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玉米、土豆这些来自新大陆的“祥瑞”,在北地尚算温暖的初春土壤里,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生根、发芽、蔓延开来。它们似乎完全不受这片土地历经战火后的贫瘠影响,展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令人咋舌的生长速度。尤其是红薯,藤蔓匍匐前行,绿叶肥硕,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
格物院专门划出的百亩试验田,成了整个北地最受瞩目的地方。陈远下令,由数据司和格物院联合,每日测量记录这些作物的生长数据,并派兵严密保护,同时允许百姓在划定区域外观摩。
当第一批测量数据公布出来时,整个北地再次沸腾了!
“红薯藤蔓日长三寸以上!”
“地下块茎初步形成,预计亩产……至少二十石!”
“玉米抽穗,颗粒饱满!”
“土豆植株健壮,地下块茎数量惊人!”
一个个如同神话般的数据,通过《北地新报》和口耳相传,迅速传遍了北地的每一个角落。起初的怀疑、观望,迅速被巨大的惊喜和狂热的期盼所取代!
二十石!甚至可能更高!这几乎是当下北地麦粟亩产的十倍!而且红薯不挑地,耐旱耐瘠,田边地头,坡地山岗,皆可种植!这简直是上天赐予的救命神物!
曾经弥漫在北地上空的绝望和恐慌,如同被阳光驱散的阴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干劲!
不用官府过多催促,无数百姓自发地来到试验田外观摩学习,格物院印发的、薄珏等人紧急编写的《红薯、玉米、土豆栽种要略》小册子被抢购一空,不识字的百姓则围在识字的人身边,如饥似渴地听着讲解。
陈远趁热打铁,下令将带回的红薯块茎和玉米、土豆种子,作为最珍贵的战略物资,由官府统一育苗、分发。优先分配给军属、工坊工匠、以及最贫困的流民安置点。同时,宣布免除种植新作物田地的去罗一切赋税,并且,收获后,官府将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优先收购!
政策一出,万民响应!原本因为粮食配给而沉寂的北地乡村,瞬间焕发出惊人的活力。人们挥舞着锄头,精心照料着那些来自万里之外的珍贵幼苗,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陈青天!是陈青天给我们带来了活路啊!”
“要不是陈执政派船队冒死去找这些神物,咱们今年都得饿死!”
“狗日的朝廷断了咱们的粮,可陈青天有老天爷保佑!”
“以后谁要是敢说陈执政一句不好,老子第一个跟他拼命!”
底层百姓的心思最是朴实,谁让他们活下去,谁就是他们的天!经此一事,陈远在北地民众心中的地位,已然超越了远在北京的皇帝,成为了他们真正信仰和拥戴的对象!民心所向,如同百川归海,浩浩荡荡,不可逆转。
与此同时,林墨带回来的关于美洲航线的海图和航海日志,也被陈远列为最高机密。他下令海贸司,以此为基础,秘密筹建一支更庞大、更专业的远洋船队,目标直指美洲西海岸那片富饶辽阔的土地。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红薯种子,更是为了那传说中储量惊人的白银(秘鲁、墨西哥)、以及其他的物产资源。
一条全新的、不受朝廷控制的财富与资源通道,正在悄然构建。
巡抚行辕内,陈远听着赵顺关于新作物推广情况的汇报,以及沈炼关于民间舆论的监控报告,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真正轻松的笑容。
“民心可用,根基已固。”陈远对在场的核心班底说道,“朝廷想用粮食卡死我们,却反而送给了我们一个凝聚民心、夯实根基的千载良机!从今往后,北地军民将只知道,是陈远带给他们活路,而朝廷,是想饿死他们的仇敌!”
李定国咧嘴笑道:“远兄,这下咱们可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了!就算现在崇祯老儿下旨撤你的职,你看北地的百姓和将士答不答应!”
赵顺也抚须感慨:“是啊,经此粮荒一役,又得此祥瑞,大人之威望,已深入北地骨髓。数据司最新统计,民间对大人之拥戴,已超过九成五!此乃千古未有之奇景!”
沈炼补充道:“‘听风司’监控显示,周边各省乃至京城,关于我北地得天佑、降下祥瑞的传言也已散开,朝廷想再以‘叛逆’之名污蔑大人,恐怕难以取信于天下了。”
陈远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朝廷此番算计落空,绝不会善罢甘休。周延儒老奸巨猾,崇祯……也不会轻易承认失败。他们一定还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新作物的推广要抓紧,但要确保技术指导到位,避免百姓因不懂种植而失败,挫伤积极性。军工坊的生产不能停,新军的训练要更加严格。我们要趁着这股势头,让北地变得更加强大!”
“另外,”陈远看向沈炼,“加强对京城和周边势力的监控,尤其是军队调动和官员任免方面的信息。我要知道,我们的皇帝和首辅大人,接下来,会打出什么样的牌。”
“明白!”众人齐声应诺。
粮荒的危机,化为了凝聚人心的契机;来自朝堂的打击,反而铸就了更坚固的统治根基。陈远领导下的北地,在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后,如同淬火后的精钢,变得更加坚韧,更加不可撼动。
民心所向,大势已成。帝国的黎明,已然在北地的地平线上,露出了第一缕璀璨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