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星”张彪,乃是活跃于大名府与河南、山东交界处山区的一股巨寇,麾下聚拢了亡命之徒、溃兵、流民近三千人,声势浩大。其人狡诈凶残,来去如风,凭借山高林密的地利,屡次击败官军围剿,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也是大名府周边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以往官府剿匪,多是驱赶了事,或是杀良冒功,从未伤其筋骨。但陈远不同,他要的,是全歼。
公署大堂,已俨然成为一个作战指挥部。墙上挂着大幅的《“过天星”匪患区域详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匪巢可能的位置、活动范围、水源地、已知的哨卡等信息——这些都是数据组根据历年卷宗、商旅报告、以及派出的精锐哨探收集的情报汇总而成。
陈远、王朴(王总旗)、沈炼,以及新军中的几名骨干队长围在地图前。
“大人,根据情报分析,‘过天星’的老巢,极有可能位于黑虎山深处的‘鹰嘴涧’。”王朴指着地图上一个险要的位置,“此地易守难攻,只有一条狭路可通,他们还在沿途设了多处暗哨。”
“强攻损失太大,也不一定能成功。”一名队长皱眉道。
“那就引蛇出洞,或者……釜底抽薪。”陈远目光冷静,他指向地图上几个标记点,“你们看,匪寇虽据险而守,但其生存离不开外界补给。他们需要粮食、盐铁、甚至情报。这几个集镇,是他们经常下山交易或抢掠的目标。”
他拿起炭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我们可以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设置伪装的大型商队,携带‘重货’,放出风声,引诱他们下山劫掠。同时,派精锐小队,由熟悉山林的猎户带领,绕道险峻小路,直扑其老巢,端掉他的窝!”
“双管齐下!”王朴眼睛一亮,“若能成功,必可重创甚至全歼此獠!”
“关键在于情报和协同。”沈炼言简意赅,“诱敌的队伍要足够逼真,偷袭的队伍要足够精锐和隐蔽,时间要拿捏得分毫不差。”
“这正是我们数据化管理的优势。”陈远自信道,“我们可以为这次行动,建立一个详细的‘作战数据模型’。”
他立刻着手布置:
1、情报数据化:将所有关于“过天星”的情报(兵力估算、装备、头目性格、活动规律、补给线路)输入模型,进行模拟推演,找出最佳的攻击时机和路线。
2、兵力优化配置:根据模型推演结果,精确计算诱敌部队和偷袭部队所需的人数、装备、给养,确保力量使用效率最大化。
3、行动时间表:制定精确到刻(古代计时单位,约15分钟)的行动时间表,各部队必须严格执行。
4、建立简易通信链:利用旗语、哨音、烽烟等约定好的信号,建立战场即时通信系统,确保指挥畅通。
这套前所未有的精细作战 planning,让王朴、沈炼等行伍出身的人都感到大开眼界。打仗,竟然可以像管理一个大型工程一样,进行如此周密的数据化推演和准备!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和模拟推演,行动正式开始。
由新军精锐伪装的大型“商队”如期出现在预定路线,果然引起了“过天星”探子的注意。与此同时,由沈炼亲自带领的一百名最精锐的锦衣卫和猎户组成的奇袭队,携带三日干粮和精良的攀爬工具,悄无声息地潜入黑虎山,沿着一条采药人才知道的险峻小路,向鹰嘴涧迂回。
陈远和王朴则坐镇中军,通过前方不断传回的信息(以数据化的方式,如“遇敌暗哨一处,已清除,耗时x刻”、“抵达第一预定地点,比计划提前x刻”),在沙盘上实时更新战场态势,并根据情况微调部署。
一切都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行。
“过天星”张彪果然中计,眼见“肥羊”上门,且侦察回报附近并无大队官军,亲率两千主力下山劫掠。
当匪寇主力进入伏击圈时,伪装成商队护卫的新军突然发难,依靠严整的队列和犀利的火器(陈远利用发展基金秘密购置和仿制了一批),给予匪寇迎头痛击。同时,王朴率领的主力部队从两侧山林杀出,将其包围。
而在鹰嘴涧老巢,防守空虚。沈炼的奇袭队如同神兵天降,一举端掉了匪巢,缴获了大量物资,并切断了张彪的退路。
山下战场,张彪部陷入重围,军心大乱。数据化训练的新军展现出强大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分割、包围、歼灭,步骤清晰,效率极高。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告结束。匪首“过天星”张彪被王朴阵斩,两千匪寇被歼灭大半,余者皆降。
大名府的心腹之患,就此一举荡平!
捷报传来,整个大名府欢声雷动!这是多年来官府对流寇取得的最干净利落的一场大胜!
陈远站在指挥部的沙盘前,听着震天的欢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赢了。不仅赢得了一场军事胜利,更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政治资本。
他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向所有人证明了数据化治理和数据化军事的强大威力!
寇可往,我亦可往!而且,我可以比你算得更精,打得更准!
(第18章结束。主角运用数据化指挥体系,成功策划并执行了一场经典的“引蛇出洞+釜底抽薪”战役,全歼悍匪“过天星”。此役充分展现了数据在军事领域的降维打击能力,是第一卷情节的重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