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大巴车消失在视野尽头,冰帝学园门口的人群也逐渐散去。池田美惠站在原地,心中的空落感并未持续太久。她看着重新振作起来、投入训练的网球部其他成员,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空空如也的双手,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念头,如同破晓的晨光,骤然照亮了她的心间。
她不要只是站在原地等待。
等待他的消息,等待他归来的那一天,被动地接受着时间和距离的考验。不,这不符合她池田美惠的性格。从他接下U-17邀请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踏上了不同的跑道,而她要做的,不是在他身后眺望,而是要在自己的跑道上,同样奋力奔跑,与他并肩,哪怕看不见彼此。
她要变得更强——不是网球技术上的强,而是在她所能及的领域里,成为更能够支撑他、匹配他的存在。
这个“领域”,毫无疑问,就是她的料理和营养学。
回到家中,美惠没有像往常一样沉浸在离别的情绪里,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书桌上摊开的不再是浪漫的小说或时尚杂志,而是一本本厚重的、充满专业术语的运动营养学、人体生理学、甚至基础医学书籍。她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和网络上,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她不再满足于仅仅根据经验和感觉来制作美味的便当和点心。她开始系统地学习:
· 不同训练强度下,身体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需求比例。
· 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在运动恢复中的作用机制。
· 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力量型、速度型、耐力型)设计专属的营养方案。
· 甚至开始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与饮食调理的关系。
她知道,U-17合宿地里肯定有专业的营养师和科学的配餐。但她想做的,是超越那种“标准配置”。她想做出独一无二的、真正适合桦地崇弘体质的、能在他达到极限时给予他最有效支持的“秘密武器”。
这个过程远比她想象中艰难。那些晦涩的专业名词、复杂的代谢图表常常让她看得头晕眼花,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每当这时,她眼前就会浮现出桦地在球场上沉默奔跑、挥汗如雨的身影,想起他接过她准备的便当时那郑重点头的样子,想起他踏上大巴时那欲言又止的眼神。
这股力量支撑着她,让她重新埋首于书海。她开始用漂亮的笔记本认真做笔记,将复杂的知识转化成自己能理解的图表和要点。她甚至鼓起勇气,通过邮件向几位知名的运动营养学专家请教问题(当然,她巧妙地隐去了具体人名,只说是为了研究)。
同时,她的“厨房实验室”也升级了。她购买了更精密的电子秤、温度计、ph试纸,尝试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她不再仅仅追求口味,更注重营养成分的精准配比和生物利用度。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做出的“能量膏”味道怪异,有时稳定性不够,但她从不气馁,一次次调整配方,一次次重新尝试。
她还主动承担起了网球部日常训练的后勤保障,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为其他队员准备训练后的恢复饮品和点心。这既是对团队的贡献,也是她检验和优化配方的最佳试验场。看到队员们饮用后反馈体力恢复更快,肌肉酸痛减轻,她的信心也更加充足。
“美惠酱最近好认真啊,在看什么书呢?”有同学好奇地问。
“是在研究怎么做出更好吃的东西吗?”有人打趣。
美惠只是笑笑,没有过多解释。这是她一个人的战斗,一场无声的、为了追赶他脚步而发起的自我提升的征程。
她不知道U-17合宿地里具体是怎样的景象,不知道他正面对着怎样的对手和挑战。但她知道,她不能停滞不前。她要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同样努力地发光,让自己成为他强大的后盾,而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停留在原地的女孩。
当有一天他归来,她希望自己能带着更成熟的笑容,更专业的知识,和更有效的支持,站在他面前,对他说:“欢迎回来。你看,我也没有输哦。”
美惠的决定,如同悄然扎根的树木,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汲取养分,努力生长,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她仰望的那座高山,在更高处相遇。不原地等待,是为了更好的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