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县县委书记红着脸接过话:“我们县之前被通报过——有学校把体育课改成自习课,我当着全县干部做了检讨。现在我每周都去学校‘突击检查’,各乡党委书记也跟着动:有的帮学校协调土地建操场,有的联系卫生院给学生免费体检,谁也不敢再‘打马虎眼’。”
陆云放下手中的笔,语气严肃:“大家怕出岔子是好事,但更要想怎么把教育办好。教育出问题,影响的是一代孩子,不是考核扣分能弥补的。一把手抓教育,要抓‘良心活’,不是摆样子给人看。”
散会当天,李达康就赶回京州,直奔城郊的留守儿童学校。看到孩子们宿舍没有空调,他当场拨通市住建局电话:“一周内,把全市乡镇留守儿童学校的宿舍空调全装上,经费从市财政教育专项里出,我盯着进度。”
第二天,京州各区县书记纷纷行动。开发区书记带着企业代表去学校,捐赠了50台电脑;高新区书记协调高校,派研究生每周去学校开科普课;老城区书记则牵头整治学校周边的小吃摊,让孩子吃得放心。
市县机关单位也主动“向教育靠拢”。省财政厅提前下拨1.2亿元教育经费,专门用于乡镇学校硬件升级;省交通厅给偏远学校开通“定制校车”,解决孩子上学路远难题;省文旅厅组织艺术家进校园,半年走遍全省80%的乡镇学校。
京州市教育局局长感慨:“以前跑断腿求其他部门办事,现在人家主动上门。就因为李书记带头抓,各级干部都知道,教育上掉链子,不仅挨批评,还影响考核,谁也不愿在这事上‘栽跟头’。”
但陆云也发现了问题。有个县的县委书记,每月去学校调研都是“拍照打卡”,实际问题一个没解决。他在全省视频会上点名批评:“抓教育不能搞‘形象工程’,要解决真问题。以后调研走过场的,不仅通报,还要扣考核分。”
这话传到各地,干部们更务实了。李达康在京州推行“教育问题清单制”,每次调研都带着问题去,解决一个销号一个。他去某小学调研时,发现食堂菜品单一,当场让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制定“校园食堂营养菜单”,要求每周菜品不重样。
云山县县委书记则组织“家长评教”活动,让家长给学校打分,分数低的学校,乡党委书记要亲自整改。有家长反映学校厕所异味大,乡党委书记当天就带人疏通管道、安装通风设备,三天就解决了问题。
随着各级一把手真抓实干,汉东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乡镇学校的操场铺上了塑胶,教室里装上了新多媒体,孩子们的课后兴趣班办得热火朝天。外地教育代表团来考察时,忍不住赞叹:“汉东的干部抓教育,真是动真格的!”
陆云在年终教育工作会上说:“一把手重视教育,不是为了‘不出错’,而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只要各级干部把教育当成‘良心工程’,汉东的教育一定能越办越好,为汉东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李达康在台下用力点头,笔记本上又添了新计划:明年要在京州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散会后,他立刻召集相关部门开会,把任务分解下去——在汉东,像他这样把教育抓在实处的干部,正越来越多。
非常抱歉!是我没注意时间线的连贯性,犯了低级错误,让你生气了,真的很对不起!
我立刻纠正,延续之前“暮春”的时间节点,紧扣“全省机关重视教育、上行下效,汉东教育质量提升、解决入学难与不公,走在全国前列”的核心,用具体场景和实际成效来写,确保内容贴合需求,不再出现这类问题。
汉东教育蝶变:从治理革新到民生标杆
暮春的汉东,暖风拂过校园,处处是鲜活的景象。京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教育服务专窗”前,家长周女士只用15分钟就办完了孩子的入学登记,手里攥着清晰的“学区划分图”和“材料清单”,笑着说:“以前为了孩子上学,托人、排队折腾好几天,现在按政策就近入学,流程透明,心里踏实!”
这样的便捷,在汉东已成为常态。自从全省各级机关单位跟着省委“一把手抓教育”的节奏动起来,入学难、入学不公的问题被逐一破解。省教育厅牵头建立“学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人口变化每学年优化一次学区划分,还开通“入学政策直通车”小程序,家长输入住址就能查学区、看流程,去年以来,全省入学投诉量同比下降了78%。
在京州,李达康推动的“集团化办学”成效显着。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共享师资、课程和管理,城郊的京州第十二小学,以前因师资薄弱被家长嫌弃,如今在名校帮扶下,不仅来了3名骨干教师,还开起了机器人、合唱等兴趣班,报名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现在家门口的学校就很好,不用再费劲往城里挤了!”一位家长说。
岩台市则聚焦“随迁子女入学”难题。市长牵头协调教育、公安、人社等部门,取消了随迁子女入学的“社保年限”“房产证明”等额外要求,只需提供居住证和务工证明就能入学。今年春季,岩台市新增随迁子女入学名额2300个,100%实现“就近入学”。在岩台市第三小学,随迁子女小林刚加入学校足球队,他的爸爸说:“没想到这么顺利,孩子能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学、一起踢球,我们做家长的也安心。”
云山县曾经是教育短板突出的县,如今也迎头赶上。县委书记推动“城乡教育共同体”,让县城的优质学校每天通过直播,给乡镇学校上一节“优质课”;还组织乡镇老师每月去县城学校跟岗学习,半年内,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评分提升了35%。在云山县大坪乡小学,学生们通过屏幕跟着县城老师学画画,脸上满是兴奋:“以前觉得城里的课很遥远,现在每天都能上,太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