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的春天来得早,京州火车站出口处,拎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比往常多了一倍。刚从南方沿海城市回来的程序员李伟,攥着《汉东返乡创业政策手册》,指尖反复摩挲“用地保障”条款。前阵子刷到汉东保护民企的新闻,他立刻辞职,想回家乡做软件开发。
“以前怕回来创业被‘折腾’,现在不一样了。”李伟跟接站的发小老张说,“汉东给企业配‘服务专员’,消防手续都有人帮跑,还承诺‘合法经营不随便罚款封厂’。之前在外地怕政策变,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老张递过水:“我表哥食品厂消防通道窄,政府没罚款,派工程师上门整改,半个月就好。”
岩台青溪县的王磊,之前在南方某工业城市开服装厂,听说家乡出新政,坐六小时火车回来考察。县工业园工作人员没带他去接待室,直接去标准厂房,递上《政策承诺函》:“正常纳税三年不涨租金,手续一个月内办好,政策变动损失政府赔。”王磊当场拍板迁厂。
吕州市某街道办的小张,以前每月跟着领导“上门找茬”,笔记本记满整改单,现在忙着帮小工厂对接供应商。“陆书记说,除非企业违法,不然不能开罚单。有问题先给‘整改指南’,改好就不追究,这才是帮企业活下去。”小张抱着企业需求清单说。
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陆云面前摆着企业反馈表:“大家回汉东创业是信我们,我们绝不让大家失望。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政府就是后盾,手续帮跑,承诺白纸黑字,换届也作数,遇困难找‘服务专员’。”
陆云拿起消防检查手册:“消防、环保是底线,得达标,这是为企业长久发展。你们有难处,政府派专家指导整改,绝不让‘整改’变‘整垮’。”台下老板们纷纷点头,有人掏出手机记录。
京州某电子厂老板赵刚,上个月厂里消防应急灯亮度不够,消防部门没开罚单,派工程师带新灯上门调试。“以前遇这事罚两三万,还得自己折腾,现在帮着弄好。”赵刚举手机展示新消防系统,“我打算再招50个本地工人。”
陆云当场看向省消防总队负责人:“以后消防检查先给‘整改方案’和时间,合格不处罚;屡教不改再按规定来,但处罚前必须公示理由,接受监督,不能让‘检查’成企业负担。”台下掌声响起,有人发群里:“这才是办实事的政府!”
云山县果农陈芳,去年办水果加工厂时,被要求买高价指定纸箱。今年办手续,县工信局没提摊派,还帮她对接三家纸箱厂挑性价比高的。“我说想拓宽销路,三天后他们带电商来,现在罐头一半往外地卖,多赚不少。”
陆云在省委班子会定“铁规矩”:“任何部门、干部,不能以‘检查’名义强制企业买东西、拉赞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当事人和分管领导。企业的钱要用来买设备、发工资,不是应付摊派。”
上个月,某县市场监管局干部让餐馆“统一换高价消毒柜”。督查组三天查清,让干部退违规所得,帮餐馆追回损失,全县通报。“谁搞‘变相摊派’,就是跟营商环境、百姓饭碗作对,绝不姑息。”赵立明在通报里加粗这句话。
省发改委数据显示,新政策实施半年,汉东返乡创业企业有320多家,带动就业1.2万人,比去年同期翻一倍。京州科技创新核心区,新建厂房一栋接一栋,咖啡店、便利店多了,到处是忙碌身影。
陆云基层调研时,走进京州一家初创AI公司。26岁创始人林晓刚从国外回来:“之前担心国内政策不稳,现在汉东给研发补贴,帮对接高校实验室,解决技术难题,能安心搞研发了。”
陆云看着实验室年轻人:“汉东要长久发展,你们有想法、有技术,政府给好环境,守住法律底线就放手干,汉东永远是创业热土。”夕阳下,他的话让林晓眼里亮了起来。
夕阳西下,陆云走在园区路上,看满街企业招牌,听厂房机器声,满心欣慰。他知道汉东的改变才开始,但坚持“保护合法、守底线”,一定能吸引更多人,让经济更有活力,百姓日子更有盼头。
汉东各个角落,李伟、王磊、赵刚、林晓这样的创业者,用双手编织梦想,也编织汉东未来。他们相信,在这样的政府面前,实干创新就能做好事业,建好家乡。
京州某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里,50岁的张大姐正对着电脑填求职表,脸上满是笑意。“以前想在本地找份像样的工作难死了,我儿子毕业都去南方打工了。”她一边点着鼠标一边说,“现在不一样了,社区公告栏上全是招工信息,电子厂、食品厂、服装厂,啥岗位都有,我打算找个车间管理员的活,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
旁边的年轻人李阳,正拿着手机刷“汉东就业服务平台”。“我之前在外地做程序员,房租贵还想家。”他笑着说,“现在汉东开了好多科技公司,昨天投了三家简历,今天就有两家约面试,薪资跟外地差不多,还能天天回家吃我妈做的饭,太值了!”
这样的场景,在汉东的社区、乡镇随处可见。岩台青溪县的劳务市场里,以前总是冷冷清清,现在却挤满了找工作的人。“以前我们这年轻人,过完年就往外地跑,村里只剩老人小孩。”劳务市场负责人王哥说,“现在县里开了六家服装厂、三家农产品加工厂,光上个月就招了800多人,不少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
他指着墙上的招工展板:“你看,这家服装厂招缝纫工,月薪4000还管吃住;那家农产品加工厂招包装工,不用加班,周末还能休息。以前哪有这待遇?现在企业多了,招工竞争也大,企业都想着把条件变好,才能留住人。”
云山县的留守儿童小宇,最近特别开心——在外打工的爸爸终于回来了。“以前爸爸一年就回来一次,现在他在县里的电子厂上班,每天都能陪我写作业。”小宇举着爸爸送的新书包说,“爸爸说,厂里活儿稳定,工资也不比外地少,以后再也不用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