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贸司的成立,如同给大名府这架已经开始轰鸣的商业战车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在林墨和“雷震子”的高效运作下,大名府的海洋事业进入了快车道。
首先是对琉球航线的巩固和扩大。更多的福船被建造或购买下水,加入了“护商舰队”。久米岛基地进行了扩建,成为了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中转站和情报前哨。通过“蔗糖之路”换回的白银和铜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名府,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也为军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与此同时,海贸司的触角,开始尝试向着更南方的海域延伸。目标,直指被西班牙人殖民统治、盛产白银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吕宋(菲律宾)。
第一批前往吕宋探路的,是两艘悬挂着海贸司旗帜的中型商船,由一名胆大心细的老海商带队,船上装载着大名纺织工坊出产的优质棉布、精美的瓷器和部分丝绸。他们的任务并非进行大规模贸易,而是试探市场,摸清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态度,并设法与当地华人社区建立联系。
此时统治吕宋的西班牙人,正处于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鼎盛时期。每年,满载美洲白银的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驶抵马尼拉,用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棉布,再运回美洲换取巨额利润。马尼拉因此成为了东方与美洲贸易的重要枢纽,也聚集了大量的华人商贩和工匠。
大名府商队的到来,起初并未引起西班牙殖民总督的太多注意。毕竟,前来贸易的中国商船很多。然而,当海贸司的商人开始以略低于市场价格、但质量毫不逊色的棉布和瓷器进行销售,并且表现出与当地华人领袖(甲必丹)接触的强烈意愿时,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西班牙殖民者对于数量庞大、且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华人社区,一直抱有警惕和矛盾的心理。他们既依赖华人的商业能力和手工业技术,又担心其势力坐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西班牙人屠杀华人的悲惨事件。
现任菲律宾总督德·维拉,就是一个对华人抱有深深疑虑的保守派贵族。他接到下属关于这支新来的、行为“异常”的明国商队的报告后,立刻警觉起来。
“这些北方来的明国人,他们的布匹和瓷器质量很好,价格却更低……他们想干什么?抢占我们的市场吗?”德·维拉皱着眉头,对身边的税务官和驻军司令说道,“而且,他们似乎在积极接触那些华人。这很危险!必须严密监控他们!”
于是,大名府的商队在马尼拉的活动开始受到种种限制和刁难。货物被课以重税,与华人的交往受到监视,甚至船员上岸也受到盘查。
带队的老海商经验丰富,察觉到气氛不对,在完成了初步的市场调研和与几位华人领袖的秘密接洽后,果断下令船只提前离开马尼拉,返回大名府。
虽然此次吕宋之行未能达成大规模贸易,但却带回了极其宝贵的信息:吕宋市场潜力巨大,西班牙殖民者态度警惕,当地华人势力庞大且有心与故国联系。
“西班牙人警惕是正常的,这说明我们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核心。”陈远在听取汇报后分析道,“吕宋地理位置关键,白银储量丰富,我们绝不能放弃。既然直接贸易受阻,那我们就换一种方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一个更加长远的战略逐渐清晰。
“我们可以借鉴在琉球的成功经验。”陈远说道,“首先,加强与吕宋华人的秘密联系,通过他们,建立一条绕过西班牙当局的私下贸易渠道。其次,寻找西班牙统治薄弱、或者尚未被其完全控制的岛屿,建立类似久米岛的秘密据点,作为跳板和储备基地。第三,继续增强我们的海军力量,总有一天,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在谈判桌上,甚至在海面上,与西班牙人平等对话!”
就在陈远谋划南方海域的同时,北方的后金,也并未闲着。
皇太极和范文程敏锐地注意到了大名府在海上动作频频,以及其通过海外贸易获取大量白银的迹象。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经济扰乱和军事压力,似乎越来越难以扼制这个可怕的对手。
“必须打断他们的海上财路!”皇太极阴沉着脸,“范先生,有没有办法,在海上给他们制造麻烦?或者,拉拢其他的海上势力,对付他们?”
范文程沉吟道:“皇上,我大金不善水战,直接海上交锋恐难取胜。不过……东南沿海,并非只有大明一家。那郑芝龙盘踞闽海,势力庞大,与荷兰人、西班牙人皆有往来。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与郑家接触?即便不能联盟,若能挑动其与陈远发生冲突,亦可收渔翁之利。”
一个试图将东南海上霸主郑芝龙卷入战局,南北夹击大名府的阴谋,开始在盛京的宫廷中酝酿。
海贸司的船队刚刚启航,前方的道路上,已不仅是风浪与商机,更有来自西方殖民者和潜在国内对手的明枪暗箭。