,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
里昂这才转向索林,他的眼神无比郑重。
“索林大师,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一个要在十个工地上来回奔命的老师傅。”
里昂的声音沉稳下来,“你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砖要多大,黏土要多稠,炉墙要多厚,都由你来定。然后,你要成为最终的验收官。任何不符合你标准的部件,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你,就是我们这条‘流水线’的质量保证,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标尺!”
索林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呆呆的看着里昂,脑中反复回想着“制定标准”、“最终验收官”这几个词。
一股巨大的解脱感,混合着一种全新的、更沉重的责任感,瞬间击中了他。
他不用再声嘶力竭的教那些笨手笨脚的学徒了。
他只需要定义“完美”,然后等着别人把“完美”送到他面前,由他来亲自验证。
这才是矮人大师该干的活!
索林的嘴角,在浓密的大胡子下,不受控制的咧开了。
“我干!”他一拳砸在自己胸甲上,发出一声闷响,“就照你说的干!”
第二天,整个北山工业区都变了样,所有的工程都被叫停。
在里昂的指挥下,工地被重新划分。
一块块区域被木牌标明:“地基组”、“砌墙组”、“风管预制组”、“运输队”。
工匠和劳工们被重新分组,每个人都领到了一项简单到不可思议的新任务。
“我的活就是把这桶黏土,从A点,运到b点?”
一个昨天还在砌墙的工匠,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工头。
“没错,别小看这个!你的速度,决定了砌墙组的速度!”
工头自己也还是一知半解,但里昂的话不容置疑。
在新建的二号高炉工地上,一副奇特的景象出现了。
一条长长的人链,默默的传递着卡尔·贝贝加班加点画出的图纸上那种“标准耐火砖”。
另一条人链,则传递着精确配比好的黏土。
砌墙组的工匠们站在原地,他们甚至不需要弯腰,砖块和黏土会由运输队的人精准的放在他们手边。
他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个动作:拿起砖,抹上泥,砌上去。
一开始,所有人都很不适应,动作磕磕绊绊,场面有些滑稽。
但到了下午,当他们重复了上千遍同一个动作后,一种可怕的肌肉记忆形成了。
一个中年工匠,就是前几天扔掉工具坐在地上大哭的那位,此刻他甚至不用眼睛看,手就能准确的抓起砖块,另一只手熟练的抹上厚度均匀的黏土,然后稳稳的砌在墙上。
动作流畅,快的出现了残影。
他不再思考,不再困惑,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
而索林·石眉,则背着手,像个幽灵一样在各个预制组之间巡视。
他不再咆哮,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他自制的卡尺量一下砖块的尺寸,或者用手指捻一下黏土的湿度,然后点点头,或者摇摇头。
一个摇头就意味着一整批次的部件全部报废。严苛,但高效。
黄昏时分,当收工的号角吹响时,所有人都震惊的看着二号高炉的工地。
不过短短一天,它的炉基和将近一米高的炉墙已经拔地而起,而且那墙体笔直的像用刀切过一样,每一道砖缝都均匀的令人发指。
“这是我们一天干的活?”
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之前的半个多月,他们连一座炉子的地基都没弄利索。
而现在,仅仅一天,进度就超过了过去的三天!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三天后,当崭新的二号高炉主体完工,静静的矗立在夕阳下时,整个工地沸腾了!
建造一座高炉,只用了不到五天!
比之前快了三倍不止!
当索林亲自检查完最后一个部件,郑重的宣布“合格”时,所有人都扔掉了手里的工具,振臂高呼。
里昂站在不远处的岩石上,看着这一切。
他看到工人们疲惫但兴奋的脸,看到索林脸上久违的骄傲笑容,看到卡尔拿着他的“施工手册”被一群人围在中间。
一股热流涌上他的眼眶。
废墟之中,他们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找到了一条更宽阔,更光明的路。
几天后,二号高炉成功点火,橘红色的铁水第一次从出铁口奔涌而出。
那光芒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庞,也点亮了北山寒冷的夜空。
那是希望的火光。里昂看着那流淌的铁水,又转头看向旁边那九片已经清理干净,准备就绪的地基,他的眼神坚定。
“明天,”他低声对自己,也对所有人说,“九座高炉,同时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